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仓霞 王军文 肖 文
解放军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宝鸡 72100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 cm直径范围内(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主干顶端)由于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中脑、丘脑、部分枕颞叶以及小脑上部的梗死,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由于临床发病突然、病情危重、预后较差,在基层医院临床救治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现就我院2002-01-2010-12收治的39例进行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8例,女11例;年龄43~85岁,平均(65.2±4.78)岁,既往有高血压史27例,心脏病19例(冠心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心房纤颤6例),糖尿病15例,每日吸烟1包以上者10例,每日饮酒200 g以上者8例。
1.2 临床表现 活动中突然起病14例,安静状态下起病25例;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26例,以后循环症状,如头晕、复视、恶心、呕吐、构音障碍等为首发症状11例,以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2例;伴消化道出血12例,肺部感染18例。
1.3 发病至入院时间 <6 h者8例,6~12 h 10例,12 h以上21例。
1.4 实验室检查 血糖升高17例,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21例,C-反应蛋白增高19例,白细胞总数增高24例。
1.5 影像学检查 患者均于发病48 h内行CT或MRI检查,显示双侧丘脑、小脑、脑干、枕叶梗死13例,单侧丘脑、小脑、脑干梗死16例,单或双侧颞叶梗死10例。
1.6 治疗 发病6 h内入院的8例(CT检查均未出现病灶)患者给予尿激酶60万~80万U静脉溶栓,24 h后复查头颅CT均无出血,继续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发病6 h以上入院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神经营养药物等,对有消化道出血者及时用胃黏膜保护剂及质子泵抑制剂,并胃管内注入云南白药或冰盐水+肾上腺素,合并肺部感染者连续三次痰培养,在结果未出前经验用药,培养结果回报后根据药敏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
好转18例,恶化12例,死亡9例。
TOBS患者的症状体征复杂多变,大多以意识障碍为首要表现,可伴有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视觉障碍、行为异常、认知障碍等,上述表现并非能在同一患者中全部体现,且由于多数患者存在意识障碍,体格检查不能完全配合,有些体征不能被识别。因此,特别需要临床医生细心观察,注意患者体征变化,及时判定是前循环或后循环系统病变。此外,对于较早入院且有溶栓指征者应积极溶栓治疗,在基层医院无高场强MR不能确定半暗带的情况下,主要依据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出凝血时间及心、肝、肾功能情况,影像学无异常病灶时决定是否溶栓。因此,要求医生全面评估溶栓的可行性和利弊,并要说服家属取得家属知情同意后方可进行溶栓,本文8例溶栓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治疗结果,未发生溶栓并发症,提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全面掌握溶栓的适应证,合理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由于脑干、小脑、枕叶梗死,导致脑干受压、功能障碍,极易出现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也是导致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所以要及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胃管内注入云南白药或冰盐水+肾上腺素,及时止血,抑制病情进一步加重。
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极高[1],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意识障碍患者呕吐,引起误吸;另一方面是脑血管病发生后呼吸道排痰能力减弱,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减弱,喉头功能障碍,分泌物潴留,抑制呼吸道局部的免疫防御功能,极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所以,呼吸道管理及翻身扣背、吸痰显得非常重要,适时应用抗生素、降温也同样重要。
在基层医院无数字减影机,也没有r-t PA,不能行脑血管造影及动脉溶栓治疗,所以基本治疗和基础护理是救治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关键。
[1]王金兰,杨霄鹏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