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延丰, 林雅男, 陶哲, 安仁哲
Panayiotopoulos综合征42例临床特点与脑电图分析
申延丰, 林雅男, 陶哲, 安仁哲
目的 总结Panayiotopoulo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42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详细采集,建立病例档案。分析患儿癫痫发作特点、脑电图改变、影像学检查、治疗转归等。结果 42例患儿中男17例,女25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7岁;发作期主要表现:呕吐35例(85%)、眼偏斜31例(74%)、伴一侧肢体抽搐18例(44%)、继发全面发作4例、意识丧失35例(85%)、睡眠发作31例(74%);持续时间:平均(24.92±18.14)min,超过10min 35例(85%),超过30min 17例(40%);发作1次12例,最多6次,平均2.6次;有热惊厥史4例,癫痫家族史2例;脑电图改变:枕区放电25例,Rolandic区放电3例,全导放电3例,枕外局灶放电3例,正常4例;脑电图显示迁徙性7例,2例演变成Rolandic区放电;抗癫痫药物治疗30例,未用12例;随访6~40个月,末次随访时均无发作。结论 Panayiotopoulos综合征是以自主神经性发作和自主神经性癫痫持续状态为主要表现,且具有功能性脑电图特征的儿童良性癫痫。
癫痫; 癫痫综合征; 自主神经性发作; 脑电图; 儿童
Panayiotopoulos综合征(panayiotopoulos syndrome,PS)是年龄依赖性儿童良性癫痫。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曾把PS归类为早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但2010年在新的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类中,已认可PS是区别与儿童枕叶癫痫的一种独立的儿童癫痫综合征[1],国内报道少见,本证常被诊断为其他类型癫痫发作或非癫痫样事件,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笔者对近4年间本院神经科收治的42例P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PS的临床特点和脑电图特征。
1.1 临床资料 大连市儿童医院神经科2009-04/2012-02收治的PS患儿42例,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2~7岁;平均发病年龄4.7岁。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提出的PS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2)年龄2~7岁。
1.4 排除标准 其他类型的癫痫患儿。
1.5 研究方法 进行详细临床资料的采集,结合剥夺睡眠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测(包括清醒和睡眠期脑电图,至少有一次完整的睡眠周期)、头部影像学检查及血生化检查,进行PS临床诊断。对所有患儿建立病例档案,每3~6个月在门诊进行随访,每6个月检查一次脑电图。
1.6 治疗方法 对癫痫发作≥2次的30例患儿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30例中首选丙戊酸12例,奥卡西平13例,托吡酯5例,左乙拉西坦1例。发作仅有1次的患儿,未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1.7 观察指标 患儿癫痫发作特点,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转归。
2.1 影像学检查 42例均行影像学检查,头部CT/MRI扫描显示均无异常。
2.2 癫痫发作特点 42例患儿31例(74%)患儿睡眠中发作。35例(85%)发作开始以呕吐为主,逐渐出现意识改变,持续时间长,35例(85%)持续时间超过10min,其中17例(40%)持续时间超过30min,呈非惊厥性持续状态,最长达120min。31例(74%)伴眼偏斜。发作终止时,18例(44%)一侧肢体抽搐,43例(11%)继发全面发作,但无一例惊厥性持续状态。发作次数,仅发作1次12例,最多6次,平均2.6次。
表1 42例PS患儿癫痫发作特点
2.3 脑电图改变 42例中有25例(59%)枕区为主放电,睡眠期放电增多,其余病例在枕区以外多部位放电或正常。7例(16%)脑电图显示迁徙性,其中2例演变成Rolandic区放电。全导放电3例,枕外局灶放电3例,正常4例。
表2 42例PS患儿脑电图改变
2.4 转归 服用丙戊酸的12例中有2例在德巴金血药浓度有效范围内未能控制临床发作,改用奥卡西平后发作控制。42例患儿(包括未治疗者)在末次随访时均无临床发作。
PS是儿童常见的癫痫综合征,在1~15岁无热惊厥患儿中,PS约占6%。PS的发病年龄为1~14岁,4~5岁为高发年龄,76%的患儿在3~6岁发病[3]。本研究中患儿发病平均年龄为4.7岁与文献报道一致。文献报道显示,PS发病率无性别及种族差异[3],但本研究中,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是否存在性别易感性差异,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中2例有癫痫家族史,提示遗传因素在PS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自主神经性发作是PS的主要临床特点,发作主要表现为呕吐为主的自主神经症状,多伴意识损伤和眼偏斜,多数发生于睡眠中[4]。本研究中74%患儿睡眠中发作,85%发作开始以呕吐为主,逐渐出现意识改变。74%伴眼偏斜,多数发生于呕吐之后。PS的另一个发作特点是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和(或)自主神经性癫痫持续状态[4]。85%患儿持续时间超过10min,其中40%持续时间超过30min,呈非惊厥性持续状态,最长达120min。发作终止时,44%一侧肢体抽搐,其中11%继发全面发作,但无一例惊厥性持续状态。有3例患儿因呕吐、长时间意识不清、惊厥,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但全部病例住院后12~24h内完全恢复正常,符合PS发作特点。本研究中发作只有1次12例,平均发作2.6次。发作2次及2次以上的30例患儿对抗癫痫药物治疗有良好的反应,且在末次随访时,全部病例均无临床发作。至于PS远期预后,有待于长期随访观察。
PS发作间期脑电图改变,表现为多灶性放电和(或)迁徙性,枕区为主,背景活动一般正常[5]。本研究中59%患儿枕区为主放电,睡眠期放电增多,与文献报道一致;且PS脑电图改变符合功能性脑电图的特征,另外部分PS脑电图特征与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有重叠现象,提示两种癫痫综合征可能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另外,Koutroumanidis发现PS患者枕区局灶与伴中央-颞或顶区多灶性放电各占50%,于本组患儿略有差异。结合本病以突出的自主神经性发作起病为主要特征,提示本病与中央-颞叶或顶叶,甚至额叶皮质与皮质下神经元发育未成熟及兴奋阈值低相关[6]。
综上所述,PS是以自主神经性发作和自主神经性癫痫持续状态为主要表现,且具有功能性脑电图特征的儿童良性癫痫。
[1] Michael M,Tsatsou K,Ferrie CD.Panayiotopoulos syndrome:an important childhood autonomic epilepsy to be differentiated from occipital epilepsy and acute non-epileptic disorders[J].Brain Dev,2010,32(1):4-9.
[2] Engel J Jr;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A proposed diagnostic scheme for people with epileptic seizures and with epilepsy:report of the ILAE Task Force on Classification and Terminology[J].Epilepsia,2001,42(6):796-803.
[3] Panayiotopoulos CP,Michael M,Sanders S,et al.Benign childhood focal epilepsies:assessment of established and newly recognized syndromes[J].Brain,2008,131(9):2264-2286.
[4] Panayiotopoulos CP.Autonomic seizures and autonomic status epilepticus peculiar to childhood: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Epilepsy Behav,2004,5(3):286-295.
[5] Ferrie C,Caraballo R,Covanis A,et al.Panayiotopoulos syndrome:a consensus view[J].Dev Med Child Neurol,2006,48(3):236-240.
[6] Koutroumanidis M.Panayiotopoulos syndrome:an important electroclinical example of benign childhood system epilepsy[J].Epilepsia,2007,48(6):1044-1053.
116012辽宁 大连,大连市儿童医院神经科
申延丰(1980-),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癫痫的诊断与治疗。
安仁哲,116012辽宁 大连,大连市儿童医院神经科。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6.006
R742.1
B
1674-3865(2012)06-0494-02
2012-09-03)
黄伟)
名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