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现行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目的注重管理,忽视了教师发展
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是在学期末或年终对教师实施总结性评价,通过判断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区分教师的优劣,为教师评定职称、晋升职称、奖优罚劣等提供主要依据。现行的教师评价主要是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只注重评价为学校决策服务,保证学校正常地运转,忽视了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发展。这样的评价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压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2.评价内容过分注重学生考试成绩
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项目很多,但是,实际评价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评价教师的最重要的指标。学生考试成绩好、升学率高,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好,教师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对该教师的评价就高。否则,对该教师的评价就低。这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片面追求学生高分数,忽视了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的评价,使教师评价失去了科学性和准确性。
3.评价方法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
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大都按照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了一套细致的教师评价表,内容涉及教师的“德、能、勤、绩”,对教师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打分,根据分数高低对教师进行排名。这些表面上看似公平客观的数据资料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工作实际。因为,教师工作的某些方面不易量化,教育教学效果难以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一组抽象的数据无法衡量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学生身上发生的影响,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种过于注重量化评价方法,忽视了质性评价,是对教师缺乏人文关怀的体现。
4.评价主体单一,忽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我国现行的教师评价是一种典型的他人评价。一般是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个别职称较高的教师组成的评价小组,制定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广大教师处于被动接受评价结果的地位,没有发言权,对评价结果有意见,也无法表达。这种评价忽视了学生、家长和教师自评的作用,忽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这种评价模式更多地是对教师工作结果的考察,忽视了教师的工作过程,很难对教师的实际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
5.评价结果注重奖惩,忽视教师发展
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学校把对教师评价的结果与其奖惩挂钩,存在明显的功利化倾向。评价的结果基本上分为优、良、称职、不称职四个层次,在教师眼中,评价就是考核;在学校领导眼中,考核等于评价。通过评价,对得分高、排名靠前的教师进行奖励,反之,则进行处罚,甚至解聘。这种做法很难起到诊断教师工作,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和不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二、英国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理念
英国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发扬了奖惩和发展两种评价的优点,该评价体系以学校为基础,兼顾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管理的需要,将教师的工作绩效、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管理有机整合起来。
1.英国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基本内容
英国政府十分重视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的观察来进行客观的评价,提出以八个方面的标准为基本依据,对教师的知识和理解、教师的教学与评价、教师的专业特征以及学生的进步等指标进行全面考核。1.有效地计划教学,制定可理解的清晰目标。2.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和理解。3.使用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所有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4.有效组织学生,维持高行为水准。5.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6.学生取得丰富的学习成果。7.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8.有效利用家庭作业来强化和扩充学习。评价人员要根据上述8个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每个标准均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需要改进4个等级。评价人员要给予教师及时的反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给出全面性和建设性的意见,指出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发扬优点和克服缺点。
教师绩效评价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而且评价的过程和做法也是公开和公正的。体现了评价的开放性、透明性和教师的广泛参与性。
2.英国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基本理念
(1)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师评价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教师积极参与教师评价体现了英国政府充分尊重教师的需要、选择和人格等,并和教师积极沟通、交流和协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体现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评价,教师的学识和才能得以展示,同事之间也能够相互切磋和学习,取长补短。评价不再是评等级和优劣,评价从内部动机来激发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英国政府在对教师的评价中重视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评价,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来衡量。所以,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会思考、有感情和具有无限潜能的有机体,而不是被动吸收知识的容器。教师评价不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而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量和评价对教师进行评价。倡导新型师生关系,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英国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更大程度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英国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对我国教师评价改革的启示
1.整合奖惩与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英国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经验证明,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容易挫伤教师的感情,使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因其评价标准的模糊性、温和性和目的性差,在评价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唯有将两种评价模式很好结合起来的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既发扬了两种评价制度的优点,又避免了两者的弊端,不仅是对教师过去工作状况的鉴定,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评价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受我国国情的影响,当前我们还不能完全废除奖惩性教师评价,可以在评价实践中适当降低奖惩的比重,改变评价目的单一性的问题,通过评价,更多的关注教师未来的发展,给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寻找奖惩和发展之间的结合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确立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英国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实行分层负责制,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校长是实施教师评价的责任者和领导者,教师小组是评价的基本单位。在评价过程中,学校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让教师发挥主体积极性,主动参与评价过程,教师不仅积极参与评价,有权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还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在我国正深入人心,我们应该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让教师本人、同事、学生、家长、专家、社会都参与到教师评价中来,成为实施评价的主体。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使获取的评价信息更加全面,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改变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英国的教师评价改革表明,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是坚持定量和定性评价结合,他评和自评结合,这样的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和客观。通过他评和自评,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自己教学过程各方面实施情况的信息,发现教学过程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并进行调整和改进。我国现行的教师评价中,定量评价占着主要地位。大部分中小学都按照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了统一的评价表对教师进行详细的量化打分,这种评价方法表面上看似公平、客观,其实并没有真正反映出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英国成功的改革经验对当前我国盲目追求量化的评价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4.正确处理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结果的积极作用
评价的最基本的功能是比较、鉴别和激励。英国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坚持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重视“奖惩”的作用。英国的教师评价非常重视对评价结果的正确处理,评价者会及时将评价信息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及时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和教师一起寻找改进的办法,力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英国这种对评价结果的正确处理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杨传昌,蒋金魁.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研究综述.教育探索,2009(3).
[2] 陈宗彬.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教育与职业,2009(8).
[3] 王小飞.英国教师评价制度的新进展.比较教育研究,2002(3).
[4] 王凯.英国基础教育中学生评价的转向及趋势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3(1). (责任编辑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