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宫古海峡与中国海权

2012-01-17 14:42孙兴杰
南风窗 2012年10期
关键词:石原慎太郎宫古石原

孙兴杰

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美国抛出“买岛论”之后,日本国内舆情激荡,中日关系则蒙上阴云。钓鱼岛主权之争,关涉中国海权走向。中国海军通过钓鱼岛附近的宫古海峡前出太平洋,已成常态。而在被监视下穿行宫古海峡,则折射出中国海权“成长的烦恼”。

“买岛论”玄机

4月16日,石原慎太郎在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发表演讲时,抛出了东京地方政府将从日本私人手上购买钓鱼岛4岛的言论,达到了石原临行前诡秘的“到那边放几颗炸弹”的目的。

石原慎太郎在日本政坛以出格言论著称。201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70周年之际,石原痛批日本外交无能,甘做美国的小妾。时隔半年,石原却跑到美国放炮。为了堵住美国人的嘴,他声言,日本人守卫自己的国土,有什么好非议的?演讲后的记者会上,石原声称此举是为了给日本政府施加压力。果不其然,4月17日,官房长官藤村修称:“如有必要,推进尖阁诸岛(日本对我钓鱼岛的称谓)国有化也有可能。”首相野田佳彦透露,国有化是可能的选项。

不少媒体批评石原慎太郎以“买岛论”来炒作,为筹建新党做准备;也有认为这只是个噱头,东京都议会不会为购买钓鱼岛拨款。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是“买岛论”背后的信息不能不引起中国方面的注意。

首先,日本媒体的言论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上没有分歧。石原的“买岛论”一出,《产经新闻》便予以全面支持,希望以此为契机强化对话外交的危机意识;而《朝日新闻》批评石原的言论“不负责任”,原因是会破坏中日邦交40周年的气氛,引起中国方面的反弹,甚至是军备的加速扩张。日本主流媒体的分歧在于石原的行事方式,而不是钓鱼岛主权。

其次,石原将钓鱼岛主权之争转换为日本国内土地产权的转移。这种移花接木的手法使得钓鱼岛的主权之争似乎隐去了,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被看客”了。日本国内争论的内容集中于钓鱼岛值多少钱,东京都议会能掏钱吗?毕竟买岛所需款项数目不小,超过2亿日元便需议会批准。石原慎太郎曾掏钱在钓鱼岛修建灯塔,在冲之鸟礁浇灌水泥扩建成岛。鉴于石原的“前科”,“买岛论”并不仅仅是炒作的噱头,它已经引起了日本国内的“政治动员”。日本国民多数支持买岛,而且有人愿意捐款,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人捐一万”购买钓鱼岛的活动。东京都副知事猪濑直树声称,会考虑设立买岛基金,接受国民捐款。

不仅如此,石原慎太郎还给日本朝野两党施加压力。他先是约见野田佳彦,虽然他声言会谈中没有提及“买岛”一事,但是坊间猜测这是石原向首相施压之举或一出“双簧戏”。之后,石原造访在野的自民党总部,向自己的儿子、自民党干事长石原伸晃求助,希望自民党能够帮助东京都买岛。无论买岛是否成行,石原都已达到目的:在日本政界扔下一个烫手山芋,引起舆情激荡,使国民聚焦于钓鱼岛问题。

最后,石原慎太郎试图将钓鱼岛与美国进行绑定,这也迎合了美国回归东亚的战略方针。为什么石原选择在美国放炮呢?除了增加新闻爆炸性之外,还因为钓鱼岛问题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钓鱼诸岛历来属中国领土。二战结束后,美国占领冲绳,将之打造成军事重地。1946年1月,美参谋长联席会议明确提出,“北纬31度以南、九州到台湾之间的所有岛屿,全部作为战略区域实行托管统治”。1951年,在中国缺席的情况下,美国等国与日本媾和,签订了《旧金山对日和约》,将冲绳列岛“托管”的地位确立下来。1953年,美军“第27号令”又将钓鱼岛囊括在美军行政权的范畴之中。美军的占领并未涉及主权问题,而只涉行政权。1972年,美军向日本交还冲绳。在美军移交行政权的过程中,钓鱼岛也被交给了日本。美国并且声明,若有主权纠纷,由当事国解决。近年来,是否将钓鱼岛纳入《日美安保条约》,让美国颇感踌躇,直到2010年中日撞船之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夏威夷与日本外相前原诚司会谈时说:“我愿明确重申,尖阁(即钓鱼岛)属于安保条约第五条的范围。我们重视保护日本国民的义务。”这句话不仅前原诚司听到了,石原慎太郎更是记在心里了。

意在宫古海峡?

2008年,美日两国的民主党双双上台执政,但是两个民主党似乎并不在一个轨道上。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希望美军从普天间搬走,并且希望推进东亚共同体建设。这与奥巴马想当“太平洋总统”的梦想背道而驰。与此同时,2009年3月开始,中国海军舰队先后8次穿越日本冲绳县的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进行演练。日本媒体找到了炒作的由头,中国舰队每次经过这一国际水道,日本都要进行“全程拍摄”。

宫古海峡是国际水道,中国军舰从此穿行并没有违反国际法规定,但却引起日本的高度紧张。2010年中国10多艘水面舰艇与潜艇编队穿越宫古海峡,有日本退役军官认为,中国虽然是通过国际水道,但没有事先通知日本,可能会擦枪走火。而美国智库詹姆斯顿基金会认为,中国具备了穿过由冲绳列岛连接的“第一岛链”,向以关岛为中心的“第二岛链”投送兵力的能力。

显然,日本并不想“适应”中国海军的“例行”操练,2010年底其出版的防卫大纲将军事部署的重心由北方转向西南,也就是冲绳列岛,主要防范中国。2011年的防卫大纲则将“东亚共同体”这样的字眼也抹掉了,对华军事战略改为“牵制”。

如同日本不会主动放弃钓鱼岛,中国也不太可能放弃从东海经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的便捷航道。宫古水道既宽且深,无论航母还是核潜艇都可从此通行。日本无法围堵,只能加强监控,而监控的落脚点,除了宫古海峡南北两侧的宫古岛、冲绳岛,还可以是海峡西南方向的钓鱼岛。《产经新聞》提出,“公有化(钓鱼岛)将使自卫队常驻成为可能”。可以想见,在区区6.3平方公里的钓鱼岛,不可能派驻重兵,只能是作哨所之用。

从海权发展的角度,钓鱼岛不仅仅是几座布满岩石的小岛,也不仅仅是渔业与能源矿产资源的问题,而是中国能否拥有顺畅进出大洋的关键水道的战略性问题。如果钓鱼岛被日本军事化,不仅中国海军的纵深会被压缩,而且舰队进出大洋也容易遭到南北夹击。

中国海权何处去?

舰队穿行宫古海峡并常态化,中国可谓棋高一着,但是石原“买岛”也算得上反戈一击。人们不得不思考:未来中国海权发展的方向在哪里?太平洋还是印度洋,这是个问题。

中国是太平洋国家,海军突破第一岛链进入太平洋,似乎是一个不变的定式。但有日本学者曾说,世界上只有日本和美国能够玩转航母,世界历史上的航母大战也是在美日之间展开。中国海权发展刚刚起步,处于襁褓之中的中国航母舰队能够直面美国海军吗?

察往知来,美国海权崛起于一场“光荣的小战争”—美西战争中。美国海军一战成名,不仅控制了加勒比海,还在西太平洋取得了菲律宾这一立足点。1903年美国获得巴拿马运河开凿权之后,不仅沟通了东西海岸,还经过夏威夷群岛、关岛、菲律宾三级跳,抵达亚洲大陆。美国的成功在于,避开强国林立的大西洋,而在太平洋发展势力;控制加勒比海及巴拿马关键水道;拿一个衰朽的帝国主义国家祭旗;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当时的世界海上霸主正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布尔战争之中,美国则对英国表示支持与理解。

对中国而言,南海不仅在地缘上类似于加勒比海(均在大国下腹部;围绕着众小国),其沟通印度洋的功能也与加勒比海沟通太平洋类似。对于中国未来海权发展而言,南海就是踏板,也是中国成为海洋大国的最大希望。自2008年以来,海南岛成为中国的重要基地,海权发展似乎已从“东向”转向“南向”。中国舰队出宫古海峡,进入南海,似乎说明中国海军突破第一岛链是迂回之举,主要目标还是在南海。

猜你喜欢
石原慎太郎宫古石原
飞越宫古海峡
倒立
倒立
倒立
石原慎太郎鼓吹称中国“支那”
石原莞尔军事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