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弟子规》包含了很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着重教导为人处世的规范。当代学生学习《弟子规》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通过“诵中学,玩中记,画中解,演中悟,家中行,校中做”的形式与德育教育巧妙的结合起来,如细雨润物般滋养着学生的灵魂和气质。
关键词:校本德育实践;《弟子规》;诵读和养成;家庭与学校
中图分类号:G41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3-0018-02
《易经》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蒙童时代应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弟子规》的核心内容是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导为人处世的规范。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家人的宠爱下,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对一些基本礼仪所知甚少,加上当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看待谦让、诚信、仁爱等道德也有所偏差。如何正确引导当代孩子的价值观、道德观,已经成为目前许多教育者和家长们所困惑的问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有所取舍的学习《弟子规》是很必要的。如何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弟子规》,把其中的精华与德育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值得思考,笔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诵中学,玩中记,让诵读《弟子规》成为一种乐趣
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一切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我校把《弟子规》作为德育校本课程。师生刚接触之时,不容易背诵,更不必说理解了。诵读经典之作,是学生喜爱的方式。我们班首先统一学生的《弟子规》读本,内容要求既有原文,又要有注释,还要有相关的小故事,这样便于学生背诵理解。每天早上早读课的前十分钟规定为学生朗读、背诵《弟子规》的时间,学生一到学校首先读的就是《弟子规》的内容,早上一进校园,就能听到从教室里传出来的朗读《弟子规》的声音,下午放学时学生边走边吟诵,在晨读暮诵中让经典不断渗入心灵。同时把《弟子规》的相关内容与学生的跳皮筋、跳绳结合起来,学生在课间边跳边诵读《子弟规》,健体与健心相协调。
二、画中解,演中悟,让理解《弟子规》变为一种享受
《弟子规》中的文字学生不易理解,虽能熟读成诵,不一定理解。理解是践行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把每周二的上午第一节课作为《弟子规》的授课时间,课上重点讲解《弟子规》的释义和相关的小故事,把《弟子规》的内容用现代的方式进行诠释,不盲从于里面提到的有些形式,更关注里面蕴涵的道理,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弟子规》的内容与美术结合起来,让学生文画结合;在语文活动课上将《弟子规》中的小故事编成情景剧或是套曲演唱,将《弟子规》中的内容艺术的再现出来,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感悟《弟子规》的深刻内涵。
在先诵后悟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传统与现实的博弈,理性和热情的思考,对《弟子规》的接受由被动变成主动,逐渐融入到血液之中,成为潜意识的本能。
三、家中行,校中做,让践行《弟子规》内化为一种本能
践行《弟子规》是诵读和养成教育有机统一,进行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学习《弟子规》不仅记在口上、记在心里,还要体现在行动上,内化为一种道德自觉和行为习惯。我向家长每周发放一次《践行〈弟子规〉反馈卡》,及时反馈学生在家的言行,让学生用《弟子规》指导自己在家的言行,同时请家长指导和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孩子当中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每天饭前让孩子给家长拿筷子和碗;送父母一件自制的礼物;给父母做一顿晚餐;给父母过一次生日等。
我班组织学生办起了《〈弟子规〉伴我行》手抄报,引导每个学生把《弟子规》中对自己启发最大的内容精心设计成书签,每月一更换,时刻提醒学生用《弟子规》的内容规范自己的言行。班里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交流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和做法,评选出“优秀少年”,以此来激励学生践行《弟子规》。
通过学习《弟子规》学生在学校的文明礼貌和道德行为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学生除了在上课前能鞠躬向老师问好,下课时能鞠躬谢谢老师外,平时遇见老师都能敬队礼向老师问好。从校园的环境卫生可以看到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增强了,乱丢废纸废物的现象大大减少,在操场上,很难看见有废纸废物了,即使偶尔有废纸,也很快被学生悄悄捡走。特别是个别道德行为问题较大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变化,《弟子规》已逐渐内化成了学生的一种本能。
《弟子规》如细雨润物般滋养着学生的灵魂和气质,形式多样的学习和感悟让其流淌进学生的血脉、浸润心灵,迈出了养成教育的重要一步,找到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契合点,成为了和谐教育的润滑剂。
【责任编辑 冯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