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勤
(新昌县中医院,浙江 新昌 312500)
前牙缺损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所处的特殊解剖位置,缺损后既影响牙齿的功能,又涉及到美观问题,所以修复时必须两者兼顾。随着Z350纳米树脂的应用,使前牙修复体的功能与美观得到了较好的统一。本文用Z350纳米树脂修复前牙,并与卡瑞斯玛树脂作比较,观察其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6月~2009年10月来本院口腔门诊就诊的患者共246例565颗牙齿,其中,男117例,女 129例,年龄在 20~48岁,平均(35.2±2)岁。均为前牙龋齿或缺损的活髓牙。分为两组,观察组126例,共 286颗;对照组120例,共279颗。两组在性别、年龄、牙齿缺损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材料与方法 采用Z350纳米树脂,卡瑞斯玛光固化树脂,自酸蚀黏结剂,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材料,光固化机。观察组用Z350纳米树脂,对照组用卡瑞斯玛树脂。在对患牙进行牙备前,由医患在自然光下共同选择符合双方要求的与患牙色泽相匹配的树脂,然后按常规对患牙进行龋损组织去除,整理洞形,在窝洞的釉质边缘处制备短斜面,清除牙面的结石、软垢、色斑等,隔湿吹干,对温度、机械刺激敏感的深窝洞者用光固化氢氧化钙材料垫底,牙釉质酸蚀15秒,再将自酸蚀黏结剂液按1:1混合搅拌5秒,用小棉球均匀涂布,同时加压15秒。用气枪轻吹使之成为一薄层,用同样的方法再涂第2次,又吹成薄薄的一层后再光照10秒,树脂分层充填(每层≤2mm),分层光照(每层光照 20秒)。最后调牙合及抛光修复体。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所有病例按以下标准进行评价。成功:修复体与牙体之间色泽协调或色泽不是很协调,但在正常牙色范围内,修复体形态完整,表面光滑或有轻度粗糙、凹坑,边缘轻度着色,无变色及染色,无继发龋或牙龈炎,正常牙髓。失败:修复体与牙体之间色泽不协调,患者不能接受,修复体表面有深凹沟、变色或着色及修复体折裂、松动、脱落,出现继发龋、龈炎、牙髓病变,出现其中任何一项均列为失败。
术后2年追踪复查,观察组回访牙数为234颗,对照组回访牙数为229颗。
2.1 两种树脂修复2年后的疗效见表1。
2.2 两种树脂修复2年后的失败病例构成见表2。
表1 两组2年后疗效比较(%)
表2 两组2年后失败病例(颗)构成比比较
Z350纳米树脂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一代树脂材料。本文结果显示,两组在条件近似的牙体修复中,2年的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修复后2年与1年相比成功率接近,而对照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成功率下降较明显,说明Z350纳米树脂修复疗效良好,且修复后的稳定性比卡瑞斯玛树脂好。表2结果显示,2年后折裂及变色染色的概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提示以纳米颗粒为填料的Z350纳米树脂的抗折裂及抛光性、抛光持久性优于以混合颗粒为填料的卡瑞斯玛树脂;另外,Z350纳米树脂对牙髓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通过光固化氢氧化钙材料垫底后未发现牙髓病变;2年后两组修复体表面也未发现深凹沟,可能与Z350纳米树脂与卡瑞斯玛树脂均不易磨耗及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关。
本文的失败病例中,以修复体变色染色、折裂、脱落占绝大多数。一般来讲,树脂与牙体结合面微渗漏是导致变色及染色的主要原因[1],其次修复体表面粗糙也会导致变色及染色;折裂、脱落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操作不当或患者使用不当、存在早接触、固位力过小引起。因此术中应注意:(1)去龋要彻底,隔湿要严格;(2)洞缘质壁制成斜面,以增加修复体的固位,减少洞壁的微渗漏和变色;(3)修复相邻牙时用成形片隔开,以防两牙用力不均而发生折裂;(4)修复完成后要注意调牙合,消除早接触点,并嘱患者不要咬硬物;(5)修复体应高度抛光;(6)教会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传统的横刷法,以免在修复体表面形成深凹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