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2011-12-29 00:00:00阎雅玲陈红


  摘 要:培养师生阅读习惯,提升师生阅读能力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突破口。从这个意义上说,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成整个学校良性阅读生态的物质基础和文化中心,成为学习型校园的重要载体,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科学发展现;教育工作;中小学图书馆;学习型校园;阅读习惯;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5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3-0015-03
  
  新华区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西北部,是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和华北商埠核心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区下辖4个乡镇、25个行政村和11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92.1平方公里,总人口49.6万人。共有国办中小学、幼儿园64所,其中,中学11所,小学4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幼儿园4所。在校中小学生63646人,在职教师3679人。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建设省会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不断夯实教育内涵发展基础,狠抓教育管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赢得了极高的社会赞誉。新华区坚持把培养师生阅读习惯、提升师生阅读能力作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紧紧抓住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不放松,使图书馆成为构建良性阅读生态的物质基础和文化中心,成为构建学习型校园的重要载体。
  
  一、文化建馆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近年来,新华区教育局高度重视阅读之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积极倡导“大阅读”教育理念,致力于良好阅读生态的营造。所谓“大阅读”,应有两重涵义:一是大内容,即大量阅读、广泛阅读、大量实践;二是大环境、大阅读群体的形成,即“构建阅读生态,培育学习文化”,努力使大阅读活动具有广泛性、开放性、社会性,力图使阅读真正成为一种校园生态现象。“大阅读”活动初期的研究与实践,使广大校长和教师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阅读是教育的根基,教育的全部问题在一定意义上都可以归结为阅读问题。深入开展“大阅读”活动,建设“书香校园”,能够为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奠基,为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味和持续发展力、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动力。同时,“大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建设高标准学校图书馆的动机。
  《中小学图书馆宣言》中说,“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有人说:“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为此,区教育局成立了图书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原则,一切从师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想方设法满足师生读书和发展的需求。坚持“实事求是、分步实施”原则,不搞形式,不搞花架子,不搞一刀切,有条件的一步到位,没有条件的分步实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原则,小学图书馆建设要突出趣味性、文化性和艺术性,中学图书馆建设要上档次、上品味、上水平,突出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坚持“结合实际、有用高效”原则,紧密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抓重点、抓特色,图书馆要成为大阅读的支点、教学改革的热点、文化建设的基点。在建馆理念上,我们主张“文化建馆”,讲究图书馆的文化格调,意在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给予师生高尚的文化熏陶;在配套设施上,我们实行借、阅、藏一体化,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职能的增值;在场馆分区上,我们注重突出人文关怀,为教师和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开辟适合他们的阅读专区。
  近三年来,新华区累计投入550余万元用于图书馆建设。目前,全区拥有省中小学一级图书馆的学校达到了40所,其中,小学29所,中学11所,占全区中小学总数的三分之二。图书拥有量192万册,电子图书达278万册。其中,小学生均28册,中学生均40册。全区59所中小学全部实现了图书借阅微机管理。区教育局作为“大阅读”活动研究与实践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克服人员、场所极为紧张等困难,建成了省会第一家局机关图书馆。区内的市第18中学图书馆融现代与古朴为一体,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60人阅览。石岗大街小学图书馆占地720平米,馆内宽敞明亮,分区合理,布局得当,特色鲜明。宁安路小学图书馆“尔雅书院”则呈现出文雅韵致的江南格调。自强小学图书馆占地180平米,馆内建设富有儿童性、艺术性、教育性。兴华小学图书馆占地220平米,有12个功能区。中华大街小学图书馆占地240平米,具有现代、自然、绿色、人文特色。其中,中华大街小学的阳光书院,兴华小学的温馨园,都是利用了学校的屋顶和角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个绿色阅读园地,成为全区图书馆建设中的又一个亮点。
  徜徉全区学校的图书馆,沐浴书香,涵养知识、修才立德,图书馆成为彰显学校内涵品位的文化名片。而这张漂亮的名片,吸引着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走上了读书的幸福之路。
  
  二、真情育馆
  
  打造一支现代化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队伍是做好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关键。有了一支高水平的管理员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有了一个高水平的图书馆。为此,区教育局积极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一是调结构。选拔既爱书又懂书的教师担任图书管理员工作,用他们对图书工作的热爱唤起师生阅读的热情,进而培育师生的图书馆情结。通过选拔,一批学历高、年轻化、有思想的教师成为全区各学校的图书馆员。局机关图书馆馆员张文原系中学教研室主任,在做好日常图书管理工作之外,每月还自行采编一期《读书茶座》的馆刊。宁安路小学图书管理员刘丽赏师从著名儿童诗人蒋风进修非学历研究生,个人建有阅读类博客,并且承担着“亲近母语”阅读子课题的研究。二是抓培训。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图书管理员队伍的建设,把专职化、专业化、现代化作为建设目标,大力加强对图书管理员业务素质培训。局长和教研员都负责一定的培训任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基础培训、提高培训、专题培训。每年组织一次馆长(管理员)工作交流、研讨和观摩活动。三是重科研。全区深入开展图书馆建设和特色阅读领域的课题研究,先后有8个国家、省、市级课题立项,国家级“十五”课题“构建良好读书习惯的研究”成功结题,“十一五”课题“小学生读书养德的实践研究”荣获国家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先后有8名教师、12节图书阅读课代表河北省石家庄市参加了全国图书阅读课的评比,其中一节观摩,两节一等奖,3节二等奖,6节三等奖。2009年,东风小学张茹兰老师的《生命之问——阅读三鹿事件》获全国阅读课评比一等奖,图书馆建设服务教育教学功能明显增强。
  此外,我们在小学尝试推行图书馆员分批分期全员兼职制,在中学尝试推行馆员学科制,使图书馆工作更具群众基础和专业支持性、学科针对性。可以说,有了这支钟情于读书推广的专业管理员队伍,使拥有高水平的图书馆成为可能。
  
  三、好书立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好书立馆、好书育人”是新华区的又一重要建馆理念。为此,我们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拓展思路,深入挖掘资源,不断充实和丰富图书馆藏。一是专家引领。大批文质兼美的国内外优秀读物是全区学校图书馆藏书的一大亮点,这些好书的购进,应该得益于名家的指引。2006年9月,著名儿童作家、儿童文学推广人梅子涵教授应邀到新华区举办讲座。在她的推荐下,《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等优秀绘本读物走入了师生的阅读生活。阿甲的《让孩子们着迷的101本书》、彭懿的《图画书阅读与欣赏》等导读手册,为学校图书购置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此外,像杨红樱、吴珹、魏书生、冯恩洪等许多教育专家应邀到新华区讲学时,我们也会抓住机会从他们那里获得最前沿的教育理论书讯。二是关注书讯和文学奖项。阅读作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受到媒体的关注和支持。许多电视台和报纸都专门开辟了读书专版。如《中国教育报》出版的《读书周刊》中《教师书坊》、《人文阅读》、《新阅读》栏目,中央十台《百家讲坛》、《子午书简》类节目,“红泥巴村”、“当当网”“卓越网”等一些图书网站,都成为我们最新最快的书讯提供系统。关注大奖就是在关注好书。如国外的诺贝尔文学奖,国内的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世界最高的两个儿童文学奖项——纽伯瑞奖和安徒生奖,国内的冰心文学奖、陈伯吹奖、宋庆龄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事实证明,这些获奖作品非常受师生喜欢。三是开展“交换视界”读书推介活动。“交换视界”是区教育局为推广“大阅读”活动而组织的一项传统读书推介活动。我们广泛开展了向同伴推荐一本书、一张CD、一部电影的活动,其前提和基础首先是每个师生个体的阅读,而这种阅读又是一种回归生活、海纳百川精华的大阅读。通过全体师生的跨界大阅读,丰富见识、涵养心灵的同时,许许多多优秀的阅读内容也被推介给师生,甚至是家庭。在“交换视界”的读书推介活动中,局、校领导和全体教研员扮演“首席阅读者”和“首席阅读推广人”,每学期都要面向教师和学生做一次阅读推介和导读,每学年都要将各学校师生在“交换视界”活动中推介的大量优秀阅读作品加以整理,之后再推介给全区学校和师生。“交换视界”读书推介活动不仅培养了我们选书、鉴书的文化眼光,而且也使全区图书馆在图书的配置上真正做到了“好书立馆,好书育人”。
  
  
  四、科学用馆
  
  建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馆,让图书走出图书馆、走进教室,成为教学改革和师生发展的支撑,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我们大力进行图书馆建设的原动力,也是图书馆建设的根本意义所在。一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首先在图书配置上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各学校均开辟了新课改专区、专架,有针对性地购置与新课改有关的图书资料,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师资料室和教学参考资料,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课改研究。二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启动了全区教师“读书工程”,使之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工程。“读书工程”以一个学年为一个周期,明确规定阅读内容和阅读量。其中,阅读内容分为公共阅读和自由阅读两部分。公共阅读内容每年由区教研室开列书目,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将有价值的阅读作品循序渐进地推荐给各位教师。而自由阅读则本着“广而博”的原则,由教师根据个人的时间、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读物,每位教师每年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各学校也为教师读书建立了相应的保障机制:尽最大努力保障教师每天有20~30分钟的读书时间;建立教师读书记录袋,收集教师读书笔记,并记录教师的阅读内容和阅读量;定期开展教师读书评估活动,以评价来促进教师读书。一个读书周期结束后,区教育局通过问卷、调研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读书的质与量和学校为教师提供图书阅览的情况,以及教师个人家庭藏书情况开展一次测查评估,并将其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评估体系和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三是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当前,“知识育人”仍然具有相当的市场。为引导学校自觉走向“文化育人”,我们引领学校不仅要以全新、独特的文化理念对教育方式作出根本性的变革,还要善于运用图书馆的影响力,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学校的教育主张,让图书馆真正成为校园生活的中心和学校文化的磁场。区内的市第28中学大力构建学习文化和反思文化,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用28中领导和教师的话来说,就是读书活动赋予了他们教育智慧,最终也成就了这所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名校。四是推动校园文学社团建设。在开展多种形式图书阅读的基础上,将一些爱好文学的学生老师集中起来,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
  动,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开展文学社团活动。目前全区二分之一的学校都成立了文学社,有的学校还定期编辑出版校报、校刊。区内的市第16中学的海潮文学社成立于1999年,校刊《帆》已出版97期,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作品屡屡见诸于各级报刊,专辑《天点云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海潮文学社和校刊《帆》被评为“全国十佳校园文学社团”、“全国优秀校园文学报刊”。北焦学校校报《金色童年》在2007年11月获得全国中小学校报校刊评比大赛特等奖。文学社团活动的开展,将学校图书馆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五是积极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学生的读书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家庭读书环境的影响,为营建良好的阅读生态,推动“大阅读”活动的纵深发展,我们积极提升家长对阅读的认识。各学校纷纷开办家长学校或利用召开家长会的契机专门讨论阅读问题,有些学校还将图书馆向家长和社区开放,大张旗鼓地在家长中倡导亲子阅读。“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就让他(她)读书吧”!“每周一个晚上或每天二十分钟,再加上一点爱心和耐心,就能让孩子感到一种成长的快乐和幸福”。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新华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引了大批外省市和兄弟区县教育部门莅临参观,近年来共接待四千余人次。2008年新华区顺利通过了河北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并获得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区称号。图书馆建设成为彰显新华教育品牌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受到督导评估组专家的高度赞誉。
  阅读是一种机缘,人们与一本好书,与一个读书时代,与一段读书年华擦肩而过,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事情。我们会在这片绿色沃土上培植起一代人永不衰退的读书热情,使读书成为习惯,成为一种健康、愉悦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形成一个具有文化亲和力的大的学习共同体,为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贡献教育者的心智和汗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图书馆建设,重硬件建设,更重软件管理;重外延拓展,更重内涵挖掘;重建馆,更重用馆,使图书馆建设真正成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内驱力,成为构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校园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有效载体!
  【责任编辑 冯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