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体育教学心理气氛的透视

2011-12-29 00:00:00苏晓红邵立国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6期


  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班集体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相互关系等。体育课堂心理气氛作为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引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本研究从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角度去探讨沈阳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状况,使我们从另一个视角发现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寻找出体育教学上的差距。从而为决策者从体育教学心理环境这个角度,提高和改进体育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本研究对象确定为沈阳市内五区初中10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根据研究的需要,严格按照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设计了学生和体育教师两种调查问卷。对沈阳市10所中学共发放问卷1695份,经筛选后的有效问卷1613份,其中教师问卷41份,学生问卷1572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5.2%。经效度和信度检验,符合研究要求。
  一、体育教师课堂心理状态
  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采取理解、宽容和公平的态度,能与学生平等相待、坦诚相见、热情关怀,能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体育教师的这种态度会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师、体育学习的爱,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来了解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体育教师对学生态度的调查中,男女生的评价具有一致性,均为超过85%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能对自己尊重和理解,女生略好于男生;有94%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能与自己心理沟通、心理相容,女生略好于男生;有99%以上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愿意与自己成为朋友和知己,也认为女生略好于男生。说明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能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女生对教师的信赖略好于男生,共同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定向。积极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有利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引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在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态度调查中,同样设置了三个问题:学生对体育教师持尊敬、信任、热爱的态度;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支持、配合体育教师的教学;学生把体育教师看作朋友和知己,通过对体育教师的调查来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态度:在学生对教师是否持尊敬、信任、热爱的态度调查中,有82.9%教师认为学生对自己能够尊重和信任;在体育课堂上学生是否支持配合教师教学的调查中,也有87.8%的教师认为学生能很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在学生是否愿意与教师成为朋友和知己的调查中,92.7%的教师认为愿意。由此可以看出,80%以上的教师都能与学生相处融洽。显然,教师的行为对课堂体育教学气氛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生课堂体育学习心理状态
  1.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
  为了更好地了解沈阳初中学生的课堂体育学习心理状态,本研究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体育教学中学生思考学习内容的自觉性、学生练习动作的主动性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喜欢程度。在学生思考学习内容的自觉性的调查中,认为好和较好的比例男、女分别为75%和76.9%;在学生练习动作的主动性的调查中,认为好和较好的比例男、女教师分别为75%和84.6%;可见,女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的评价中略高于男教师。但再深入分析可见,在最高水平的评价中,女教师选择的比例却远远低于男教师。由于现在很多学校都采取了合班分组教学,大部分女教师都上女生课,因此说,女生体育课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不如男生,这符合学生的性别特点。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喜欢程度的调查中,认为喜欢和较喜欢的比例男、女教师分别为89.3%和84.6%,从数据结果中可以看出,有超出2/3以上的教师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评价都很高,表明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体育促进健康的重要性,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心理定向,这种状态也必然会促进教师去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体育课。
  2.学生的情意表现
  在情意表现方面,问卷中设计了四个问题,分别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信程度;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成功体验程度;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稳定程度。情意表现包括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和意志品质。情绪表现主要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育学习与活动的自信程度,在实现体育学习目标中的成功体验程度,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稳定程度等,意志品质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克服主观和客观困难时表现出来的勇敢性、果断性、独立性、坚韧性和自制性等。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自信程度方面,认为较自信以上的男女教师分别为75%和84.6%;学生在成功体验程度方面,认为较强以上的男女教师分别为67.8%和53.9%;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认为较坚强以上的男女教师分别为64.3%和84.6%;在情绪稳定程度方面,认为较稳定以上的男女教师分别为75%和69.2%。上述数据表明,男女教师对学生在情意表现方面的评价基本达成共识,但在相对比较中,女教师的评价中成功体验较低,说明女同学在体育学习中应加强技术技能的学习,让她们体会学习成功的感觉;而男教师的评价中,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评价较低,说明在教学中还应进一步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3.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
  在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方面,问卷中设计了三个问题分别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遵守活动规则的表现;学生与同伴一起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表现;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爱护体育器材的表现。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具体表现为理解和尊重他人,与同伴一起分析和处理体育学习中遇到的困和问题,努力承担在小组学习和练习中的责任,与同伴齐心协力取得集体成功以及遵守规则和尊重裁判等。人际交往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的重要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过程,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能力会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正是以往体育教学中比较薄弱的方面。在学生遵守活动规则的表现调查中,认为较好以上的男女教师分别占67.9%和76.9%;在学生与同伴一起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表现的调查中,认为较好以上的男女教师分别占75%和77%。从上述结果中得知,男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基本达成一致。而在学生爱护器材的调查中,男女教师的评价出现了分歧,认为较好以上的男教师为53.6%、女教师为84.6%,认为一般以下的男教师占46.4%、女教师只占15.4%,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表明男学生活泼好动、顽皮,对体育器材表现出使用大于爱护,另一方面,由于男女教师的性别差异,女教师相对与男教师来讲,做事比较细心、全面,因此能够注重教学中的细节,并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要求和教育,而男教师对细节有所忽视,在爱护器材方面对学生要求得不够,导致学生在此方面表现不尽人意。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绝大多数的教师对学生都能尊重和理解,能与学生心理沟通、心理相容,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和知己,师生相处融洽;绝大多数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够支持配合体育教师,并且能把体育教师看作朋友和知己,女生略好于男生。有超出2/3以上的教师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评价都很高,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心理定向,女生对教师的信赖好于男生。体育教师在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中,男女教师能达成共识,认为绝大多数学生课堂表现较好。
  2.建议
  在体育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女生的技术技能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期望和要求;加强各院校之间体育教师的交流与学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健康、积极的心理环境的形成,切实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2]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 毛振明.学校体育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 季浏.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沙立文.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刍议.体育与科学,1995(2).
  [6] 白东波,蔡晓竹.试论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四川体育科技,1998(4).
  [7] 薛永宽.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要素.天津教育,1994(1).
  [8] 单龙.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文教资料,2005(29).
  [9] 贺小红.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6).
  (责任编辑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