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英语口语变得日益重要。但在应试教育体系下我国长期忽略口语教育,造成很多学生在接受多年英语教育之后仍然是英语口语交际“残疾人”,“聋哑人”。熟练运用英语口语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英语口语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口语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因此,找出初中生在这两方面存在的障碍进而提高口语的交际策略和谈话技巧有重要意义。
一、交际策略与话语技巧
交际策略是学习者在对外语掌握有限的情况下,为达到交际目的,弥补其语法或词汇知识的贫乏而采用的方法。广义上讲,交际双方为了表达一定的意义而做出的努力就属于交际策略。但无论哪种策略,最后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语言进行展现,这就是话语技巧。因此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是相依而生的,后者是实现前者的工具,前者为后者的实现提供方法支持。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对于提升初中生口语能力的显著作用在于:学习者利用转述、借用、求助、手势语以及回避等策略,用语言而不是“冷场”来度过交际困境,使得外语交流能继续进行。初中生的词汇量不够丰富、语法知识欠缺,要他们实现长句、长时间的英语对话是不现实的,利用有效的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就可以化解这种矛盾,从而使交流畅通,提高学生学习口语的自信心和动力。一般来说,交际策略主要有一下几种:一是回避,即放弃某个内容和话题;二是转述,或者解释。即学习者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为了给自己时间缓冲,对对方所说的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解释或重复。三是体态语,即用形体语言表达意思,包括手势、基本礼节(握手、微笑、接触等)以及其他动作(如惊诧的表情、夸张的动作)。话语技巧是实现交际策略的工具,它是一种有策略的表达方式。英语口语的话语技巧就是用最巧妙的语言把话说到点子上,说到对方心里,避免产生生搬硬套、词不达意的现象。
二、培养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的策略
1.注重培养英语口语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的意识
说话具有策略和技巧一直被认为是善于说话、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的必备工具,英语也不例外。但是对初中生而言,他们大多是“想说就说”,还没有养成运用策略和技巧说话的习惯。因此,首先需要培养他们的策略和话语技巧意识。没有意识就不会有明确目的的行动。研究表明,在说话中善于运用语言策略和技巧的人,其语言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强于他人。
(1)增强英语教师的策略意识。要想使学生更加有效地运用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教师必须首先建立起英语口语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传递给学生。如果教师只注重单纯的听说读写,在口语教学中只注重机械的对话,那么学生势必掌握不到当交际出现困难时的解决要领。初中生在口语中经常无意识地用到“求助”策略,对此教师可以对这种策略进行强化。如:
A:How do you like your college life?
B:I beg your pardon.
面对这种无意识的回答,教师可以停顿下来,讲述B的回答动机,它可以使用在什么场合。有如“回避”策略,常用在回答者避免回答一些不方便或不能直接回答的问题。它既即避免了直接拒绝带来的尴尬,又巧妙转换话题。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有这种策略意识,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联系,反复揣摩。
(2)学生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的运用意识。学生对策略有一定的认知之后,就需要学会使用这种策略,这其实就是话语技巧的展示。以“拖延”策略为例:
A:What's the capital of America?
B:Sorry.What's the meaning of capital?
回答者B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转而反问A“capital”的含义,这增加了两者的交谈内容,让谈话能继续进行,同时给予B以时间缓冲。类似于此的“拖延”策略还有“Well,let me think”,“in my opinion”,等等。这种语言“拖延”策略,既不会让人感到怠慢,甚至还会因思考后的回答更让人觉得真诚。
2.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的良好环境
语言重在应用,特别是口语,而口语交际少又是造成我国“哑巴”英语现象较为严重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口语的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就需要尽量为学生营造口语交际的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领会交际策略,提高话语技巧。
(1)让课堂成为交际性活动场所。英语口语教学一直不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而初中生词汇量的缺乏、语法知识的欠缺都是影响初中生英语交际的重要因素。如在课堂上,学生因为害羞或根本无法表达,无意识地运用“拖延策略”,或“重复策略”,甚至直接用“sorry”回答了事。但如果教会学生采取正确的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就可以降低会话对词汇和语法知识的依赖。为此教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肯讲、想讲、多讲、争着讲英语。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形式,让课堂变成交际性的活动场所。现行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是指挥者,学生说什么,怎么说往往教师给定了方向,这种按图索骥的口语交际方法,让他们无所适从。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放羊策略”,即只起引导和指挥作用,必要时还可以离开教室不给学生增加压力。将课堂变成另外一个英语角,学生也变得能够模拟真实英语角的环境而感到轻松,有利于英语口语表达和思维形成。
(2)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环境。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是难以真正领会和利用交际策略,并提高话语技巧的。事实上,语言只有运用于生活中,才会有生命力。因此,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将口语练习带到课堂之外。只有这样其水平才能持续保留或提高,也才能在各种环境中学习各种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为此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英语口语相关的活动,如英语广播、英语夏令营、英语角、英语周、语讲演比赛、英语论坛、英语俱乐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克服害羞心理,掌握口语交际策略,领会口语技巧。
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是另外一种文化语境下的语言,如果在对话中掺杂太多的汉语文化因素,就会让其变成蹩脚英语,而这种现象在刚接触英语口语的初中生群体中,现象较为普遍。如果要让学生能完成流利的口语对话,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必须的。
(1)立足课本,拓展教材边界,扩充课本知识。初中课本涵盖了丰富的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是优秀的教学载体,是学生学习英语文化,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的知识来源之一。不过它毕竟不能包罗万象,考虑到语言教学的重要特点就是没有边界性,而在课堂上,教材又可能成为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的“边界”,为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可以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宽教材的边界。特别是涉及到文化性的教学,应该有所突出,并做到扩充。如关于“must”,中文翻译是“必须”,但是在英语环境下,很多时候是一种“建议”、“试探”:We must get together sometime,表示“我们应该常聚聚”,但如果采用蹩脚英语的方式,就会理解成“我们必须常聚聚”。又如,汉语下的“不客气”,英语环境下是“You are welcome,I'm glad to be of help”,但如用中文的交际策略回答“Never mind,It's my duty”则会让对方感到困惑。回答“不用谢”,英语环境下市“it is does not matter”,如果用中文交际策略回答“do not need your help”则会伤大雅。其他如“请留步”,“慢走”应该表示成“I wish you a pleasant trip”等等,都是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在课本中是难以面面俱到的,它要求学生能在课本之外,通过英语电影、美剧、英语广播、杂志等汲取,而且通过这些训练,还能对口语的发声、表达的训练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2)强调实践。真真切切的实践是提高英语口语的最佳方式,而且学习英语口语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语言交流的实践。初中生口语能力还处于低级别层次,对他们的实践要求不能太高,但可以以一些他们熟悉的英语环境作为实践方式。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外国朋友到学校参观做客,条件较差的学校则可以模仿一些外语环境,如商务环境中发生以下对话:
A:You must be tired,Sir.You would better have a good rest since you are old.
B:…
这是典型的中文英语化,在实践中极易暴露。但只有通过各种环境下的口语锻炼或模拟实际(如:方式模仿、话题训练、情景模拟等),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进而在交际中体会交际策略,领悟相关的话语技巧。
参考文献
[1] 韩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中国英语教学,2006(4).
[2] 文秋芳.英语交际策略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