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重症胰腺炎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2012-01-18 03:36:20廖军华王金如廖爱兰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8期
关键词:胰周病死率分辨率

廖军华 王金如 廖爱兰 廖 强

1.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中心卫生院,338008

(2.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城北街道沙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症胰腺炎作为常见的胰腺疾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正确诊断与治疗对该病的治愈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约有80%的重症胰腺炎病死患者死于与坏死密切相关的感染及并发症。CT尤其是分辨率更高的螺旋CT的运用,大大提高了重症胰腺炎的诊断率,为胰腺炎的诊断以及术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分析7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CT在重症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证明CT对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均有良好效果。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资料,2006年12月以前未进行CT检查的患者作为1组,共48例;2006年12月后进行CT检查的作为2组,共28例。76例患者在就诊时上腹均伴有持续性的疼痛症状,且B超、化验检查以及局部体征情况基本相同。1组48例患者就诊后均进行了胰腺被膜减压手术,手术证实为重症胰腺炎;2组28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胰腺肿胀,胰周存在少量液体,通过抗生素与抑制胰腺分泌药物的配合使用进行保守治疗,2天后进行CT复查。

检查方法:通过Hispeed螺旋CT机进行常规+增强检查。首先进行中腹部常规平扫,后由肘静脉注入比对造影剂,进行增强薄层扫描。

治疗结果

1组患者经手术后有12例死亡;2组28例患者有11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但有17例患者复查提示胰腺发生坏死,胰周液体增多,对这17例患者进行了与1组相同的手术,术后死亡3例,其余均痊愈出院。两组患者的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1组和2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的手术率与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CT扫描具有客观性强、分辨率高、再现性好的优势,与B超检查结合能够明显增强胰腺炎的诊断能力。伴随分辨率更高的螺旋CT的运用,重症胰腺炎的诊断率进一步提高。CT造影功能能够为胰腺炎的诊断以及术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CT检查主要包括平扫与增强扫描两种,增强扫描通过静脉注射比对造影剂能够使胰腺得到实质强化,从而更能够发现一些不易被察觉的胰腺病变。

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的诊断,CT提示为:①胰腺肿大,胰腺被膜厚度增大,当患者的胰头、胰体的前后径之积>10cm2时,通常可诊断为重症胰腺炎;②胰腺密度变化,CT值在胰腺坏死区域降低,出血区域升高,这一改变在增强CT检查时更明显;③胰周存在坏死与积液;④胰源性的腹腔脓肿主要表现为胰腺边缘存在包裹不全或非均匀性积液,CT值为20~50Hu;⑤假性囊肿。

慢性胰腺炎:CT检查有如下显示:①胰腺主胰管发生扩张;②胰管发生钙化、结石;③胰腺囊肿。

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病死与胰腺感染以及由此引起的并发症密切相关。有学者研究,当胰腺炎的动态CT值不足主动脉CT值的50%时,即可确定为胰腺坏死,而由于CT检查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极高,可达90%以上,CT就成为判断胰腺坏死以及胰周改变的最直接方法。在CT被运用到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之前,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与手术时机的选择单纯依靠各种生化检查,时间过长、方法复杂,使得重症胰腺炎的“坏死”在术前始终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CT在应用于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后,不但可以明确胰腺坏死的诊断,还准确显示坏死的部位以及坏死程度,并可通过动态观察,为手术范围以及预后提供明确的标准依据。临床资料中未行CT检查的1组患者,术后的病死率达到了25.0%,而经CT检查后的2组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两组结果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证明CT在重症胰腺炎的诊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胰周病死率分辨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CT评估胰周坏死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EM算法的参数分辨率
仅胰周坏死型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
原生VS最大那些混淆视听的“分辨率”概念
基于深度特征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自动化学报(2017年5期)2017-05-14 06:20:52
一种改进的基于边缘加强超分辨率算法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老年髋部骨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医学(2014年36期)2014-07-31 19: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