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研究的合作化趋势及合作团队网络分析

2012-01-05 13:45王亚琪刘仁憨汪龙耀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体育类期刊论文

王亚琪,王 昊,刘仁憨,汪龙耀

(1.天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2.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体育科学研究的合作化趋势及合作团队网络分析

王亚琪1,王 昊2,刘仁憨1,汪龙耀1

(1.天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2.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为揭示体育科学合作研究的重要特征和规律,测度和分析未来合作研究的发展趋势,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出发,对十年来8种代表性体育类核心期刊所载论文的合著率、合著指数等主要文献指标进行了计量测度,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体育合作研究团队网络结构形态、规模、紧密程度、趋同性和异质性进行考量分析。研究表明:十年来8种体育类核心期刊合著论文、合著论文作者人数大幅增长;合著率、合著指数呈逐年稳步上升态势;2-4人是体育合著论文的主要形式;体育合著论文主要以同一单位、地域为主;体育核心团队网络属核心发散结构形态,团队网络联系相对松散,趋同性高、异质性低。

体育核心期刊;合作化研究趋势;文献计量测度;团队网络分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研究的团队合作已成为科技攻关、课题、项目研究的主要形式。上世纪末美国学者朱克曼已对科研合作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统计了1901—1972年286位获得诺贝尔奖科学家从事科研的方式,其中有185位是通过合作研究获得了该奖[1],占统计总量64.68%,可见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新世纪以来,许多学科专业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对科学合作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但目前对体育科学合作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体育科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学科体系,其研究领域涵盖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等众多相关学科、领域[2]。体育科学研究的主体是运动人体[3],该领域中许多前沿性、尖端性、综合性研究仅局限在单一学科或凭借独立研究者已很难进行,唯有通过多学科,跨领域合作研究才能获得重大成果,有所突破。为此,很有必要就体育科学合作研究问题进行专门的探讨。

学术期刊是展示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平台,是传播新知识、新方法、新成果的主要媒体,也是考量、评价科研水平、能力、人才、机构的依据[4]。体育核心期刊是体育学科中具有核心地位,代表学科、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主要期刊[5],其所载的合著论文也是测度体育科学合作研究走向、趋势的客观依据之一。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及《体育与科学》等8种体育类代表性核心期刊在2001-2010年十年间,所载的18 265篇论文(其中独立论文7 232篇、合著论文11 033篇),通过对其中合著论文、合著作者、合著形式、合著作者机构分布等主要文献计量指标的逐年变化分析,来考察近十年来体育科学领域合作研究的总体状况,探究体育科学合作研究的共性特征、规律,分析和测度体育科学研究合作化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对合作团队关系网络结构可视化描述,直观的考量和分析体育合作研究团队关系网络构成、形态、特征、紧密程度、趋同性和异质性,为体育科学合作研究及优化合作团队提供有益参考。

1 十年来8种体育类核心期刊合著论文、合著论文作者整体情况和分年度比较

通常来说,考量一门学科研究的总体发展状况,首先要看该门学科的论文发表数量和发表论文作者人数[9]。数据资料统计结果表明:2001-2010的十年间,8种体育类核心期刊所载论文总数为18 265篇,年平均所载论文1 826.5篇,与2000年全年所载论文1 331篇相比,年平均增加495.5篇。8种体育类核心期刊所载论文作者总人数为39 512人,年平均所载论文作者为3 951.2人,与2000年全年所载论文作者人数2 763人相比,所载论文作者人数年平均增加1 188.2人。说明十年来8种体育类核心期刊所载论文数、论文作者数大幅增长。在统计的8种核心期刊18 265篇论文中,合著论文为11 033篇,单著论文7 232篇。分别占所载论文的60.41%和39.59%。合著作者32 280人,单著作者7 232人,分别占全部作者(39 512人)的81.70%和18.30%。说明合著论文、合著论文作者增长显著,单著论文比例逐年递减,2001年刊载的单著论文占当年所载论文总篇数47.55%,到2009、2010年,所载单著论文分别占当年刊载论文总篇数的33.72%和33.52%。为更清晰反映合著论文、合著论文作者人数逐年变化的具体状况,将合著论文篇数、合著论文作者人数按年份分别进行统计(见图1、图2)。

图1、图2表明:2001-2010的十年间,8种体育核心期刊合著论文、合著论文作者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出现较为明显的“双峰”曲线。两图中2004、2005、2008年增长幅度较大,增势显著。图1、图2增减趋势及曲线基本趋于一致,说明合著论文篇数与合著论文作者人数成正相关。

分析8种体育类核心期刊合著论文、合著论文作者人数逐年递增的原因,首先与中国体育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相关。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以后,国家加大了体育科研的投入,合著论文作者、研究人数也相应增多。第二,核心期刊常作为评价科研人员、高等院校教师水平、能力,晋升高级职称的依据之一[10]。客观上也促使了合作研究、合著作者的逐年增多。第三,由于体育科研需求的加大,促使体育核心刊期增加,刊载容量不断扩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体育科学研究已从单一学科研究转向多学科研究的交叉与渗透,许多研究需要加强地域、单位间的协调配合,从而导致合著论文、合著论文作者人数逐年递增。

2 十年来8种主要核心期刊的合著率、合著指数、分年度变化趋向

2.1 合著率合著率是指一定时段内,合著论文与全部论文间的比值。合著率常被作为测度某一学科领域科研合著程度的指标之一。为准确把握2001-2010十年间8种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合著率,本研究对合著率计算采用美国学者K.swbrmanyam提出的计算公式[11]:

其中,C为合著率;Nm为一定时段内合著论文数; Ns为独著论文数。将统计的2001-2010年8种体育类核心期刊合著论文11 033篇,单著论文7 730篇,带入以上公式计算,得出10年间8种体育类核心期刊所载论文合著率为58.8%。而资料显示,1998-2007年教育学科论文合著率为31.0%[12],2004-2006科研管理刊物论文合著率为80.4%[13]。可见,8种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合著率要明显高于教育学科的合著率,又明显低于科研管理刊物论文的合著率。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发现合著率与研究内容呈现正相关。诸如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需有实验支撑研究的合著率较高;合著率最高的则属重大课题、项目研究。由此说明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中合作研究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2 合著指数合著指数是指一定时段内全部论文的篇均作者人数[14]。合著指数的高低反映的是科学智力合作规模的大小和研究的难易程度,它是测度某一科学合作研究程度的主要指标[15]。为进一步分析2001-2010年8种体育类核心期刊全部论文的篇均作者人数,本研究中合著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CI表示合著指数,j表示某篇文献的作者数,Fj表示作者为j的文献数,N表示文献总数。将文献统计数据代入以上公式计算,得出近十年间体育类核心期刊文献合著平均指数为2.16,也就是说8种主要核心期刊所载论文篇均作者为2.16人。

2.3 合著率、合著指数分年度变化比较为进一步考量合著率、合著指数年度的变化情况,分别计算出2001-2010年8种体育类核心期刊10个年份的合著率、合著指数,并以年份为横轴,以合著率为纵轴,由此得到合著率年度变化曲线图(见图3、图4)。

图3、图4显示出左低右高的曲线,表明8种体育类核心期刊在2001-2010年合著率、合著指数逐年提高,呈稳步上升趋势。2010年的合著率与2001年的合著率相比提高了14.4%,年平均增长率8.37%。而篇均作者人数由2001年1.93人提高到2010年的2.34人,年平均增长率为4.1%。合著率、合著指数的逐年上升,说明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中合著规模逐年扩大,合作研究人数不断增多,合作研究意识越来越强,合作研究形式越来越普遍。此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体育科学研究的难度、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

3 合著的主要形式与合著者机构分析

3.1 合著的主要形式为了全面、系统测度8种体育类核心期刊论文合著的形式、不同作者人数合作研究所占的比例,对2001-2010年的合著论文、合著作者按不同合作人数分别统计,结果如下(见表1):

表1 不同人数作者合著论文统计

结果显示:在被统计的核心期刊所载11 033篇合著论文中,2人合著论文占全部合著论文的48.28%;3人合著论文占全部合著论文的28.57%;2-4人合著论文占全部合著论文的89.80%;5-8人以上合著仅占10.20%。由此可见,2-4人之间合著论文是体育核心期刊论文合著的主要形式。5-8人以上合作研究相对较少,从某种角度显现出体育科学大、中型,多人合作研究相对不足。

3.2 合著机构分布为分析合著论文作者的机构分布情况,将合著论文中32 280名作者,按同一单位合著、同一区域(省)合著、跨区域合著、跨专业合著、跨学科合著、国家间合著为依据进行分类统计(见表2)。

表2 不同机构合著论文统计

结果显示,体育学科合著论文主要以同一单位、同一区域之间的合著为主,分别占合著论文的37.69%、30.96%;跨区域、跨专业、跨学科的合著形式所占比例为31.03%;国家间合著所占比例仅为0.34%。总体上来看,近十年来,体育科学的合作研究正在向更多的领域、更广泛的学科、专业渗透,跨单位、跨区域、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正在日益加强。

4 核心合著作者及团队成员关系网络结构的可视化分析

4.1 核心合著作者及作者成员分析核心合著作者,指合著发表论文多,影响大的那些合著作者。我们以第一作者署名的合著论文所出现的频次作为统计依据,对核心合著作者的统计分析参照普赖斯(Price Law)计算公式[16]:M=0.749(Nmax)1/2,式中M为合著论文篇数,Nmax为所统计的时段中以第一作者署名发表合作论文最多的作者论文数。统计得到2001-2010年,以第一作者署名的合著论文数量最大值,即Nmax=25,带入以上公式计算出合著论文篇数,即M =3.745篇。取整数为4,也就是以第一作者署名发表4篇以上合著论文的作者群体为核心作者团队,为方便统计,将发表5篇以上的核心合著作者群体进行统计,共有178位,限于篇幅,仅将以第一作者署名的合著论文出现频次最多的部分核心合著作者及作者成员进行了罗列(见表3)。

表3 部分核心合著作者及团队成员统计

统计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合作研究群体,由于特定的一些社会关系结成了较为固定,规模不一的体育科研合作团队。如表3所罗列的石岩团队、王岗团队、虞重干团队、于少勇团队、刘同为团队、刘青团队、胡亦海团队等。这些体育科研合作团队成员之间在长期的合作中形成了特定的关系网络。

4.2 核心合著作者及团队成员关系网络分析为了对特定的合作研究团队关系网络有一个直观了解分析,限于篇幅(其它网络关系结构图略),仅对表3中石岩团队的关系网络进行了可视化描述制图(见图5)。以上核心作者及团队成员网络关系结构图中,点表示作者,线表示作者间的关系,线的粗、细表明合著频次、联系的强弱以及关系的紧密程度等。

(1)核心团队的网络结构形态分析。网络结构形态对合作研究团队的合作研究有非常大的影响[17]。以上图形属于一种核心发散型结构形态,它是围绕着最核心的点建立起来的点集,具有高度的中心性。其核心往往都是学科带头人、知名教授、博导、学术权威等。单从核心发散型组织结构形态来看,其特点有利于团队至上而下的知识扩散、传播。团队成员可在团队核心指导下,研究方向明确统一,论文的产出率、刊载率高。但是,这种网络结构形态的不足之处,在于除中心以外的节点之间有较少连接,一般团队成员之间互动较少,横向的信息交流不畅。从合作创新的角度,这种组织结构形态,会使合作研究者缺少独立的环境,尤其是新概念、新思想不易传播。平行互动交流少,资源传递与交换不顺畅,团队成员对核心人物有很强的依赖性,一旦团队核心更换将会导致团队的破碎甚至解体。

图5 石岩研究团队的关系网络

(2)核心团队规模、构成和紧密程度分析。合作研究团队规模是指团队成员数目。从表3核心合著作者及团队成员统计表来看,平均团队成员20.52人。较大的团队往往会比较小的团队获得更多的知识资源信息。团队网络关系的构成是指团队是由哪些成员构成,核心人物与团队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具体关系。通过合著论文作者单位署名、简介、背景资料查询得知,这些团队成员关系的构成主要以师生、同学、校友、同事、同行、同专业、同地域关系为主,师生、同学关系占了较大的比例。

以上团队成员主要由三层构成:第一层是以最中心的研究团队核心,即该团队的领军人物,具有高度中心性和高度的内聚力、吸引力、影响力;第二层为中间层,也就是图中粗线联系的作者。他们是该团队合作研究的骨干,关系密切,互动性强,是合作研究发表论文至少在两篇以上的作者;第三层为边缘层,也是图中细线联系处于远端、边缘的成员,具有不确定性,偶然性,一般为合著一篇论文的作者。紧密程度是衡量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测度,根据无方向性密度公式计算[18],以上两图密度分别为=0.12、0.16,说明团队联系并不紧密。

(3)核心团队的趋同性和异质性分析。合作团队的趋同性是指团队网络中核心人物与其他网络成员在某种社会特征方面的类似性。[19]异质性是指团队网络成员在某种社会特征方面的差异以及分布状况。[20]趋同性和异质性是测度团队网络特征的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方面。通过以上合作团队成员个人资料查询得知,团队成员具有相同的学科、专业,学历、学缘,同一地域、单位所占的比例较高。而集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跨学科、专业的合作研究很少。可见,体育科学合作研究团队成员的趋同性高,异质性较低。由于“异质脑”的合作研究更容易寻找到新的知识增长点,更容易对“难点”、“热点”等问题或学科之间的边缘空白点为研究切入点进行有效研究。[21]因此,为不断涌现出大量的体育科学研究综合性和系列研究的新成果,异质性合作研究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应该不断加强。

[1]蒋志学.总结北京奥运会科技工作经验为建设体育强国做出新的贡献[J].体育科学,2009,9(11):11-13.

[2]李晓宪,郭剑荣,李琦慧,等.新中国体育学术(科技)期刊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5):3-23.

[3]田野.中国体育科技发展综合报告(2006-2007)[J].体育科学,2007,27(4):3-14.

[4]李晓宪.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现状与发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北京: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7.

[5]李晴慧,林小群,张彬,等.中国体育科技杂志1999-2000年载文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62-64.

[6]杨桦,任海,王凯珍,等.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441-1448.

[7]孔垂辉.中文类核心期刊的栏目设置及其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0):29-31.

[8]邱均平.信息计量学(六)[J].武汉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学报,2000(6):475-478.

[9]罗家德.社会网络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149-227.

[10]约翰.斯科特著,刘军译.社会网络分析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1):53-86.

[11]姜晓辉,尹国其,莫作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8.

[12]吴晶.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理的研究[J].情报科学,2010(2):223-227.

[13]姜春林.学术期刊网络结构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J].情报杂志2009,28(3):78-84.

[14]侯钰,胡小元.从科技论文合著情况看90年代合作研究的发展趋势[J].情报学报,1997,16(4):312-316.

[15]周江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近五年的基本特征分析[J].上海体育学报,2003,27(6)75-78.

[16]金育强.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的特点及今后走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9):580-582.

[17]朱唯唯,苏新宇.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分析与评价[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20-25.

[18]张晶,等.北京体育大学10年所刊论文项群统计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5):610-612.

[19]康昌发.全国体育院校核心期刊(学报)现状发展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09-312.

[20]周江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近五年的基本特征分析[J].上海体育学报,2003,27(6):75-78.

[21]汪乐康,邰崇禧.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4(10):38-40.

Cooperation Trend of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and Network Analysis of the Cooperation Team

WANG Ya-qi,et al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Tianshui Gansu,China 741001)

To reveal the important features and regularities of the cooperation in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and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uture cooperation,the paper,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iterature metrology,measures the coorperation rate and indexes of the theses published in the 8 representative core journals of sports science in the past ten years.It aslo evaluates and analyzes with the aid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he network structure shape,scale,closeness,convergence and heterogeneity of the cooperation research team.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n the past ten years,there has been a dramatic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ollaborated theses and co-authors in the 8 journals.The cooperation rate and indexes are rising steadily year after year.The style of 2-4 people is the main form of writing sports papers.The coauthors of sports papers are mainly from the same units or locations.The network of sports core teams is in the form of core spreading structure and the network connection is relatively loose with higher convergence and lower heterogeneity.

core sports journals,cooperative research trend,literature metrology measure,team network analysis

G80-3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2)02-0037-05

G80-3

A

1001-9154(2012)02-0037-05

王亚琪(1957-),男,甘肃天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2011-11-02

猜你喜欢
体育类期刊论文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体育类高校学生党支部优化建设研究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高校体育类舞蹈专业学生的体能特点及训练研究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