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精专业、通外语、重实践”培养目标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探析

2011-12-30 04:48陈海霞川外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401120
物流科技 2011年9期
关键词:物流理论专业

陈海霞, 黄 兰 (川外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 401120)

CHEN Hai-xia,HUANG Lan (Chongqing Nanfang Translators College of Sisu.,Chongqing 401120,China)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应用和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引进和发展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培养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物流管理专业就是培养具有物流管理基本能力的人才,掌握物流管理的最新动态,能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的基本能力毕业生适应在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中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仓储等管理和技术工作。

虽然我国在物流人才教育方面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既有重理论和方法研究的研究生教育层次,又有重素质、重基础、重知识面协调发展的本科层次,还有重操作、重技能的中高职教育层次,也培养出了一大批我国物流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但是由于我国物流教育毕竟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加上许多学院过去从未涉及物流教学和研究,所以无论在学历教育方面,还是在非学历教育方面,都不能很好的满足对物流人才的需求[1]。因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一种新的培养模式。

1 当今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川外重庆南方翻译学院作为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本科院校,专业多但教师较少。以管理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作为专科的物流管理专业,专职的从事物流管理教学的老师仅有4名,且大多是从经济学、机械工程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数量不足,补充渠道不畅,更缺少具有实践工作经验并能进行双语 (中文和英文)教学的教师,达不到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要求,同时也不能满足学校提出的 “精专业、通外语、重实践”的培养目标。

1.2 教学内容相对落后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物流专业都是运输、仓储或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沿袭或偏重于以前的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原专业的理论,即使弥补了一些物流知识,但也不够系统和全面。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有物流概论、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国际物流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采购过程演练、运输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国际物流实务、成功学、创新学、素质拓展训练等,需求的多样化、经济的市场化、市场的一体化、竞争的国际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因此迫切需要改革物流教育,从改革教学内容人手,为培养出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新型物流管理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2]。

1.3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各高校由于缺少实践条件,在教学方法上,目前基本上还是采用 “填鸭式”、 “满堂灌”的旧有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缺乏主体意识,缺乏独立思维,陷入了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状态之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无从养成。教学内容多注重理论,忽视了理论同实际应用的结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导致学生缺乏分析问题、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很多院校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不到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单化,只注重书本知识传授,教师讲授有限的内容,展示少量的实物,示范简单的操作,教学效果不佳。

1.4 实践教学的条件缺乏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效开展实践教学,需必要的师资,也需要配备相应的场地、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教学过程中需要的设备一般都较贵,一般学校很难承受,学校即使有能力进行设备投资,但由于这些设备的教学利用率比较低,维护成本比较高,投资效果也较差,因而造成校内实训场地欠缺。同时,实践教学需要经验丰富的实践指导教师,但目前高校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大都没有参加过物流管理相关的工作,只是单纯的从课本或是网络上获知相应的实践知识,使得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项目不能有效执行[3]。

2 基于 “精专业、通外语、重实践”培养目标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

2.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 “双语”教学教师的培训

物流是一项没有国界的工作,对从事物流管理的人员最好能够掌握多种语言以便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准确无误地管理,因而对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而要加强 “双语型”教学的培养,学校的教师除了要进行专业课的教学,还应该能用英语对专业课进行教学。同时,由于物流管理是一个很重实践的课程,因而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加强双语教学的同时要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4]。鼓励和支持教师结合专业到物流公司挂职锻炼,也可通过派遣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引进人才,来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以适应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需要。

2.2 培养方案与当今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相结合

物流管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重点也必须要做调整,这样才能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培养对象接近零距离上岗。同时在培养方案确实的过程中也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课程的动态可变性。物流行业每时每刻都在发展着,因此物流管理教学何尝不是同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所以课程内容要跟随新的知识、技术成果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变化,适时调整。

(2)知识的实用性。培养方案的确定不能有盲目性,不能随大流。应该要求和区域特色和学生的层次结合起来。努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了相关的课程后都明白物流管理是什么,怎样做,学会做。

2.3 加强建设物流实验室

我国物流教育开设时间较短,物流教育也很不完善,造成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因而如何将物流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培育出确实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物流专业化人才就成为当务之急。建设物流实验室是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桥梁[5]。建设物流实验室有助于促进物流理论进一步发展。物流专业具有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就应该建立面向市场的、可操作性强的物流实验室,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2.4 寻找长期合作的校外合作企业,构建稳定的教学平台

物流管理的实践教育光靠学生在实验室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实验室的学习毕竟是静态的,没有太多的变化,而真正的物流管理工作工程中会碰到的环境远远比在实验室复杂,因而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增强学生的就业努力,就必须为学生构建一个动态的实践环境,校外合作企业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6]。而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又是多方面的。

(1)培养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应该要求专任教师必须每年有两次在合作企业兼职或参加培训、实习等实践,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培养教师的实践技能。

(2)学生参与到企业实践。与校外企业合作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对大一、二的学生安排到企业参观,使其最初就能对自身的专业有深刻的了解。大三的学生安排到企业实习,这样学生就可以把必要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融入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构建和能力训练,包括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形成等。

(3)企业有经验的物流人才到学校授课。专职的任课教师即使每年有两次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但仍旧会有很多实践技能的缺乏,并且在授课方式上由于多年教学的原因有可能出现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情况。因而学校可以邀请合作企业中有经验的物流人才到学校为学生授课,一方面专业的物流工作者往往有更多的物流工作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学方式可能会更加地有创造性,这样就能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坏境。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 “精专业、通外语、重实践”培养目标的物流教育,要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避免空洞的、艰涩的、公式化、脱离实际的教育。课堂上是讲不了整体物流,应该更多地结合物流现场、环境,结合物流设备的技术去讲物流知识。只有这样,物流作为一门现场的学问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掌握,从而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物流人才。

[1] 麻黎黎.民办高校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0(3):107-109.

[2] 符瑛.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3):312.

[3] 莫高兴,张尔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6(5):78.

[4] 钱廷仙.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J].职业技术教育,2008(3):148-150.

[5] 吴彩霞,万琦,程相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1):35-39.

[6] 王晓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8):83-88.

猜你喜欢
物流理论专业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