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护理干预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的效果

2012-01-22 04:25浙江湖州市中心医院313000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躁动全麻苏醒

余 哲 (浙江湖州市中心医院 313000)

全麻苏醒期躁动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及意外事件的发生,预防及控制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发生十分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的效果。

1 围术期护理

1.1 术前护理

1.1.1 心理疏导 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根据患儿年龄、性格特点、喜好和认知能力对患儿及家属进行个体化干预和指导,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并可用同病室相同病例告诉患儿需要通过手术来恢复健康的道理,消除患儿对手术的恐惧,降低心理应激,提高心理承受阈值。

1.1.2 麻醉诱导期指导家长或亲人陪同 取得来自家长或亲人的心理支持,通过鼓励的言语使能合作的患儿自愿进入手术室;对不合作的患儿给予食用镇静药,让其在家长的陪伴下入睡后再进入手术室。

1.2 术后护理 不应使用促醒药物,待患儿自然苏醒。

1.2.1 减轻术后疼痛 使用脸谱法评估患儿疼痛程度。疼痛较轻者可分散其注意力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如给患儿讲故事、听轻柔的音乐;疼痛较剧烈者按医嘱合理使用镇痛或镇静药物。

1.2.2 减少不良刺激 ①减少环境刺激:病室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强光刺激;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头侧向一边,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防止窒息;③减少吸痰刺激:吸痰对患儿刺激较大,吸痰前先采用体位引流和叩背等方法,如上述方法无效或痰鸣音较重,呼吸道分泌物多时立即给予吸痰,吸痰过程中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吸痰次数;④防止尿潴留:患儿常因切口疼痛而不愿排尿,尤其是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应积极鼓励其排尿,如排尿困难可用毛巾在小腹热敷或让患儿听流水声,必要时导尿;⑤减少操作刺激: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同时护士应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操作前耐心解释,尽量减少患儿痛苦。

2 护理干预效果

2.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小儿外科施行全身麻醉的患儿200例。其中男孩188例,女孩12例;年龄5~14岁,平均8岁;包皮环切术90例(45.0%),鞘膜积液手术30例(15.0%),腹股沟斜疝80例(40.0%)。

2.2 护理干预后效果 200例施行护理干预后发生躁动9例(4.5%),均为男孩,平均年龄5.5岁;其中激惹、哭闹7例,无法安慰、不能停止的哭闹2例。明显低于张枫[1]报道的儿童全麻后躁动12%~13%的发生率。

3 讨论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是指患儿全麻苏醒期出现的一种意识与行为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兴奋、躁动、易激惹、无法安抚、倔强或不合作等,是小儿麻醉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多种不良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术前的过度紧张,对手术及麻醉的担忧,以及患儿对陌生环境和医护人员的恐惧,使患儿对手术有抵触心理,并产生了不安全感。我们通过术前与患儿沟通,让患儿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增进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赖,自愿接受手术,积极配合,从而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其次,患儿术后苏醒期虽然意识已经恢复,但部分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使大脑皮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全部复原,从而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对外界刺激呈高敏状态,任何刺激和疼痛不适都可引起躁动。单纯切口疼痛刺激就可以引起躁动,不过以轻度为主,及时适当制动或给予止痛药,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就可以下降[2]。再者,强烈的光线、嘈杂的声音、尿潴留、护理操作等对患儿都是一个不良刺激。我们通过护理干预及早去除这些不良刺激,增加患儿的舒适度,使之在一个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自然苏醒,可有效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本组发生躁动的9例患儿均为学龄前儿童。有文献报道年龄越小,躁动发生率越高[3]。由于患儿肝、肾功能未发育成熟,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与排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对药物的耐受性差,更容易在苏醒期发生躁动。总之,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意外事件的发生。

[1] 张枫.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5(25):54.

[2] 何希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8(8):47-49.

[3] 李向荣,彭顺秀,覃丽华,等.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危险因素探讨[J].护理学报,2007,14(12):1-2.

猜你喜欢
躁动全麻苏醒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植物人也能苏醒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