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治萍,彭小安,潘明国
(旬阳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陕西 旬阳 725700)
自200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种子市场空前繁荣。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多,品种多,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销售点遍布城乡。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给种子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作为种子管理核心内容之一的种子质量管理也不断向正规化、法制化迈进。切实加强种子质量管理,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确保粮食增产增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如何加强县级种子质量管理工作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种子是特殊的生产资料,其质量受到自然因素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加大投资环境的治理:(1)注重保护守法经营的企业,使优质良种有市场,促进企业发展壮大。(2)利用政府在宣传方面的优势,大力宣传守法经营企业及他们生产经营的品种。(3)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企业的打击力度,必要时采用多部门联合执法形式彻底打击违法生产经营企业,净化种子市场。(4)利用政府部门的监督权,督促执法机构公平、公正的开展执法工作,最大程度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品种是否审定是考察品种是否适应当地自然条件获得理想产量和质量农产品的基本保证。县级种子管理机构在认真执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办法》,严厉查处未审先推行为的同时,要做好新引进品种的展示工作,切实考察各品种的丰产性能,选出高产、稳产、优质、抗性强的新品种。
种子标签作为种子市场检查的重点之一,也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如果一个企业都无法将便于质量控制的种子标签的印制业务工作出色的完成,那么对于专业性强,受自然条件及人为因素影响大的种子质量控制系统工程的完成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要积极贯彻国家做大做强种子产业的指导思想,加大种子标签标注内容不规范的查处力度。
《种子法》规定,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根据种子产业规划和当地实际负责制定相应的抽查计划。抽查的重点是当地用种量大的主要农作物种子,有关部门和个人反映有问题的种子或历年发生问题较多的种子企业。将依法抽取的种子样品送国家法定种子检验机构检验,并按照《种子法》和《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对检验结果进行处理。
一是不断加强种子管理人员培训。执法人员素质高低,品质好坏,直接关系到种子执法的效果和政府的形象。因此,要从理论、实践、道德三个方面全方位加强种子管理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建设一支公正、廉洁、高效的种子管理执法队伍,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查处和打击假冒伪劣种子和坑害农民的违法行为,形成一个公平、有序、健康的种子市场。
二是加强种子企业培训。种子管理部门要定期对种子企业举办培训班,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种子企业的质量责任,指导企业建立基本的管理规范。
种子企业数量庞大,经营品种和品牌多而杂,导致部分企业投机心态上升,偷着卖、改头换面卖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农户的投诉每年都有。在办理市场检查时发现、群众举报、上级交办的违法案件过程中,要依法从严处理,顶住一切外来压力,切实按照当事人的违法情节依法处理。建立企业违法行为处罚档案,对多次违反同一法律规定,拒不悔改的,经营假劣种子数量较大的,经营假劣种子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的,除依照相关法律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外,还应当报请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要让企业付出违法成本大大高于违法所得,切实打消企业的侥幸心理。
县级种子管理机构既是《种子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又是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和种子使用者的保护者。因此,种子管理机构一方面要积极利用违法行为处罚和通报典型案例教育种子企业,使之知法守法生产经营;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行政资源为企业提供专业知识、行业信息和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促进县级种子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