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碳”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低碳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活动中,可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完善人格。
关键词:小学美术;低碳教育;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3-0058-01
“低碳教育”(Low Carbon Knowledge Teaching),是指从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关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应对地球气候变暖的知识和行为方式的教育。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使人们认识到要想阻止全球生态恶化和气候变暖,其根本必须——“低碳”。要低碳,教育是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科特点从小培养他们具有热爱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行为。
在小学美术中实施低碳教育,要求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低碳因素,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生活行为习惯。
一、发挥美术的学科优势,在制作课上渗透低碳理念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要充分挖掘美术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中与低碳教育目标有联系的因素,积极创新、勇于尝试,不要错过课堂教学渗透的机会。丰富、新颖的美术活动课,能够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得到更为广泛的创造和实践的学习空间。
小学美术课程的动手操作性强,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更多的“低碳”信息和资料,感受低碳对人类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儿童的“低碳”主人翁意识。通过完成系列的“低碳”美术作品,使学生获得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美术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有趣的拓印》、《好玩的石头》、《彩蛋拍卖会》《拼拼贴贴马赛克》《我的美术百宝箱》《做个存钱罐》《纸箱板的妙用》……这些内容的创作素材大多都是来自于生活中废弃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废弃物品进行再生价值的创意思考,培养学生节能、环保的生活习惯,承担宣传环保、节约资源的责任,实现低碳之行、变废为宝、美化生活,让低碳成为乐趣!
二、开展多彩美术活动,形成低碳习惯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低碳“的美术教育实践活动正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即亲身经历,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学习和探究如何做到节能低碳。
在学校举办艺术节时,可布置一个“灵感再现”的活动室,展示学生开展“低碳向我看”手工、绘画创意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体悟环保,更新理念,把自己的低碳行为变成习惯,形成自然。
美术课外活动时间设计“低碳新造型”、绘制“校园用水图”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学校使用水的情况,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利用学生们找出学校使用水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具体改正措施。通过作品的宣传,使广大师生关注学校的用水,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开展校外美术低碳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配合环保主题、环保纪念日创作宣传画,可以到社区、广场等地进行环保低碳宣传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开展家庭艺术空间创意,低碳装饰。这样的实践活动扩大了低碳教育的受益面。
低碳的美术教育是教育的现代化、时代化的需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美术活动是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以美术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低碳知识的教育,使儿童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节能意识,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在提高学生美术修养的同时懂得国家实施低碳经济战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和责任,从而提高学生们对推行“低碳”行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