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学习习惯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011-12-29 00:00:00孙悦


  摘 要: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7-0058-03
  
  新课程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加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新理念背景下,更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心态,学生才会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才会“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才能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释外界事物,热心于解决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从而真正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容易养成也极易改变,这一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来说将受益终身。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给教学工作带来良性循环。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上学生是否专心学习,是否具有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教师的组织、引导,以及课堂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在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提出,以便当堂解决。二是说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我在教学中首先潜心备课,深挖教材,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其次,还从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再次,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习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我还经常提醒学生们认真听讲。例如,在课前预习时或讲完课做练习题时,我先提出要求:“认真听老师的要求,再来回答,比一比哪一小组认真。”这样同学们精神集中,都能认真听讲。为了学生认真听讲,有时还要利用表扬、鼓励和树榜样的方法激励学生去认真听。经常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手脑并用,才会有创造。”因此,用脑不用手,空想做不到。新课程中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儿童的动作思维占优势,他们的智慧出在手指上。儿童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时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操作活动是展开想象的基础,想象是操作的进一步延伸,通过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起数和形之间的关系。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我先让学生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因为平行四边形边具有容易变形的特性,我在此处设疑:“大家想一想,怎样做才能让框架拉不动,给它固定住?”孩子们好奇心非常强,边观察、边讨论,最后得出方案,把平行四边形框架中间加上一根木条,变成两个三角形,就拉不动了,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发问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敢问、好问、会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凡事问一个“为什么”,这种习惯实质是一种刻苦钻研、勇于进取的精神。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有的学生遇到疑难问题不敢提出,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教师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
  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敢问”。其次,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启发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研究,鼓励学生大胆解决。第三,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要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不要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结协作的习惯
  
  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教育应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学会与不同的人合作、交流、学习。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有些活动不是凭个人能力就能完成的,需要伙伴的合作。教师要选择合适的问题和交流形式,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交流;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勇于与人合作,使学生掌握共同活动的有效方法。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它的方法是什么?我提出问题,发现举手的孩子寥寥无几,他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缺少的是合作探究,总结方法。我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发了一张长方形的卡纸,组织孩子们合作交流,并明确小组分工,有组长、测量员、记录员、还有监督人员,让孩子们合作交流。他们有序地进行活动,测量完卡纸的长与宽后,讨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孩子们开动脑筋,各抒己见,讨论地非常热烈,得出不同的解法,有长+宽+长+宽、有长×2+宽×2、有(长+宽)×2。我充分肯定这几种算法都是对的,都能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我又问:“那种方法最简便?”启发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并归纳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反思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良好教学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要注意在例题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考依据,让学生在有根据、有条理的前提下思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同时,要创设孩子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有条理地、清晰地与伙伴交流,在交流中感受思考带来的乐趣,去欣赏同伴思考的成果。这样在交流中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产生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解完一道题后不能只停留在满足得到的结论上,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或反思此类问题有无规律可循,或改变条件或结论,根据题目的基本特征,进行多角度更简单的解题途径。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锻炼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促使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探索解题规律,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铺平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且能培养学生探求创新的欲望,从而增强了反思意识,同时又教给学生反思方法。养成反思的习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对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既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在课堂之外。另外,还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在复习整理的过程中学会有效地对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果教师能够不断总结并付诸实践,一定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学习能力。
  
  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自觉检查的习惯
  
  数学要求逻辑严密,计算准确,来不得半点马虎。在数学教学和学生作业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格式规范的习惯以及积极挑错、改错的习惯。这对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和以后学习、生活都有很大好处。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做事细心、踏实的习惯。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给了哪些已知条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想一想应该怎样列式,然后进行计算。审题应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
  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热心于解题,一旦作完,便万事大吉,不愿回头检查。解题后要指导学生学会检查,养成解题要检查的习惯。例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由于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一般比较长且枯燥乏味,再加上一道式题内加、减、乘、除计算方法不同,学生容易出现差错。因此,做完题后要让学生仔细检查,认真校对,看有无抄错数字和运算符号,从后往前每一步都用逆运算再算一遍。提倡边算边查,一步一回头验算,争取一次做对。学习中的自觉检查是一种自我反馈,有利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检查——作答等。审题、检查都是解题过程的重要环节。长期这样坚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远不止这些,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研究。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能更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从“学会”变成“会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