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未了,韩 雷
(中国海洋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云掩膜作为云分类与对流临近预报的基础,直接影响了下一步操作的准确率,因此云掩膜算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中采用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在2008年发布的 ABI Cloud Mask算法(ACM)[1],使用 MTSAT的数据进行云掩膜的计算。该方法使用的传感器Advanced Baseline Manager(即ABI)是GOES-R搭载的高分辨率传感器,可用通道为16个,而MTSAT可用通道只有其中5个,文中为了使用MTSAT数据,对ACM算法进行了选择和检验工作,最终选定了9个测试作为算法的组成部分。文中使用了高分辨率的全球基础信息数据,可以直接对全圆盘数据进行处理,程序会自动对不同的地表信息进行分别计算。本方法的阈值一经选定,计算速度快并且不需要人工干预。
陆地海洋掩膜,地球表面分类数据:由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Department of Geography(Hansen et al.1998)采集的地球表面分类数据[2-3],主要由AVHRR卫星数据得来,将地球表面类型分为14类。数据为等经纬度,分辨率为每像素0.0083°。
晴空红外传输模型:对于波长为3.9μm和11μm的通道计算的大气层顶亮温辐射传输模型。
晴空反射率:对于可见光通道在海面上的预期反射率。
卫星数据采用日本的MTSAT-1R的卫星数据,接收为全圆盘数据,空间分辨率为5 km,时间分辨率为30 min。
本算法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在2008年提出的ABI Cloud Mask,基于3种已有的云掩膜算法:NESDIS 的 AVHRR Extended 云掩膜[4-5,7],UW CIMSS 的 MOD/MYD35 MODIS云掩膜[8],以及 NASA Langley Research Center的CERESMODIS云掩膜[9]。本算法是阈值法,对于每个测试有自己的阈值,有些阈值基于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辐射传输模型[6],每次运行算法时都要即时计算。本算法结合可见光和红外数据,最终计算得到4级的云掩膜:
晴空(Clear),似晴空(Probably Clear),似云(Probably Cloudy),云(cloudy)
MTSAT云掩膜算法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MTSAT云掩膜算法流程图Fig.1 Flow chart for MTSAT cloud mask
ABI通道,波长和MTSAT通道的对应情况如下,根据MTSAT卫星可用通道,可以对于最终进行云掩膜计算的测试作出选择。
最终可以选择的红外云测试为:显著热量对比测试,相对热量对比测试,IR1对流层顶发射率测试,热量均匀性测试。
表1 ABI/MTSAT通道与波长对照表Tab.1 Channel numbers/wavelength for ABI/MTSAT
可见光测试有:显著反射率对比测试,相对可见光对比测试,反射率均匀性测试。
显著热量对比测试:这个测试是基于假设在11μm通道上云比晴空的亮温值更低的基础上的。这个测试对比观测到的亮温值与预期晴空亮温值,其差值高于阈值时代表该像素通过了这个测试,下同。本测试阈值为:水域上2k,陆地上10k。
相对热量对比测试:这个测试假设,在11μm波段上,云像素比周围的晴空像素亮温低。这个测试对比像素值与其周围3×3像素范围内11亮温的最大值。阈值为:水域上0.5 k,陆地上2 k。
IR1对流层顶发射率测试:这个测试使用11μm通道的数据计算该通道的对流层顶发射率,计算公式如下:ε=(II_clear)/(Ibb-I_clear),其中 I_clear是计算出的预期晴空辐射,是对流层顶黑体云的预期辐射,I是观测到的实际辐射。阈值为:水域上 0.05 k,陆地上 0.1 k。
热量均匀性测试:本测试基于11μm亮温通道,在每像素周围3×3大小的窗口内计算亮温值标准差,本测试超出阈值后,标记为非晴空像素。阈值为:水域上0.25 k,陆地上1 k。
显著反射率对比测试:这个测试假设,在可见光波段云的反射率要高于晴空像素。因此本测试不适用于被冰雪覆盖的地表使用。本测试水域上的阈值由辐射传输模型逐像素计算而成,对于每个像素的太阳角和卫星角,程序将在事先计算好的查找表找出当前像素晴空预期的最大值。陆地上的普通阈值为44%,沙漠地区使用50%。
相对可见光对比测试:本测试基于的假设为,在一个小区域上,云像素在可见光波段应该有最大的反射率。这个测试同样不适用于冰雪覆盖的地表。本测试的阈值是完全动态的,阈值基于本像素周围3×3窗口内反射率最小值,阈值为该值的1.05倍,若在太阳的耀斑区域或者是海岸,则阈值为该值的1.1倍。
反射率均匀性测试:本测试基于0.6μm通道3x3像素内的反射率的标准差。阈值基于显著反射率对比测试中的0.6μm通道预期反射率,水域上的阈值为预期反射率的1.05倍,陆地上的阈值为预期反射率的1.2倍。本测试超出阈值后,同样标记为非晴空像素。
像素恢复测试是在计算出的云掩膜上,找出可能被错误判断的像素,然后将它们修正到正确标记上的测试,因此这两个测试进行时,是在4级的云掩膜初步计算出来之后的。
晴空恢复测试:本测试是用来将似晴空像素再判断是否可以归入“晴空”之中,本测试假设,在没有云检测算法可以检测到云的区域,“似晴空”像素事实上应该被归入“晴空”之中。这个测试以每像素为中心的5×5窗口为范围判断。
似云恢复测试:这个测试的目的是将云边缘分类为“似云”。本测试将与“晴空”或“似晴空”像素相邻的云像素,重新分类为“似云”。
云掩膜在程序一开始初始化为“似云”,文中测试通过一般是指参考值超过阈值。红外/可见光云测试中只要有一项通过云测试即认为通过测试,均匀性测试也是如此,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云掩膜计算流程Fig.2 MTSAT cloud mask calculation flowchart
文中此次作为例子的数据是2007年7月7日6:30AM的MTSAT-1R数据,掩膜结果如图3所示。
图像是从圆盘图像中截取的中国东部部分,投影未作变换。左上角的图像是该部分的可见光原图像,左下角的图像是云掩膜的结果,右上角图像将云掩膜中标记为“晴空”的图像替换为了可见光通道数据,右下角图像是卫星中心的云分类结果。云掩膜图中纯黑色像素为“晴空”,纯白色像素为“似晴空”,云外侧深灰色像素为“似云”,灰色像素为“云”。
图3 云掩膜结果Fig.3 Results of cloud mask
由图3结果可见,已经比较好地做出了云掩膜,主要的云也都划分为了“云”,在可见光视图上亮度弱一些的像素被划分为了“似云”,这说明红外/可见光云测试和似云恢复测试进行了比较好的运作。但同时依然发现一些亮度低的云划分的不够准确,云的边缘也不太清晰,只有很少的部分被划分为了 “似晴空”,而被划为晴空的部分也还有少量云像素存在。这是因为算法中对辐射传输模型有依赖的有几个关键算法,而辐射传输模型的需求至本文完成时还未能很好的提供准确数据。
图4是文中算法程序产生的圆盘数据处理结果,同样,标记为晴空的区域使用了可见光通道的反射率数据代替。
图4 全圆盘数据处理结果北京时间2007.7.7 6:30AMFig.4 Full-disk MTSAT-1Rdata cloud mask result at BTC2007.7.7 6:30AM
文中经过对基础数据的处理,将全圆盘的MTSAT卫星数据经过云掩膜算法,最终可以给出4级的云掩膜。计算出的云掩膜大体正确,但细节处尤其是云的边缘等有待改善。如果卫星设备更新,可以方便的添加更多测试来计算更准确的云掩膜。
下一步可以首先将结果改善,使之尽量贴近人为分类的结果;减少对辐射传输模型的依赖,或者寻找更可靠的替代方法。其次,可以使用该掩膜进行下一步的研究,进行云分类及对流初生的识别等等。
[1]HEIDINGER A K,Calvert C.ABI cloud mask algorithm theoretical basis document[R].NOAA/NESDIS/Center for Satellite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2010.
[2]Hansen M,DeFries R,Townsh J R G,et al.UMD Global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1 Kilometer[EB/OL].(1998) http://glcf.umd.edu/data/landcover/.
[3]郏琳.卫星影像数据在城市配电网GIS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陕西电力,2011(3):51-54.JIA Lin.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imagery data in GISconstruction of urban distribution network[J].Shaanxi Electric Power,2011(3):51-54.
[4]Dybbroe A,Karlsson K G,Thoss A.NWCSAF AVHRR Cloud Detection and Analysis Using Dynamic Thresholds and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ing.Part I:Algorithm Description[J].J.Appl.Meteor.,2005(44): 39-54.
[5]Dybbroe A,Karlsson K G,Thoss A.NWCSAF AVHRR Cloud Detection and Analysis Using Dynamic Thresholds and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ing.Part II:Tuning and Validation[J].J.Appl.Meteor.,2005(44): 55-71.
[6]Seemann SW,Borbas EE,Knuteson R O,et al.Development of a global infrared land surface emissivity database for application to clear sky sounding retrievals from multispectral satellite radiance measurements[J].J.Appl.Meteor.,2008(47): 108-123.
[7]Stowe,L L,Davis P A,McClain E P.Scientific Basis and Initial Evaluation of the CLAVR-1 Global Clear/Cloud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for the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J].J.Atmos.Oceanic Technol.,1999(16): 656-681.
[8]Remer,L A.The MODIS aerosol algorithm,products,and validation[J].J.Atmos.Sci.,2005(62): 947-973.
[9]Trepte Q Z,Sun-Mack S,CHEN Yan,et al.Cloud detection in nonpolar regions for CERESusing TRMM VIRSand terra and aqua MODIS data[J].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2008:3857-3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