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2012-01-22 04:54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川芎嗪供血基底

谭 燚 徐 洁 李 阳 袁 媛

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 43002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 basilar ischemia,VBI)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本病属于中医“眩晕”、“厥证”等范畴。其病机常与血虚血滞,夹痰上扰,气机受阻有关。最主要症状为突发性剧烈眩晕,伴恶心、呕吐、肢体无力、复视和吞咽困难等,通常反复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也是后循环脑梗死发作的危险信号,临床观察近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发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例增多,并且其症状期延长。本文对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本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67.3±6.9)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7.2±2.3)岁。其中有高脂血症30例,冠心病10例,嗜烟12例,嗜酒8例。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发作性眩晕,可伴恶心、呕吐、走路不稳、头痛等,中医病症为舌暗淡,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搏沉弦,或弦滑无力,无其他脑干、小脑相应临床症状和(或)阳性体征,病史中明确诊断有1型或2型糖尿病史;②符合199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分类及诊断标准;③所有入选病例均经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存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④头颅CT检查排除小脑、脑干、枕叶较大梗死灶者;⑤入选病例均确诊有糖尿病史。排除标准:经头颅CT、MRI等临床系统检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如颅脑出血、肿瘤、后循环硬化、脱髓鞘性病变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益佰兴业制药有限公司)1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2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0ml加入灯盏细辛注射液(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3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2周。此外两组患者每晚均给予西比灵(氟桂利嗪)10mg,口服。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血流动力学、血糖监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症状和体征,综合评定疗效。临床治愈:症状消失,眼震消失;显效:症状明显好转,眼震消失;有效:症状好转,眼震间断存在;无效:仍有眩晕感,眼震存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总有效率,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40例,临床治愈17例(42.5%),显效15例(37.5%),有效6例(15.0%),无效2例(5.0%)。对照组40例,临床治愈9例(22.5%),显效7例(17.5%),有效13例(32.5%),无效11例(2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血糖控制在6.0~11.0mmol/L。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椎基底动脉细长,血流缓慢,而前庭神经核是脑干内最大的神经核,对缺血缺氧敏感,特别是供应周围前庭内听动脉从基底动脉呈直角走向内耳,该动脉纤细,又为终末动脉,缺少侧枝循环,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使局部脑血流下降至功能阈以下时就可以出现VBI发作性眩晕[1]。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诸多,目前以颈部肌肉过度劳损,受寒或急剧扭曲而引起局部肌筋膜炎直接刺激椎动脉管壁,使之发生痉挛者居多。再则中老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颈椎骨赘及颈椎韧带僵硬钙化易激惹血管使之痉挛,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及分支大都发生硬化,血流黏度增加,血液呈高凝或微血栓形成状态,上述多种因素协同作用而诱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

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在社区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糖尿病引起卒中的风险为21%;2型糖尿病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出2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后循环血管狭窄密切相关。同时患有糖尿病,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以发生多处血管狭窄,并且对椎基底动脉循环的易损性较高[3]。一方面可能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栓子脱落引起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有关,另外与多发血管病变有关,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脑血流的灌注影响大,脱落的栓子更容易阻塞狭窄的血管[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生的可能原因为:①动脉粥样硬化微小动脉栓塞;②血管痉挛;③血流动力学改变;④颈椎病。合并糖尿病使病理基础更复杂,综合治疗成为关键。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由丹参总酚酸与盐酸川芎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作用为活血化瘀,通脉养心,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度,提高红细胞的流变性,改善微循环,还具有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5]。本文在临床上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其主要机制是丹参川芎嗪有明显地降低血液黏滞度,解除红细胞聚集性,分解血浆凝血因子Ⅰ及防止血小板凝聚等作用,从而使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血流速度平均值增加,搏动指数增加,血管阻力减少,增加脑血循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特别对于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有良好疗效,能迅速减轻症状,不影响肝、肾功能及血小板计数,且疗效优于临床常规改善循环的中成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1]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7.

[2]王守春,张昱,刘晓霞,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SPECT和TCD对比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13(2):95-96.

[3]IWASE M,YAMAMOTO M,YOSHINARI M,et al.Stroke topography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Lic patients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Diabetes Res Clin Pract,1998,42(2):109-116.

[4]姜卫剑.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郑胜国,郭俊.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丹参川芎嗪中丹参总酚酸的含量[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11):16-17.

猜你喜欢
川芎嗪供血基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真实世界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联合用药复杂网络分析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川芎嗪联合mTOR抑制剂调控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实验研究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辣语
a-C基底对WSx 薄膜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