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只鸟”引起的思考

2011-12-29 00:00:00韩梅


  关键词:小学数学;列式计算;多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8-0023-01
  
  开学两个月了,我校按计划进行了期中教学阶段检测。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际的教学状况,我参加了一年级的阅卷工作。一年级数学卷上的一道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
  这是一道看图列式计算题(文字部分需老师读题)。图上画了一棵树,树上有五只小鸟,树旁边画了三只飞走的小鸟。问题是树上原来有几只鸟。在做题之前老师们就对这道题充满了忧虑,一是怕学生不懂“原来”的意思,二是怕学生都列减法算式。卷子看完了,果不其然,正如老师们所预料的那样,绝大多数学生都列的减法算式:8-3=5。但是,令我们哭笑不得的是学生们在答话上却不约而同地说是8(这棵树上原来有8只鸟)。这说明什么?说明学生们懂得画面的意思,懂的“原来”的意思,知道树上原来有8只鸟。可是为什么都莫名其妙地列减法算式呢?问题应归咎为老师的“教”。
  我联想到开学不久我听的一年级的一节数学课,讲的就是看图列式计算的题。如出一辙的画面,第一幅图是七只鸟,第二幅图是三只飞走的鸟,教师教给学生,凡是看到如此的画面,就要列减法:7-3=4,我们的老师为什么不能教给孩子也可以列加法7+3=10呢?为什么不能肯定学做加法呢?为什么不训练孩子多向思维?正因为老师在教学生时要求一种思维、一种方法、一种死规矩,只是“教教材”,不是“用教材”,所以导致了今天这可笑的结果。
  由这件事我想到了应试教育。为了获得“优异”的教学成绩,老师们往往要统一答案,归纳方法,限制步骤。犹如合唱团的指挥,用一根指挥棒使演唱的声音整齐划一。当然,这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分数,但是,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机智,限制了学生思考的自由,扼杀了孩子们的灵性,抹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这是教育的悲剧啊!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和质疑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怕学生得到的是一个错误的结论,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走向正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思考的品质、探究的意识、大胆的想象等体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无价的。如果,优异成绩像只美丽的蝴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经历那痛苦的蜕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生命来说才是最美丽的,最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