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善于经营学生的认知错误

2011-12-29 00:00:00郭木生


  摘 要: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认识上的错误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错误的出现,暴露出学生的思维障碍,是教学的“活”资源,为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信息,学会经营学生的错误,及时递给学生“拐杖”,根据错误类型,采取适当对策,进行有效疏导。让学生经历找错、辨错、改错的全过程,让纠错张扬个性,让探究充满生机,让教学焕发精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认知错误;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3-0046-02
  
  数学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学也是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的认知错误不可能单靠正面示范和反复练习得以纠正,得让学生经历认知的自我否定。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的批判性再思考,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教师应如何经营学生认知错误的教学资源呢?
  
  一、递给学生一根“拐杖”
  
  做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活动,是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形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有的并不是因为知识没有掌握,而是因为在数学作业中不规范或错误的书写造成的。例如,在书写计算式的过程中出现:
  
  这类问题在刚学混合运算(乘加、乘减)时经常出现。对此,学生认为,在计算时本来就应该这样,当然更找不到错误所在。对于第一种的书写错误,老师和家长都能引起重视,可是只强调怎样写才是对的,结果在以后的作业中还是出错。第二种情况的错误有的老师和家长不以为然,认为学生会算正确就可以了。实际上学生的计算是没有问题,书写上也不能认为有错误,但仔细分析计算过程,不难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有序性是紊乱的,长此下去对有“序”思维发展是有影响的。教师如果对学生作业的这类细节不注意,忽视书写规范的教育,必然导致学生在获取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方面受到损失,甚至妨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显然是教学的一个失误。纠正的最好办法是给学生一根“拐杖”——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态度和书写习惯。如:
  
  通过以上的练习,及时地给学生一根“拐杖”,减少了探究的盲点,避免走弯路,引领他们走得有序,走得扎实。
  
  二、认真倾听留住“精彩”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错误,课堂上只要教师认真倾听是可以发现的。倾听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许多教学中的细节只有用心倾听才会发现。细节虽小,却能以小见大,透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如果课堂上,教师总是担心学生会做出什么出乎意料的回答,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一心只惦记着对时间的把握,惦记着下一个环节的内容,惦记着自己的下一句过渡词,惦记着学生的发言是否符合课前的预设,惦记着教学目标能否最终达成,根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倾听和观察学生那儿,课堂表面上看似完美,但由于缺乏精彩的细节,无不令人遗憾。例如:35÷5×7教学。
  师:先算什么?
  生:先算35除5得7,再算7乘7得49。
  师:算得太棒了。下面跟他一样想法的同学请举手。
  全班学生都举起了小手,教师也默认。
  “真的太棒吗?”“35÷5能读成35除5吗?”“35除5真会得7吗?”除法里“35÷5”应读作35除以5。“35除5”列式是5÷35。“35除以5”和“35除5”虽只一字之差,实际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说:学生“除以”“除”“去除”分不清。有些学生受乘法知识“迁移”的影响,如5×7可以读作5乘7,于是把35÷5也读作35除5。学生认为这是很自然而然的,当然更不会怀疑这样读会有错。这个片断的教学,教师教学上疏忽,还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教师若能静静地倾听学生“35除5得7”这个显露出来的细节,耐心地追问,深入地挖掘,及时纠正学生的模糊概念,这样教学就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也会更加的合理、智慧、精准。从而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境界,提高教师的品位。这样的教学才是学生满意的课堂。
  
  三、审题注重“方法”指导
  
  有些学生看到题目中有“多”字就加,有“少”字就减,还以为自己很有根据,错了也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不管教师如何的苦口婆心,可学生还是出问题。因此,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就要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例如:142与58的和除以1eeddc13639aaf0a934475627c32288b998532b58c2b3e2fcb309dceea7cb1f517与9的差,商是多少?这类题是学生反复做且熟悉的题型,可是相当部分学生列四则运算综合式时就会出错,如142+58÷17-9,而分步列式计算往往却能保持正确。
  这类题在教学时不妨指导学生借鉴语文缩句与扩句的方法,先把原题缩句为“和÷差=商”,然后再扩句,和就是(142+58),差就是(17-9),最终列综合算式:(135+65)÷(15-7)。文字题是介于计算题与应用题之间的一种题型,是计算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应用题数量之间关系的概括,是沟通式题与应用题的桥梁。文字题的教学,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数学术语的理解,牢固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解答应用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文字题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经常造成解题差错。强化文字题的审题教学,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
  本例的“缩句与扩句”审题的方法,“缩”就是抓主干缩句,即把题目骨架用关键词表示出来 “和÷差=商”,再列式计算。和就是(142+58),差就是(17-9),于是列式(142+58)÷(17-9),余下的学生就容易解决了。
  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审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避免出错。
  
  四、巧用“幽默”点石成金
  
  数学课堂庄重严谨,科学规范的学术态度是值得提倡的。虽说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领会教师所表达的内容,保证课堂有序地进行,但是数学知识很抽象,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原有的知识经验,能维持这样的课堂纪律吗?能用这种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吗?“老师讲得透,学生就一定能理解吗?”
  例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非整十数)的除法笔算624÷52”,学生在掌握了试商的方法之后,开始巩固练习。结果是有些学生把用来试商的数(50)直接作为除数进行计算。
  集体交流时,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指着其中的一错题)同学们,把52看成50,这里的50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用来试商的。(异口同声)
  师:那么,试商结束后,它的任务已经完成,我们就应让它“光荣退休”回家,你们说是吗?
  学生听老师这么一说,都咧嘴笑了。随即,老师把写在除数52旁边的那个50擦去。师:咱们可不能忘了,这道题目中真正的除数是52,而不是帮助我们试商的那个50。
  好一个“光荣退休”,老师充满智慧的幽默,学生会心的一笑,课堂顿时精彩四射。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或逗人的比喻、发人深省的典故,具有一种可以减轻压力,调节课堂气氛,和谐师生情感,摆脱逆境的力量。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其效果不言而喻。但教师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应当用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来规范课堂幽默,幽默不能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不可随意乱用。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数学思想。
  总之,只有学生出错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学生的错误,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因此,老师要敏锐地抓住学生出现的宝贵的认知错误资源,加以有效利用,推动教学从无序走向有序。教师更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错误的存在,要善于捕捉和运用教学中的各种错误资源,用“错误”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让“错误”促进学生的学习。
  【责任编辑 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