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发现矛盾和问题,不断运用协调统一的方法加以解决。切实做到教与学合一,既求同也求异,教师和学生建立互信的关系,从而奏响和谐课堂的旋律。
关键词:教学合一;和而不同;师生互信;和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3-0029-02
所谓和谐,是指各种不同事物之间协调一致的统一,是对立统一的高层境界。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矛盾和问题,不断运用协调统一的方法加以解决,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和谐的欢愉,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一、教学合一,和弦共奏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协调统一就必须做到以学生为友,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正如名师的课堂,面对陌生的学生,他们能把课上得非常精彩,数千人的大礼堂鸦雀无声,听课的老师没有一个开小差的,学生的表现异乎寻常地活跃和出色。为什么他们和学生仅仅接触十几分钟,就能和学生融为一体?为什么下课铃响了,孩子们仍然兴味盎然,欲罢不能?为什么我们的课堂却总是干瘪乏味,令人生厌?我认为除了客观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外,最关键的是名师善于构建和谐的课堂,善于把“教”和“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怎样做才能“教学合一”呢?教师必须成为与学生同行的探索者,引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用开放的心态欣赏孩子,用真诚的师爱感染孩子,用不倦的耐心引导孩子,师生共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首先,教师应实施正确的教学行为。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设疑”和“解疑”上,则是教师启发发疑——鼓励质疑——引导解疑;学生思考发疑——大胆质疑——创造性解疑。这种契合与同步,正是“主体”与“主导”最佳结合的生动体现和显著标志。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指导应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心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帮助他们发展潜能。同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潜能和个性,注意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其次,教师应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上除了教师的高度投入外,还需要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无疑会增加教师的自信心,激励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以适应学生主动参与情绪状态,由此形成“教”与“学”的统一。
二、和而不同,异曲同工
陶行知发表过“大同与不同”的论述,形象地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他强调“晓庄不但是不要把个个学生造成一模一样,并且也不愿他们出去照样画葫芦。”和谐互动的课堂是现代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和谐互动的意义就在于对每一个个体生命价值、特殊才能、个性差异的肯定与尊重。在课堂上表现为:所有的孩子都在索取,在合作,在创造。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只管“求同”,还必须发展“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地、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地探求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我们的学生,将来应该是生活的积极的探索者,而不是简单的、消极的模仿者,如果教师不考虑知识的灵活运用,不考虑怎样使学生的头脑更聪明,把他们都套在一个模子里,只让学生把目光锁定在一点,就容易把学生造就成为“知识的橱窗”或墨守成规、人云亦云的“复制者”。
在教学《琥珀》一课时,学生在预习中就产生了不少问题,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们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迫切希望解决。教师就在课内留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气氛很活跃。如开始时,学生问:为什么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故事是发生在一万年前而不是在一百年、一千年前?课文前面写苍蝇飞进“树林”,后面写海水逼近“森林”,“树林”怎么变成“森林”的?在学习课文时,又有学生提问:课文中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一转眼”表示很快的意思,而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是漫长的,怎么会“很快”就过去了呢?一篇课文,学生从不同角度提了十几个问题,这实在是思维活跃的表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启发学生质疑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步骤来对待,鼓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引导他们“求异”,然后将问题引上语文教学轨道。这就有利于活跃语文教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从小养成“好问”的良好习惯。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环境,共同品尝成功的快乐,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三、师生互信,奏响旋律
真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应把教育对象当作一个大写的人来看待,他也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我们都知道教学是双边活动,如果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关键人物都彼此不信任,那将是教师的无能和学生的悲哀。
教师应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将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朋友。“温和、微笑、宽容、认同”,是我们实现健康和谐课堂的八字法宝。给学生平等和尊重,应当首先落实到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但在我们的教育中,学生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例如我们总是把自己发现的经验当宝贝让孩子接受而剥夺他们发现的乐趣;当我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孩子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纠正作业错误,可另一方面我自己却不能控制情绪在孩子的作业本上、试卷上留下重重的笔迹;当孩子和我说话时,我总是一边批作业一边点头等等。回想起这一幕幕,总是使我汗颜。只有给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师生间的心灵互动。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科的特点,把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了,教师的言行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知识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了,这样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当然,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当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只有当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智慧得以显露,行为得到认同时,才能形成真正活跃、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奏响和谐课堂的旋律。
【责任编辑 王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