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生态系统ICT化现状分析与展望

2011-12-29 00:00:00李磊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6期


  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组合,孟亚茹认为,ICT指“一系列用于信息创建、信息传播、信息储存和信息管理的工具和资源”,Egbert指出ICT包括“任何形式的电子、芯片驱动的技术和软件”。随着ICT的发展,外语教学进入新的阶段。
  劳伦斯·克雷明提出教育生态学理论,依据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生态学原理与机制,研究教育生态环境及其生态因子对教育作用以及教育对生态环境反作用的规律和机理。孟亚茹指出:“教学生态系统是以整体的、系统的、动态的教育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是以人本主义精神为指导的生态教育系统中的子系统。”教师、学习者、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等因子构成了教学生态系统,只有当诸因子处于动态平衡时,教学生态系统才能良性发展。ICT作为媒介参与外语教学,与教师、学习者和教学内容一起成为外语教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只有实现教学内容ICT化、教学模式ICT化和教学手段ICT化,外语教学生态系统才能够和谐发展。笔者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依据,以外语教学生态系统ICT化为研究内容,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三个层面描述外语教学生态系统ICT化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ICT有效融入的发展态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较强的应用性和一定前瞻性。
  一、外语教学生态系统ICT化现状
  为客观、全面了解外语教学生态系统ICT化现状,笔者首先通过访谈探究影响其良性发展的重要因子,然后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设计成问卷,对72名外语教师和208名学生进行了调研,学生范围涵盖面广,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调查发现,目前外语教学生态系统亟待改进的方面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具体表现在ICT没有有效融入到外语教学生态系统中。在教学内容方面,67.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ICT化程度不能完全满足学习的要求,76.9%的学生认为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习资源不足,61.7%的学生认为目前多媒体教学效果一般,54.7%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影响了教学效果,76.3%的学生认为单一媒介不利于加强学生的认知,多媒介信息呈现方式可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
  在教学模式方面,82.9%的学生认为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77.8%的学生认为教师应成为辅助者,62.7%的教师和63.4%的学生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外语教学活动的中心,70.6%的学生认为其外语教师所采取的课堂教学模式属于教师讲授较多,89.3%的学生认为应该构建主题式、任务式、互动式等ICT化教学模式,76.3%的学生认为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外语学习很重要,66.5%的学生认为其网络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手段方面,69.4%的教师和68.7%的学生认为影响外语学习最主要的因素是计算机和网络知识。68.7%的教师和63.5%的学生认为其所在学校的ICT硬件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外语教学的要求。73.6%的教师和74.9%的学生认为ICT素养制约了外语教学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73.9%的教师和78.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ICT素养有待提高。21.6%的学生有电脑,49.6%的学生有智能手机、mp3、mp4、mp5等外语学习电子工具。
  二、外语教学生态系统ICT化问题分析
  1.ICT化外语教学内容尚不够完善。多数学校拥有出版社针对特定教材所建设的外语教学平台,但是部分学校对服务器的维护不到位、对网络故障排除不及时,影响了教学效果。ICT超文本的优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部分链接的资源信息负荷过大或过小,部分链接与外语教学相关度不大。ICT化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立体、综合的教学资源不全面,语言学习环境的ICT优势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多数课堂教学能够运用ICT手段传输教学信息,但是部分课堂教学信息传输过分依赖单一媒介,使学生的认知通道负荷过重,不利于学生构建知识。
  2.ICT化外语教学模式尚不成熟。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需要进一步探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地位。作为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应该成为教学模式的一个中心。ICT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在构建知识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当前的教学模式颠覆了教师的中心地位,片面强调“学”。在ICT条件下,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辅助,学生很难有效地获取信息,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成为教学模式的一个中心,在外语教学生态系统ICT化态势中发挥新的主导作用。
  3.外语教学手段ICT化以ICT硬件为依托,与教师和学生ICT素养成正比。部分学校ICT硬件建设滞后,ICT化语言学习环境不能完全满足外语教学的要求,导致教学手段ICT化程度较低。部分教师和学生ICT意识淡薄、技术薄弱,ICT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ICT素养直接决定其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学生的ICT素养则决定其有效构建知识、完成自主学习的能动程度。
  ICT的发展引发了外语教学生态系统诸因子的变革。其中,教学内容ICT化、教学模式ICT化和教学手段ICT化的不均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教”与“学”脱节,没有能够充分发挥ICT的优势。
  三、外语教学生态系统ICT化展望
  在外语教学生态系统ICT化形势下,应该促进ICT有效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保持诸因子的动态平衡,促进外语教学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1.教学内容ICT化。《课程要求》指出应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学习资源。ICT融入外语教学生态系统,信息构建的深度和广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宏观层面应该运用ICT构建使学习者融入真实外语交际情境的内容体系,充分发挥其超文本优势,综合运用外语教学网站、外语网络教学平台、外语电台、BBS、Blog、E-mail、Fetion、QQ等构建立体化外语教学资源;在微观层面应该运用ICT超媒体优势,改进单一媒介的外语教学文本,优化外语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综合运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编辑外语教学素材,使信息关联的多种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同步呈现,实现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双通道处理教学信息,以减少外部认知负荷,增加关联认知负荷,促进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的交互和有效学习的发生。
  2.教学模式ICT化。《课程要求》指出,应该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构建集多种教学模式为一体的教学体系。ICT条件下,外语教学生态系统应该充分利用ICT优势,确立教师和学生“双中心”的教学原则,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者、设计者、促进者、管理者等主导作用。学生应该基于自己与外语教学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应该以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促进教学个性化、人性化、协作化、模块化为目标,构建基于目标主义的目标导向学习模式、基于行为主义的交互式学习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驱动学习模式、基于人本主义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等多元化、ICT化教学模式。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加强自主学习策略指导,进行认知策略训练,引导学生运用视觉形象、迁移、拓展等策略,培养学生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听、说、读、写、译等不同方面的ICT化学习资源。ICT条件下,应该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可以通过面授辅导和在线辅导,督促、检查、点评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解决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教学手段ICT化。外语教学生态系统ICT化必须建立在“教”的手段ICT化和“学”的手段ICT化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实现语言学习环境ICT化,并保证其开放性和运行的稳定性,鼓励有条件的学生拥有ICT化学习工具,以满足外语教学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软件”建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ICT素养,这是促进ICT有效融入外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关键。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强化教师和学生ICT意识,以ICT为依托,以语言学习环境硬件和学习支持系统等软件为基础,以提高教师和学生ICT素养为目标,构建信息素养环境,提高教师和学生在操作系统、互联网应用、安全维护、文字处理、文稿演示、电子表格、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室、课程录制和图像处理等模块的素养,从而提高“教”、“学”手段的ICT化程度。
  在《课程要求》和教育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笔者调研了外语教学生态系统ICT化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望其发展态势,指出应该实现教学内容ICT化、教学模式ICT化和教学手段ICT化,以保持外语教学生态系统诸因子的动态平衡。它贯彻了《课程要求》的精神,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促进了ICT有效融入外语教学生态系统,对于推进外语教学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孟亚茹.高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大学生ICT素养和影响因素.外语电化教学,2009(6).
  [2] 张文兰,焦伟婷,刘斌.基于教育生态学基本规律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代教育技术,2009(11).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