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情境下政治教师的地位变革

2011-12-29 00:00:00邱靖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6期


  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给传统的政治教学方式带来了新变化,网络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地走进课堂。在网络情境下,政治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教师对课本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是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围绕既定的教学内容筛选并共享世界各地有关政治教学的资料。在网络情境下,无论是课程内容、教师的讲课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
  一、网络对政治教学的影响
  1.网络情境下政治教学的优势
  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探索,从而取得好成绩。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网络这一现代教育手段的引进,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计算机网络情境下的政治教学,利用信息搜索,通过输入关键字,就可以从庞大的资源数据库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发掘学生的潜质。此外,在网络教学情境下,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当前的学习能力,方便快捷地获取资料,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和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观念。在网络情境下,政治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性,为学生提供了极具个性化探究的学习协作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流、探讨学习成果,突破了以往政治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最后,网络有利于政治教学互动的开展。在网络情境下,政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对教学活动加以调整。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还可以在课下借助网络,与提供学生教育服务的专家进行沟通,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及见解,听取专家的点评;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网络资源信息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加以调整,学生之间也可以借助网络实现交流和协作。
  2.网络情境下政治教学的劣势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自身的不足,其劣势主要表现在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信息筛选能力,并且网络自身的虚拟性有可能会给学生道德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并减弱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说,网络情境政治教学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对于政治教师来说,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对政治教学的积极意义。
  二、网络情境下政治教学中的教师地位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主要是为了能够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学生不会主动提出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探究之后,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反思和感悟,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这种情况下所面临的问题是教师的地位也要改变。通过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深理解,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政治素养还是很有好处的,对于将来的发展也是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在网络情境下,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也相应发生了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学习的引导者
  网络情境下的政治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免会出现迷茫或是不知所措的状况,此时,教师要注意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按照一定的模式完成相关的教学活动,并借助教学评价机制确保教学质量。在网络情境下的政治教学活动,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是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并真正理解消化所学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并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进行教学情节创设时,要以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网络信息资源充分结合为目标,课余时间,与学生通过网络适时交流,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及时加以辅导,并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搜索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完成学习任务。
  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图片和教学电影等,使得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充分感知学习内容,把课文内容与实际情境、事物联系起来,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深刻的概念。在实际的课本中再联系一些实践,这样才能够结合方方面面,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材料,提高认知过程。
  在语言学习中,兴趣、注意力、心理因素等非智力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学把听、说、看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这些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政治,对政治理解更深刻。在国际政治的教学中,配合现在发生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实际案例的模拟分析,比如说,让学生扮演联合国成员这个角色来分析政治事件背后所存在的动因等。
  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设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的引领下,去主动地探究。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重点关注问题的设置,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而不是进行知识的灌输。例如,在讲解朝韩半岛关系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先展示相关的资料:比如前一段时间出现的军事演习恶性事件的升级和半岛和平的过程和演化等等,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描绘未来可能存在的图景。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要注意所提出的问题与政治课教学内容相联系,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本质上要为教学服务;其次,所创设的问题既要符合全体学生的水平,又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侧重,尽可能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最后,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勇气和信心,勇于提出问题和自己的观点。在政治教学中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主动学习。
  2.资源的推介者
  由于网络所提供的信息资源繁杂多样,有精华也有糟粕,而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思考问题不够深入,所以在网络情境下,教师要对信息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整合,为学生自己进行网络资料查找设定一个大的方向以及一定的原则。教学资源本身不代表教学效果,所以,政治教师只有多花心思对网络资源加以设计、整合,向学生介绍、提供能够有利于其参与、思索的资源,才能充分体现出网络资源的价值,为学生创建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组织小组研讨或是辩论是一个不错的形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定的任务,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以及小组间的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聆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实现集体学习,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人交流沟通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情境教学法在政治教学中应用的全过程,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与独创性,能较客观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有利于实现个体的认知、发展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新时期的实用人才与创新人才。政治教学活动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尝试,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学习,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学习政治的最终目的。
  3.情感的培育者
  政治教学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处世态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说,政治教师就是学生情感培育者,因此,在网络情境下的政治教学活动,教师也应该仔细探求道德切入点,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实际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引发对国家大事的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和互动,通过组织学习小组的形式,在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中,不但能够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锻炼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对于个别出现问题的学生,教师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充分借助网络的虚拟的特性,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走出困境。
  总之,网络情境下的政治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教师要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明确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新地位,将网络政治教学的优势充分展示出来,发挥其应有的教学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 G·帕凯特,祝智庭,顾小清,鲍贤清.网络环境中的教学工程.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
  [3] 武法提.网络教学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G·西蒙斯,祝智庭,顾小清,詹青龙.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 施建平,马立,宋乃庆.让学习变得更轻松:名师最能吸引学生的情境设计.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 傅道春.新课程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