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生,王 岩,焦富玉,王云飞
(平度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山东 平度 266700)
种子市场的监管是农业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执法人员在查办种子案件时,必须准确掌握常见种子经营违法行为的类型、种子质量判定方法和嫌犯罪案件的衔接工作。
种子经营实践中,经常出现以下几种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规定,我国种子经营实行许可制度。凡经营范围包括生产、加工(含包装)、分装、经营种子的,应当先取得许可证,凭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注册。
《种子法》规定,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应当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审定,申请者可以直接申请省级审定或者国家级审定。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发布广告,不得经营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品种权所有人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销售该授权品种提供繁殖材料。对于侵犯品种权纠纷案件,品种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进行处理或提起诉讼,侵权人应当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并消除影响。
《种子法》规定,销售的种子应当附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注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产地、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种子生产及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进口审批文号等事项。标签标注的内容应当与销售的种子相符。
《种子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假、劣种子。
假种子包括:(1)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的;(2)种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
劣种子包括:(1)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的;(2)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3)因变质不能作种子使用的;(4)杂草种子的比率超过规定的;(5)带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的。
《种子法》规定,商品种子生产者应当建立种子生产档案,载明生产地点、生产地块环境、前茬作物、亲本种子来源和质量、技术负责人、田间检验记录、产地气象记录、种子流向等内容。
种子经营者应当建立种子经营档案。档案内容须包括种子来源、加工、贮藏、运输和质量检测各环节的简要说明及责任人、销售去向等。一年生农作物种子的经营档案应当保存至种子销售后2年,多年生农作物种子经营档案的保存期限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判定种子质量状况的方法是质量检验和质量鉴定。在查办种子案件时,应正确区分判定种子质量的两种方法:种子检验和田间现场鉴定。
种子检验指由国家认证认可的、具法定资质的种子质量检验机构接受委托,在授权其检验的产品范围内,由具有资质的检验人员,使用法定的、科学的种子检验规程与方法,通过仪器或感官对种子的品质进行测定、分析,并依据法定的、或者企业承诺的、或者双方约定的种子质量标准判定种子质量,并出具检验报告的过程。
田间现场鉴定是指农作物种子在大田种植后,由于种子质量或者栽培、气候等原因,导致田间出苗、植株生长、作物产量、产品品质等受到影响,双方当事人对造成事故的原因和损失程度存在分歧,为确定事故原因和损失程度而进行的田间现场技术鉴定活动。田间现场鉴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种子管理机构组织实施,鉴定时申请人、种子经营者和种子生产者应到场。
田间现场鉴定时,专家鉴定组除考虑种子本身的质量因素外,还会考虑作物生长期间的气候环境状况、当事人对种子处理及田间管理情况、该批种子室内鉴定结果、同批次种子在其他地块生长情况、同品种其他批次种子生长情况、同类作物其他品种种子生长情况、鉴定地块地力水平等影响作物生长的多种因素。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根据种子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依据相关的专业知识,本着科学、公正、公平的原则,规范制作现场鉴定书,作出鉴定结论。这个过程类似于医院组织专家组对疑难病症进行 “集体会诊”,然后作出结论。由于影响鉴定结论的因素较多、较复杂,鉴定结论虽然会判断事故原因或损失程度,但是不一定会有非常明确的判断结论。
违法经营种子的涉嫌犯罪行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罪名: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种子罪,非法经营罪,虚假广告罪,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在行政执法中,一旦发现监管对象涉嫌犯罪的,在收集整理相关证据后,应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发现监管对象有重大犯罪嫌疑,有可能逃逸或转移证据的,提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配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