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预测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导向研究

2012-01-06 02:00:32曹可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行政部门公共服务导向

俞 琳,曹可强

(1.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上海 200234;2.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

消费预测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导向研究

俞 琳1,曹可强2

(1.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上海 200234;2.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

文章结合文献分析和定量分析法,首先借助公共服务理论阐述公共体育服务的逻辑起点是公共体育需求,通过ARIMA模型预测居民文娱消费总量,反映国内公众体育消费需求的前景,要求体育行政部门切实转变公共服务供给的导向思路,加快建立公共需求导向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并结合目前公共需求的基本状况以及公共服务构建基本趋势,在供给内容的多样化和趋势性、供给方式的灵活性上做出调整与改革,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和科学决策,以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能力。

公共体育服务;公共体育需求;导向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将公共服务列为政府的四大职能之一后,近些年公共服务在我国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明确提出并逐步加强,建设服务型政府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与体育文化等领域均有所建树,进一步体现出服务型政府与体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性。这直接反映出我国各级政府行政部门需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为导向,进一步将提供和完善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目标。为此,本文旨在分析探讨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导向问题。

1 公共体育服务的逻辑起点是公共体育需求

有学者考证认为,“公共服务”概念最早于1912年由法国公法学派代表莱昂·狄骥(Leon Duguit)提出[1]。随着公共服务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对于公共服务的概念以及内涵解释也从物品、价值、利益、主体、职能等多视角进行[2]。但无论何种视角理解公共服务,都离不开一种本质性规定,即公共服务的出发点是公共需求。

理论上讲,公共需求有别于个体需求,它不是全社会个人需求的简单相加,而是一般社会需求的抽象,是指社会共同的、整体的、综合的和理性的需求,同时也是维持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正常进行的基础条件[3]。

历史发展来看,体育需求是一种个体需求,同时是一种公共需求。体育起源于原始公共性活动,并在人类社会的公共性活动中逐渐繁荣。古代公共社会形成后,体育首次昌明;现代公共社会形成后,体育全面昌盛。因此,体育总是与公民的公共性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公共性服务功能是体育发展的核心动力;体育总是以满足社会公共性需求为根本任务,公共性是体育的基本属性[4]。

可见,人们对体育的需求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个体需求外,从社会的角度而言正是一种共同的、整体的、综合的和理性的公共需求。这种公共需求具有立足于个人个体性的特点,其基本价值理念是促进个人的发展,但相比个体需求而言,又具有整体集合性和公益性。

同时,体育需求的满足过程是通过劳动而实现对体育需求对象的占有和消费过程,公共体育需求被满足的结果就是占有和消费公共体育服务。因此,公共体育服务的产生就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体育需求,以公众的体育利益为导向,重视公众的体育需求,是“公共体育服务”的逻辑起点[5]。

2 社会公共体育需求的变化趋势

在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公共需求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从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来看,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改革首先应顺应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趋势。国际经验上讲,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时期,也是该国公共需求快速扩张的时期[6]。公共需求的快速扩张必然带来需求内容的变化与升级。作为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近些年我们经历了从一般温饱社会向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发展与转型的特定时期,已逐渐形成全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的现实基础,社会公共需求也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其表现之一就是伴随着公众余暇时间的大量增加与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公众对包括体育在内的文化娱乐服务需求增加明显。

在同一社会历史阶段下,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会导致不同区域的公共需求存在差异性的侧重内容及表现形式。目前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使得城镇相比其他区域在文化体育娱乐领域更具发展优势。为此,本文选取全国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又由于体育产业与消费类数据的缺乏,以文化娱乐消费性支出为例,借助ARIMA模型对全国城镇居民文娱消费总量进行预测,来间接反映包括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在内的文娱类消费需求变化情况。

在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后发现该数据是二阶平稳过程,通过观察w的二阶差分的自相关与偏相关图,我们对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性支出选取ARIMA(1,2,1)、ARIMA(0,2,1)、ARIMA(1,2,0)、ARIMA(2,2,1)、ARIMA(1,2,2)、ARIMA(0,2,2)、ARIMA(2,2,1)进行模拟拟合。拟合结果显示ARIMA(1,2,1)模拟结果最好,拟合优度、系数显著水平及AIC等检验指标都表现较好。因此,确认对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性支出建立的最终模型为ARIMA(1,2,1)。再对该模型的残差进行Q检验,可以得出残差序列相互独立,即为白噪音的概率较大,不能拒绝序列相互独立的原假设,也显示出模型拟合较好。通过进一步考察了ARIMA(1,2,1)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我们发现模型预测值较实际值波动更平滑,二者偏差较小,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

图 1 ARIMA(1,2,1)模型预测值(WF)与实际值(W)的对比

我们利用此模型对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文化娱乐消费性支出进行预测,最终的预测结果为950.9元,2010年实际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文化娱乐消费性支出为966.3元,预测相对误差为1.62%,这说明预测值与实际结果是比较接近的。而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预测值为1 059元,增幅为9.59%,该模型通常在短期内预测比较准确,随着预测期的延长会不断增大预测误差。进一步对2012至2016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文化娱乐用品与服务消费性支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几年内城镇居民文化娱乐用品与服务消费性支出将保持较高速的增长(见表1)。

表1 2012至2016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文化娱乐消费性支出预测值

在居民文娱消费保持较高速增长的有利背景下,基于体育锻炼与健身价值日益受到社会重视的现状,我们预计社会公众的体育消费和公共体育需求在今后几年也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这就要求体育行政部门加快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以满足国内社会公共需求变化趋势中不断增长的公众公共体育需求。

而在加快公共体育服务构建的进程中,体育行政部门所采取的导向思路是决定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效率的关键问题。由于我国体育领域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约束,体育行政部门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时容易脱离公众现实需求,这种政府导向的传统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往往产生公共服务责任缺失、低水平供给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剧公共体育服务领域明显存在的公共服务供给跟不上公共服务需求的矛盾。为此,在如今社会公众体育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我国体育行政部门更需要明确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导向,切实转变供给导向思路,重视公众体育需求,采取积极措施以公正、有效地实现公众的需求和利益,将满足公众的公共体育需求作为目标,努力建设成为公共需求导向的服务型政府。

3 建立公共需求导向的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由于公共体育需求是公共体育服务的逻辑起点,要建立公共需求导向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会对体育行政部门提出供给内容与方式上的基本要求:一是公众需要什么样的公共体育服务内容,体育行政部门应在其所掌握资源和具备能力范围下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当公众的公共需求发生变化时,体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回应公众新的服务需求以确保公共需求的满足;二是公众在消费公共体育服务时偏好于什么样的服务方式,体育行政部门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应采取针对性的公众乐意接受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7]。为此,建立公共需求导向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育行政部门需要结合目前公共需求的基本状况以及公共服务构建基本趋势,进一步深化公共体育服务改革。

3.1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容应丰富多样

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容应结合目前国内公众公共体育需求多样性的基本特点。公共体育需求的多样化是源于个体体育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诸如年龄、身体状况、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条件等多种个体因素的不同,都会在体育需求上有差异化的表现内容和形式,从而影响到公共体育需求的多样性。为顺应社会公众公共体育需求多样化的要求,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应追求供给内容的多样性。

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程度越高,居民体育服务消费所占的比重越大,而居民休闲娱乐类体育消费也是近些年国外体育消费中的重头戏。相比之下,目前国内体育服务业在体育及相关产业中所占比重偏低,体育服务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8],居民体育消费构成中服务类支出和休闲体育类支出仍比重偏小。为此,体育行政部门在以居民公共体育需求为导向提供公共服务时,应具有前瞻性视角,结合居民体育消费和公共需求的偏好方向,在供给内容上顺应体育服务类需求和休闲娱乐类体育需求增长的趋势性。

3.2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应具有灵活性

影响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因素很多,但服务提供主体的构成起重要作用。现代公共服务体制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公共服务社会化,就是以公共需求为导向,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和改善公共服务,鼓励各种民间组织投资兴办公益事业和提供社会服务,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9]。为顺应公共需求导向,目前国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改革具有适度市场化、合理社会化与恰当分权化的基本发展趋势,同时政府在运用相互融合的市场化、社会化与分权化举措中努力配备长效监管机制[10]。

为此,国内公共体育服务构建与改革过程中更需要认清和把握这种趋势和方向,从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现实出发,努力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适度竞争、监管有力”的现代公共服务体制。具体而言,需要一改政府供给导向的传统做法,打破公共体育服务主体单一、政府垄断的局面,将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建立在市场机制、社会参与和政府自身变革的基础之上,努力实现体育行政功能由“管理”向“服务”、体育行政权力由“集权”向“分权”、体育管理主体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化[11],探索市场化手段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有效运用,使用社会化手段,引导、吸引社会和民间体育资源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实现体育行政部门作为上层主体,体育服务产业作为基层主体、体育志愿者组织作为新型主体的供给系统,在政府、私人部门、非营利性组织等不同主体的协调配合下,通过财政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向社会提供多样化的公共体育服务,真正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体育需求。

3.3 公共体育服务构建中应加强信息公开与科学决策

政府对公共需求的回应实则是政府的公共政策过程。政治系统论的创立者戴维·伊斯顿在其广受认可的政策系统模型中,将政策看作是在一定环境下,政治系统根据社会需求与支持做出价值财富再分配的政策方案[12]。但建立公共需求导向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过程中,面对规模庞大、种类多样的社会需求,政府掌握资源与满足能力是有限的。于是如何让公众更好表达自身的体育需求,将公共体育需求纳入政府政策议程就成为关键问题。

结合国内体育领域的改革现状,借鉴学习其他行业领域的先进做法,我们认为体育行政部门目前应通过加强信息公开来推进公众参与度,努力落实居民公共体育需求导向思路。信息公开是公共需求产生的重要前提,公众只有在对政府信息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表达其公共需求。体育行政部门应借助互联网、电话热线、市民信箱、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类信息沟通渠道构建信息公开平台,方便市民行使知情、问责与监督权,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政策决策。

同时,体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强化自身改革,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完善成为高素质的决策行为主体。可以通过公众接触、公众听证、民意调查、咨询委员会、利益代表协商等方式深入社会公众,摸索公众需求结构的新动向和变化规律,认清社会公众公共体育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动态性,把握社会公众公共体育需求的可满足性和可融合性。

[1]李军鹏.公共服务学[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33.

[2]靳永翥.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以欠发达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0-33.

[3]孙晓莉.中外公共服务体制比较[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3-8.

[4]董传升.公共需求与体育演进[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4):1 -5.

[5]刘亮.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溯源与再认识[J].体育学刊,2011,18(3):37.

[6]迟福林.公共需求变化与政府转型[N].光明日报,2005-07-19(第006版).

[7]陈国权,张岚.从政府供给到公共需求——公共服务的导向问题研究[J].人民论坛,2010(2):33.

[8]2006-2008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主要数据的解读[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1513017/n1514290/1517985.html

[9]公共服务需求成为推动政府转型新动力[EB/OL].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060717/0000800750.shtml

[10]俞琳,曹可强.国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体育学刊,2011,18(3):42 -43.

[11]曹可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背景下我国体育行政部门职能的转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1):45 -46.

[12]张岚,公共需求导向的服务型政府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37-39.

Orientation Research on the Supply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umption Forecasting

YU Lin1,CAO can Ke-qiang2
(1.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2.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

Document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re used to expound,by means of the theory of public service,that the logical start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is the public sports demand.ARIMA is adopted to predict the total volume of public entertainment consumption and to reflect the sports consumption prospect of the domestic citizens.The sports administrations are required to transform their orientation of public service supply and 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sports supply based on the public demand.Besides,it is also required that we should combine the present public demand and the basic trend of constructing public services to diversify our supply contents and make our supply mode more flexible.We should make our information more transparent and our decisions more scientific so as to improve the supply ability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public sports services;public sports demand;orientation

G80-053

A

1001-9154(2012)05-0036-04

G80-053

A

1001-9154(2012)05-0036-04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0973080);上海市晨光计划(10CG48);上海师范大学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项目课题(DZW906)。

俞琳(1980-),女,江西南昌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与市场。

2012-03-25

猜你喜欢
行政部门公共服务导向
无题(10)
在线学习(2024年3期)2024-04-25 07:31:29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偏向”不是好导向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24
江苏:对虚假鉴定“零容忍”
试论企业行政部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