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头凤》英译中“隐”、“秀”美学风格的传译

2012-01-03 05:02蔡爱春
关键词:原词钗头凤唐婉

蔡爱春,申 丹

(1.湖南城市学院 外语系, 湖南 益阳 413000;2.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钗头凤》英译中“隐”、“秀”美学风格的传译

蔡爱春1,申 丹2

(1.湖南城市学院 外语系, 湖南 益阳 413000;2.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刘勰《文心雕龙》中“隐秀”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对中国古典诗词创作和鉴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古诗翻译的审美分析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钗头凤》一词的审美特征,对原词中“秀”词“隐”意在译文中的实现效果进行探讨,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需“隐秀”相宜、虚实结合方能再现原词的风格之美。

诗歌翻译;隐秀;美学风格

一、古诗翻译的“隐”、“秀”美

在中国古诗词英译的美学研究逐渐回归本土美学范畴的过程中,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中译英的三原则即三美(音美、意美、形美)、三化(浅化、等化、深化)、三之(知之、好之、乐之)最有代表性[1-2]。然换一个视角,对古典诗歌创作和鉴赏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隐秀”论,亦或可纳入诗歌英译的研究范围,为诗歌英译的审美分析和翻译策略提供借鉴。虽有论者已经在文学翻译和古诗翻译研究中引入“隐秀”观[3-5],但要使其具备成熟的为翻译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的价值仍有待深入研究和理论创新。

刘勰提出的“隐秀”论对我国古典诗词理论发展的影响源远流长,其蕴含的美学意义,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在《文心雕龙•隐秀》中,刘勰提出“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6]”“隐”于内,精微深奥,刘勰用来概括文学作品思想情感的美学特征;“秀” 是“独拔”“卓绝”之言,用来概括优秀语句的特征。可以说,“隐”是诗文思想或情感的深度要求,“秀”是诗文的亮度或色彩要求。在刘勰看来,好的诗文既要有质,又要有突出的文采,体现在审美特征上就是“篇隐句秀”。“篇隐”则文质深厚,“句秀”则文采飞扬。“隐秀”的美学视角扩大了诗词审美空间的层次性和立体感。

二、《钗头凤》的美学风格及其在译文中的实现分析

《钗头凤》是我国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陆游为数不多的具有婉约风格的词中广为吟诵的一首,其中对妻子唐婉的深切眷念之情萦萦流转。陆游与唐婉情投意合,婚后琴瑟和谐,十分恩爱,但陆游之前曾科考二次均不中,作为书香世家,这引起了陆游母亲的极度不满,认为是唐婉阻碍了陆游的仕途,加之唐婉婚后无子,便强迫陆游休妻。分手后七年,当陆游与唐婉和她现在的夫君赵士程在沈园相遇时,陆游满心伤感与怀念,写下这首《钗头凤》深刻悼念两人短暂却刻骨铭心的婚姻。朱光潜先生曾言写景的诗要“显”,言情的诗要“隐”。“隐”为谐趣之中富含沉静严肃,“秀”者一语道破,事无余味,可见其强调的是“隐”的含蓄而复杂的情感特殊性。《钗头凤》这首词曲尽其情,形式完美,“秀气成采”[6],字句之外却是词人满腔的哀怨悲愤、相思无奈。那么在原词和译文之间,这些美学特征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本文选取了中外两位译者即许渊冲先生和Kenneth Rexroth的译文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词“秀”词“秀”句和其所蕴含“隐”情“隐”意的理解和处理。

1.色彩美

词上阕前半部分直接出现的“红”、“黄”、“春色”及间接出现的“绿”色,构成了一副色彩明丽的画面,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词中只是采用意象并置的语言结构特写了“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几个画面,一双纤细红润的手给陆游倒着浙江有名的黄酒,词中没有描写唐婉的美貌,但我们可以想象有着如此秀手的唐婉一定是位才情和美貌兼具的女子,两人在春柳拂面的沈园内品酒吟诗。简洁生动的笔墨里,有佳人,有美景,有真情,有深意。然而,作者只是借这些作铺垫,去叙悲诉愁,抒发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到下阕“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虽无色彩词直接出现,却仍处处闪现着色彩,只是因为爱人的离去,这些色彩似已是暮春时花落人倦的凝滞之色了,作者的情感在这隐含的色彩里进一步得到升华。这些写景状物的“秀”词,实际隐含了词人对往日美好生活的怀念、对心爱之人的思念、对不能相守的遗憾和愁怨。在翻译时,许先生明显对中国的文化背景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而Kenneth Rexroth则在翻译中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红酥手”的“酥”本意为酥油,通常用来形容女子肤色白腻,宛如凝脂,许译为Pink hands so fine,用pink和fine两词再现了原词对女性双手细腻质地的描绘,译文2也理解了“酥”代表的皮肤白皙的含义,因此将两个色彩词“红”“酥”直译成了“Pink and white hands”,且添加了原文之外的意象“roses and rice cakes”,实际上这是译者将其理解成了某种白色米糕,理解失当造成译文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原文。“黄縢酒”的“黄縢”指的是黄色的纸封,这种酒一般认为是宋代高品质的官酒“黄封酒”,这其中的色彩词“黄”,许先生独到的理解和创新翻译使得译文也为之一亮——“Gold-branded wine”,即译出了原词中的色彩,也在译文中通过“Gold-branded”彰显了酒高质量的黄金品质,暗示当年陆唐夫妻二人对盏和诗时饮的是美酒,过的是美好的生活,由此更加反衬两人分手后的伤感忧愁。译文2也用“golden”一词译出了酒的色泽,是将其理解为“縢黄酒”即酒液呈金黄色的酒。隐含“绿”意的“满城春色宫墙柳”一句,无一绿字,却让人感到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译文2“Today the willows are blooming By the palace wall”展现不出“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春意,也难描摹出词人与爱人唐婉当年游沈园时那种舒心愉悦的心情。许先生用了两个词“paints”和“confine”绘出了春天的颜色和活力,使译文与原词一样简洁却灵动,这两个词就是译文中的“独拔”“卓绝”之言,读者从“秀”见“隐”,必能体会诗歌的象外之韵,景外之情。总观这几句,春色宜人,柔婉佳人,两情相悦,满园明丽春景,一片欢欣气氛,许先生以译诗之“秀”再现了原词之“秀”,再现了原词的色彩美与意境美。

2.音乐美

这首词的音韵美也是一种“秀”美,词的音乐美主要通过节奏美来体现,词人通过精致的音节和韵位安排,单双音节错落,韵位错落,使词呈现出一种错落灵动、婉转流利的音乐美。

音节的停顿是节奏的基本要素,这首词长短句相间,短句为主,节奏由慢到快,感情的喷发也愈渐强烈。随着感情的的波澜起伏,语音也随之高低疾徐,抑扬顿挫。上阕以“东风恶”一句为界,由陆唐二人当初在沈园对酒谈欢的美好祥和,想到有情人被迫分离的怨愤痛苦,词人的心情越来越激动,感情越来越强烈,到最后一字一泪的“错、错、错”三字,却是一种于事无补、深入心扉、唯含恨终身的痛,而下阕的“莫、莫、莫”三字,则是一声声肝肠寸断、绝望无奈的叹息。比较两个译文音节的把握,译文1显然要优于译文2。原词用词较少,短句较多,音节简单,译文1在这方面把握得当,也是长短句交错,而译文2句子较长,每行包含了过多音节,节奏上失去了原文的短促感。尤其是每阙的最后一句,许译“错、错、错”和“莫、莫、莫”分别只用了单音节词“wrong, wrong, wrong”和“no, no, no”,与原词的音节完全相同,用词简练,节奏短快,将词人内心深处忧怨悲恸的感情,表现的炙热如火,喷涌如泉。但译文2却根本没有翻译,以“隐”译“秀”却不得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词人错失所爱、情缘难再的遗憾和无奈被译者轻轻一笔给抹掉了。

韵脚是节奏的第二个基本要素,主要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增强诗歌的音乐性。“韵位的疏密,与所表达的情感起伏变化、轻重缓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原词主要采用平平仄的格式,每行又多以去声结尾,这与诗人沉痛悲苦的心情相一致。该词两阙的押运形式为aaabcdee,极富韵律感和节奏感,尾韵ou,iu,uo,u和o交替出现,深沉厚重,强烈渲染了词人的“一怀愁绪”。 要使译文读者同样“乐之”,就务必也要在译文中体现原词韵律方面的“秀”美。译文1上下两阙的押韵形式都是aaabbccc,十分简练、工整,与原词音美风格相似;译文2的押韵形式上阕是abbabacc,下阕是aaabacdd,对仗不整齐,吟读起来乐感稍差。而且译文1的“卓绝”之处,更是每行结尾都采用了含长元音或双元音的重音词“fine,wine,confine,unfair,rare,green,lean,clean”等,与原文的去声结尾有异曲同工之效,渲染了词人黯然伤神、愁思萦怀的情绪,传达了原词的音韵美。

3.形式美

原词长短句错落有致,结构简洁精致,呈现出转折迂回、变换有致的形式美。原词60字,译文一74词,译文二128词(均只计正文汉字、单词数,不计标题和标点),虽译文一单词数稍多于原词字数,但其格式排列巧妙,形成精致玲珑的塔形结构,富有视觉美感,而且细数重音数,译文一每行的重音数与原文每行的字数基本是一致的,较好地实现了原词形式美在译文中的传达;译文二结构相对原词和译文1就显得臃肿松散,丧失了原词形式上的简洁精致。形式美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结构之“秀”,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只有通过以“秀”译“秀”,才能使译文尽量保存原作的丰姿,使读者对中国古诗词“知之”并“好之、乐之”。

4.文化美

中国古代诗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一般而言,“篇隐句秀”[5],虚实相谐。意为“虚”“隐”,言可“实”“显”,“隐”似“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5],“秀”则“波起辞间”,那么在翻译时,也须有隐有秀,有所译有所不译,才能尽可能完美地保持原文的文化美。在《钗头凤》一词中,有几处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内涵,如“东风”、“离索””、“锦书”等。要在译文中妥善处理这类文化词,首先要理解它们所隐含的文化意义,其次要体会它们在原词中的背景和作用,这样在翻译时,才能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或以译文之“秀”再现原文之“秀”,或以译文之“隐”对原文之“隐”,或在译文当中合理地“隐”“秀”“越位”[4]。“ 东风恶,欢情薄”一句中“东风”一词原指春风,在这首词里是一种隐喻,暗指中国封建礼教,具体地说指父母之命,而并非仅指温和舒适的春风。陆游和唐婉原本相亲相爱,琴瑟相谐,但陆母因各种原因强迫陆游休妻,导致二人惨然分离。陆游虽然满怀悲愤,但在以“忠孝”为主的封建时代,他也无力抗争,也不可能在诗词中明目张胆地抱怨、批判。所以“东风”在词中是“秀”词彰“隐”意,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文化背景。译文1直译为“east wind unfair, happy times rare”,译文2则意译为“the spring wind bring me no pleasure and I hate it”,而不是译为诸如“the dowager”或“parents’authority”之类过于尖锐的词,保持了原词含蓄“复意”的美学价值,更加凸显了词人憾失爱人的无奈,只是译文2用春风替代东风,而且“I hate it”则过度宣泄了词人的不满与悲愤,与原词表现出来的隐忍含蓄的风格不大相称。

此外,原词中多个意象并置,而人称主语及逻辑关系隐而不发,也是词人情感含蓄内敛、隐忍无奈的表现。译文1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分别指代陆游和唐婉,暗示二人在分手多年后距离和感情上的疏远,再也难回昔日你侬我侬那样的亲密了。译文2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实际上则拉近了二人之间的关系,与原词人物之间的关系不相符。此处,原词人称及其关系都是隐匿的,二个译文都以显译隐,以实译虚,能使缺乏相关历史和文化知识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词,这一点是值得称道的,但译文2也有不足之处,即对“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一句的人称指代理解有误。实际上这几句都是描写分手后唐婉的心情和境况的,但Kenneth Rexroth却错误地将人称主体理解为是陆游自己,可见,对原词内隐之处的理解影响着译者对译文外秀之处的把握。

三、“文之英蕤,有秀有隐”

中国古诗词词约旨丰,意味深远,一首《钗头凤》和其所蕴含的爱情故事使如今的沈园成为了爱情的圣地,无论中外游客,来到绍兴必访沈园,或许这也得益于许渊冲先生和其他译者对这首词巧妙的演绎,许先生在题目的处理上增加了题目The Garden of Shen,而将“钗头凤”以词牌名标示,这种以“秀”译“隐”的方法,突出了隐含全词主旨的“词眼”,突出了作为陆唐二人一生爱情见证之地的沈园,使人闻沈园而知《钗头凤》,吟《钗头凤》而叹陆唐之爱情,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这也是沟通中外文化的翻译的魅力。

[1] 许渊冲.知之 乐之 好之 三之论——再谈发挥译文语言优势[J].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6):35-39.

[2] 李 颖.从文化影响看译者对唐诗意象的英译——以庞德、韦利和许渊冲的译作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81-84.

[3] 孟东红.文学翻译的隐秀观[J].外语研究,2007,(1) :39-44.

[4] 申 丹.中国古诗翻译模糊美中的隐秀观[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172-173.

[5] 魏家海.汉诗英译风格的“隐”与“秀”[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9):35-40.

[6] 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62:156-157.

[7] 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52.

[8] Kenneth Rexroth.One Hundred Poems From The Chinese[M].New York: 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1992:104.

The Translation of Latent and Outstanding Aesthetic Features in Chaitoufeng’s English Version

CAI Ai-chun1, SHEN Dan2

(1.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413000, Hunan, China; 2.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Guangzhou 510925,Guangdong, China)

The aesthetic value implied in the concept of Yin (the latent) and Xiu (the outstanding) in Wen xin diao long by Liu Xie not only plays a great part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 but also presents a new perspective on aesthetic analysis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ranslat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a famous poem Chai Tou Feng by Lu You in Song dynasty and discussing the accomplishment effect of its original outstanding words and latent connotation in English versions, this paper directs the way to reappear the original stylistic beauty of the poem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by adjusting the latent and the outstanding, and combining emptiness and reality.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Yinxiu; aesthetic style

H059

A

1673-9272(2012)06-0144-04

2012-06-18

2009年益阳市社科联科学研究课题:“语篇分析与散文翻译”(编号:09ys040)。

蔡爱春(1966-),女,湖南南县人,湖南城市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本文编校:杨 灿]

猜你喜欢
原词钗头凤唐婉
读唐婉《钗头凤》(世情薄)词
三姐妹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钗头凤
名人吃喝那些事儿
当成语中的“心”变成“薪”
钗头凤
说“长”道“短”
如今说来都是错
——叹陆游与唐婉
三个人的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