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云
[摘要]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架构包括元理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在元理论的指导下,把其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的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元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理论层次
毛泽东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涉及中国革命和建设等多方面的基本问题。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体系”[1]P43,它不仅包含为其形成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元理论,也有在其中起基础性作用并具有稳定性、普遍性特点的基础理论,还有对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应用理论,是三者的科学合理的完美统一。
一、毛泽东思想的元理论
所谓元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对于理论本身的理论思考,就是理论的理论、思维的思维。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们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且贯穿于毛泽东思想整个理论体系的始终,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元理论。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斗争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始终捍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地位,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其中最突出的体现在1937年7、8两个月,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哲学著作,系统阐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实践论》主要介绍了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责任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表现在:首先,《实践论》中所提及的各种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才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找到自身的规律,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得出符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的正确认识,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其次,《实践论》展示了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彰显了毛泽东思想的创新和特色。一方面,《实践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实践论》体现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实践论》批判的矛头所向正是那些从苏联回国、深受苏联僵化的正统思想影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毛泽东的《实践论》所代表的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之所以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就因为他必得为中国而重新创造的活动”。[2]P422总之,《实践论》对毛泽东思想的意义不仅在于从理论上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且在于它也是坚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昭示我们:唯有使马克思主义面向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大胆探索和解答时代所提出的崭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才能使毛泽东思想始终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并且成为引领实践和时代发展的精神力量。
《矛盾论》主要介绍了矛盾问题的几个方面: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矛盾论》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表现在:首先,《矛盾论》为毛泽东系统矛盾观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哲学基础。毛泽东通过《矛盾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形成了系统的矛盾观,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之所以能对中国社会的矛盾问题作出深入透彻的分析,主要还是源于《矛盾论》的基础作用。通过这些著作确立的毛泽东的矛盾观,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领域的各类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为其后的社会主义理论做了铺垫。其次,《矛盾论》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哲学指导。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强调要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我国的基本情况,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学会这个方法,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并推断革命的将来。”[3]P308同时又要求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3]P311因此,《矛盾论》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提供了哲学指导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哲学基础。最后,《矛盾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在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上达到了理论化和系统化阶段,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同时,毛泽东的矛盾思想如同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是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并向前发展的。毛泽东在写完《实践论》和《矛盾论》,确定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以后,即把它运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并写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著作。
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是指在这门科学理论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并具有稳定性、根本性、普遍性特点的理论原理。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理论是在其元理论指导下,从总体上回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问题的理论,这些理论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等,它们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4]P801毛泽东认为,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从它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5]P126这个论断精辟地阐明了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6]P57毛泽东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倡导者、推进者和实践者。首先,毛泽东强调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4]P1094其次,毛泽东强调要一切依靠群众。他指出:“只要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4]P1096再次,毛泽东强调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说:“在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4]P899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总结了党依靠群众、组织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丰富经验,提出了群众路线的理论。这一思想也成为我们党实现自己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一个优良传统,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基点,是革命和建设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斗争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独立自主思想,把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相结合;把独立自主与争取外援相结合,立足本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本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号召,并在革命时期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正如毛泽东所总结的:“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整个地说来,是由中国人认识的,不是在共产国际管中国问题的同志认识的。共产国际的这些同志不了解或者说不很了解中国社会、中国民族、中国革命。”[7]P147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们一方面需要外国的援助,但主要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独立自主上。1958年,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好的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8]P380所以,毛泽东所主张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不是盲目的自发行动,要取得胜利,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理论、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作指导,借鉴其他国家一切有益的先进经验,努力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二是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是国际无产阶级争取人类解放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其他国家无产阶级和进步力量的配合与支援,但推进这一事业,应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把一切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总之,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最本质、最核心的具有基础理论性质的东西,是最能体现毛泽东思想科学性和生命力的东西,它们不但彼此相互联系,相互统一,而且共同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其它理论之中,为其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毛泽东思想的应用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应用理论是指在其元理论的指导下,把其基本理论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的对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它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元理论和基础理论的全面展开和深化,具体回答了在我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应用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由6个方面组成。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石,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造成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从中国实际出发,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1/4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第三,革命軍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创建革命军队、领导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并把它们上升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这一理论系统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在实践中的应用保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第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这一理论应用于中国革命,就是要掌握国情,正确处理阶级之间的关系;审时度势,正确组织进攻或退却;利用矛盾,孤立打击当前主要敌人;针锋相对,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敢于胜利,把革命进行到底。这一理论的应用,使得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大部分时期都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形势,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和策略。第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毛泽东根据“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9]P663这个基本观点,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理论的应用,使得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作用,极大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第六,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和其它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如何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这一理论的应用,保障了我们党能够通过自身建设,保持党的思想先进、组织纯洁和作风优良,推动了党的不断发展壮大。
总之,在上述毛泽东思想的应用理论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又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性的论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5]P347○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美]诺曼·莱文著,张翼星等译.辩证法内部对话[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7]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