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自我备课 还语文于本色

2011-12-29 00:00:00乔桂玉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要达到省时高效,备好课是先决条件。我们只有充分反思自我备课,转变观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上审视语文教学,还语文以本真的面目,才能给语文教学注入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解读;学习主体;训练点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3-0037-02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知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两个“重要”表明工具性和人文性双峰并峙,不能厚此薄彼;一个“统一”强调两者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有机融合,所以要想使教学省时高效,备好课是先决条件。我们教师应充分自我反思备课,转变观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上审视语文教学,还语文以本真的面目,才能给语文教学注入生命的活力。
  
  一、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方向,还语文于本真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有些教师在拿到一篇教材时,总是大略地读一读,看看教参,便把文本抛之脑后,然后开始煞费苦心地思考该用什么形式生动地来展现教学,是用变幻多端的多媒体,还是用活泼有趣的游戏呢,总把“语文”淡忘,致使一堂课尽管轰轰烈烈,但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却没有多少,甚至连生字都不会认,所以我们应在改变观念的同时,还更应重视课程性质,让教学落到实处。深入地阅读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已知的、熟知的,甚至是精通的,那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学习、补充知识,而且不能孤立地只看所教的文章,而应当反复通读全书及每一单元内容,明确学年和每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以便能恰当地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即有效地进行新的教材组合,化单一、零碎的为整体的知识体系,让自己有充盈的一桶水。
  如支玉恒老师不管在教学哪篇文章,总是把大纲及教材一一分析透彻,甚至还要全面了解作者,细读有关教材的背景或和教材有关系的文章,然后以教材为依据,巧妙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所以他总是能游刃有余地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品尝了“语文”这一佳肴,且意犹未尽。总之,有了充分的准备,成竹在胸,才能让语文课堂异彩纷呈。
  
  二、关注学习主体,以学定教,让教学更鲜活
  
  在平时备课中,我们总是一相情愿,只重视课标、教参中说的重难点,按照主观的感知来确定教学的层层预设,却忽略了学习者——学生。备课时是否备学生是现代教学思想和陈腐的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区别之一。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主人,才会在备课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创设合理的情境,设计巧妙的思路,制定合适的方式,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学弈》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是首次接触古文,如何准确断句、把文章读通有难度,因学生已有学习古诗的经验,所以就设计了“指导理解——尝试运用——独立解决”这条途径,结果使学生不仅在质疑解难中学会了方法,还充分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可见,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还要充分地了解学生所需,才能为学生学好语文创造条件,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面对语文学习不再感到乏味、困惑,而是兴致勃勃,为语文教学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三、重视训练点,突出会用,让学习更有成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现今的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了,但部分学生在写作表达时,经常会出现词语匮乏,语病多等现象,这缘于语文教学较为重视“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教师备课只注重课文的分析、理解与感悟,而忽视了训练环节与复习环节的挖掘与预设。我们都很清楚,语文教学的难点不仅在“理解”,也不是光靠积累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更在于“会运用”。所以,备课时应结合教材的重难点(知识点)合理地设计一些练习,如仿写,再创作等,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思考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如《匆匆》一文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洗手时,时间在……”这两个特殊句式,就可设计仿写训练,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散文的形式,也为其写作开拓思路。还有一位教师在《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中巧妙地抓注“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这一句中标点的变化,突出了句式变换的知识点,设计了转述句与直接叙述句互换的练习,使学生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内容,而且帮助学生跨过“能理解”到“会运用”这级台阶,这对学生掌握语文工具,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可见在备课中我们要重视扎实的、有思考的训练的设计,使学生扎实地走好每一步,踏实地学好每个知识点,集涓涓细流,汇成知识的大河。
  总而言之,“好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让我们在备课中还语文最本真的本色,折射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遵循语文学科的内在规律,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责任编辑 王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