健康指导用于恢复期颅脑外伤82例效果观察

2012-01-22 22:22董峻峰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3期
关键词:颅脑康复满意度

董峻峰

(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 311121)

颅脑外伤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可损及丘脑、下丘脑、轴索、皮质、脑干等部位,常引起意识障碍或功能障碍[1]。经治疗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后,若后期不及时给予精心护理,还是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近年来,我们对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实施全面健康指导,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82例均系2008年9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男53例,女29例;年龄32~76岁,平均44岁。所有患者均通过急救期治疗,顺利进入康复期,其中昏迷患者34例(41.5%)。入选标准:①腰穿测压在正常范围、脑脊液无红细胞,生命体征稳定;②头颅CT检查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均为阴性,脑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病情恢复稳定;③伤前无生活能力与社会功能缺陷,无精神病病史,神志、智力正常。

1.2 健康指导

1.2.1 饮食指导 以适量、平衡、科学、营养为调配原则,以增强体质、维持合理体形为护理目标。根据患者个人口味,制订低盐、低脂、高热、高蛋白、易消化的食谱。增加洋葱、海带、大蒜、银耳、芹菜、紫菜、鲑鱼、沙丁鱼等的摄入,正常水分摄入应达2000~2500ml/d,以达到减少血液凝块、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餐后切忌马上入睡,适当活动,以免脑部血供相对减少,血流缓慢,加重血栓的形成。为避免呛咳,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进食后可反复做几次空吞咽动作。喂食后用匙在患者舌后部轻压一下,促进舌运动,刺激味觉。胃肠功能不好的患者,适当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进食困难或昏迷患者,可用鼻饲或静脉营养维持,注意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滴速,避免发生呛咳。帮助患者养成按时、按量、规律进食的习惯,建立正常的胃肠道功能[2]。同时,还要注意维持病室环境,帮患者养成良好的

个人卫生习惯,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此外,还需定时帮患者翻身拍背,给予一定的按摩,以促进消化和血液循环,避免发生褥疮。

1.2.2 康复指导 ①智力训练指导:智力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尽量恢复患者的智力水平。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和精神恢复状态,设计合适的训练方案,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同时进行训练。内容上强调从简到难,循序渐进[3],从患者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强调互动,既给予充分的鼓励和引导,又在适当的时间有意留空,让患者自己思考和实践。采取口头交流、图片、字卡和实物引导等方式相结合。与患者交流时,要发音准确,语调柔和,内容简单。部分患者可能会发音不准,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耐心,并仔细观察,揣摩其语意。部分患者可能因进步不显著产生沮丧心理,而拒绝配合。对此,要及时寻找患者的兴趣点并给予鼓励,使其保持继续学习的信心。同时,酌情调整训练方案,制订更为实际和贴合患者的内容。②肢体训练指导:肢体训练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患者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以便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和身体状况,尽量早期开始训练,按翻身→坐起→站立→步行的顺序逐步进行,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进度、时间和强度[4],对患者的每次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1.2.3 心理疏导 心理护理的目标主要是使患者保持相对积极稳定的情绪。仔细观察患者情绪状态,加强交流。因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显著受疾病影响,要观察患者细微动作或情绪变化,准确领会其潜在要求,并尽量满足合理要求。此外,要耐心倾听患者心声,给予鼓励和充分的尊重。适当采用手势、眼神等暗示性动作,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鼓励。患者家属和患者共同生活多年,对患者的习惯、兴趣、爱好等更为了解,且患者对家属也更为熟悉和亲切。因此,指导家属和患者参与部分的康复指导工作,如心理安慰、康复训练等。对于昏迷患者,可实施呼唤式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操作时,呼唤患者姓名,解释操作原理、目的及注意事项。总之,把他当成意识清醒的患者,给予足够的尊重,并加强交流的频率和内容。如有意识地握患者的手,谈论其伤前感兴趣的事情,由患者配偶回忆两个人的生活经历等。用耳机收听伤前熟悉的相声、音乐等,每次不少于半小时,3~6次/天。病室内昼夜采用不同强度的灯光,抚摸患者的皮肤。

1.3 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LSS)评价。包括三个独立的分量表,两个自评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LSI)、生活满意度指数B(LSIB)和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SR),LSI由20项是非式条目组成,LSIB由12项与开放式或清单式条目组成。LSR由五个1~5分制的子量表组成,LSS总分在31~35分,满意20~35分,基本满意15~19分,不满意5~14分。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生活满意度方面:护理前满意13例(15.9%),基本满意10例(12.2%),不满意59例(72.0%);护理后满意38例(46.3%),基本满意22例(26.8%),不满意22例(26.8%)。经过2个月护理,患者生活满意度有较大幅度升高,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6,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护理前(17.2±4.3)分,护理后(12.8±3.9)分,护理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P<0.01)。昏迷例数:护理前34例(41.5%),护理后23例(28.0%),护理前后昏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P>0.05)。

3 讨论

随着颅脑外伤患者的日益增多,病情的预后已受到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神经外科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专家的广泛关注[5]。许多患者在伤后恢复期,体力和智力都处于相对较差的状况。因此,通过饮食调理和功能锻炼,积极恢复体力,增强体质。另外,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也有助于对神经细胞产生有利刺激,对智力恢复有积极意义。智力训练通过直接刺激患者大脑神经系统,有助于神经功能的重建。而心理疏导,除了避免患者产生不良情绪、改善心理应激反应外,还可以对其功能锻炼产生积极影响。我们要充分发挥主体性和主动性,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此外,指导家属加强对患者的情感支持,并承担一部分技术性较低但情感性较高的康复配合工作。

对于昏迷患者,因常规的互动式情感交流效果不大,故采取主动性更强的呼唤护理教育模式。通过多次重复的呼唤,加强对神经系统的有效刺激,激活本体的反射机制,加强患者的持续兴奋性。声音可刺激蜗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刺激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兴奋大脑皮层,使患者产生听觉,还可调节脑干网状结构和大脑边缘系统的功能,改变大脑皮质的抑制状态,调动大脑皮质的潜在能力,使部分处于功能可逆状态的脑细胞恢复功能,从而达到促醒的效果。当然,效果与患者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过2个月护理,本组昏迷患者有所减少,提示呼唤式护理有一定临床意义。从临床统计来看,经过健康指导,患者生活质量满意率有较大幅度上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有较明显改善,提示干预效果可能与实施健康指导有关,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1] 王芳.颅脑外伤病人恢复期的健康教育[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19-120.

[2] 王万利.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14-15.

[3] 赵伟,杨敏,郭春妮,等.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276-277.

[4] 关翠萍.康复锻炼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0):108-109.

[5] 冷迎香.高龄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03-105.

猜你喜欢
颅脑康复满意度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