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注意规律”组织体育教学

2011-12-29 00:00:00陈姗阁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6期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组织地进行教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家彼德鲁舍夫斯基说过:“注意是教学的第一杆或者是第一舵。”学生的注意力是上好体育课的必备条件。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才能全神贯注于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迅速领悟,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才有所保证。教师要善于掌握注意规律,引导学生在体育课中保持注意集中,这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一、心理学中的注意规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性。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它总是伴随、调节和监督着心理过程的进行,是组织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因素。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由于这种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和准备,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常常由客观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关系、变化运动及新颖性等引起;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兴趣的事物,就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凡是与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的事物也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再者,人本身的主观状态也与无意注意有关,例如,当一个人心情愉快、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时,平时不太注意的事物也常会引起注意。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其基本规律特点是:注意过程完全是在高度的自觉意识状态下进行的;在进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体活动任务和效果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对活动产生一定间接的肯定性的情绪状态;必要时还需要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
  3.有意后注意
  这种注意也有人称之为继发性的随意注意。它是指由自觉目的引起的,只需要极少或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无意注意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有意注意对活动结果感兴趣,而有意后注意对活动结果的兴趣转变为对活动本身的兴趣。
  二、运用注意规律组织体育教学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xCTi32cMTE9fc5Rt8DiZx1pLJKULDwz9+/gz2ufVr3c=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体育教学主要以室外教学为主,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学会运用注意规律组织体育教学。
  1.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体育教学
  无意注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而产生的注意,其特点是有直接兴趣或间接兴趣的支持。在组织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无意注意规律,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1)在教学中应尽量防止外界刺激物的干扰
  由于刺激物的强度、变化和新异性,以及背景的差异性等都能引起无意注意,所以在教学环境方面应尽量避免各种与教学无关的刺激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应讲究教学艺术。譬如,体育教师应该精心布置场地与器材,画线要清晰别致;学生应与其他班级背靠背,且背阳、背风,尽量避免外界干扰等。
  (2)在体育教学中刺激强度要适当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教师的讲解,语言要清晰宏亮,声调要抑扬顿挫、简洁、明了,在速度上有快有慢,富于节奏感;教师的示范要力求做到准确、熟练、轻快、优美;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目光、动作、表情、手势发出暗示等。
  (3)选择的教学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
  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的事物都能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力求新颖、丰富并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和娱乐性,使学生产生兴趣,引起注意;教学内容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譬如,带有情绪色彩的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现今的体育教学中,可以借助录像、电影、电视等进行教学。
  (4)体育课中运动负荷要适当,防止过度疲劳
  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是指身体练习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的刺激或压力的总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活动变化规律,按照课的进程安排适当的运动负荷,防止过度疲劳,否则,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使注意力分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课的准备阶段,应采用各种手段激活学生的心理机能,如:进行反口令练习,以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在课的基本部分,学习内容应逐渐增加难度;课的结束部分,应安排体力负荷小、情绪活跃的练习。
  2.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体育教学
  (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控制的注意,它服从于目的和任务,如果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认识得越清楚、越深刻、越自觉,有意注意的能力也就越强。体育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教学活动。由于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此课程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在开始讲授这门课时,首先应以简洁、明确的语言向学生讲明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任务,提高其学习兴趣。
  (2)加强组织纪律和课堂常规教育
  学生自觉遵守组织纪律是集中注意的重要条件,学生纪律性强,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就长,学生学习效果就好。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秩序和严明纪律,也就无法集中学生上课时的有意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通过队列队形训练、集体游戏、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师还要建立并坚持执行课堂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气,以利于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3)依靠间接兴趣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结果和意义的兴趣,它可以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有了比较稳定的间接兴趣基础,学生的有意注意方能达到较高水平,在较高水平的有意注意支配下,学生就会在艰苦、困难的体育运动中进行不懈的努力,始终保持着有意注意的较高水平,学习行动上就会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针对那些对学生没有直接兴趣的教学内容,加强对学习活动的良好结果和意义的教导,以便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4)教学中适时发出控制信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体育教学大都在室外运动场进行,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教学中适时发出控制信息,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上课开始时给学生进行听信号练习、单双数练习等;上课过程中采用眼色、示意等信号暗示;采用击掌、鸣哨等信号刺激;提出与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有关的问题;对一些上课不认真者进行批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变换练习条件等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5)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保持有意注意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注意常常受到干扰。比如操场上或体育馆内,几个班同时上课,外界的干扰很容易使注意力分散;运动量过大,练习方法单一,学生的情绪不佳也会造成分心。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加强意志锻炼,同时改变练习方法,并使其养成在各种活动练习中都能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3.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组织体育教学
  无意注意可以转化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同时也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无意注意。教学中如果过多要求学生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容易引起疲劳;如果单纯依靠无意注意,就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学习任务就很难完成。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多时候是由教师所激发的,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将教学组织得生动,从教学内容本身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使之有意注意。如在宣布课的任务时,要声音宏亮,语言简洁,让学生对新学的内容发生兴趣,产生无意注意。随后再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体育小游戏或者通过提问题等方式,把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到有意注意。在紧张的有意注意之后,再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再转入无意注意,两种注意有节奏地进行轮换,使课堂有张有弛,始终保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持久、稳定,从而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意注意规律、无意注意规律、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来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这不仅对指导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薇,李进.体育心理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赵建新.关于注意规律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12).
  [4] 王国玲.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与体育教学的互动.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3).
  [5] 丁汉辉,张弛.论新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特征.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8).
  [6] 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