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语教学

2011-12-29 00:00:00肖海霞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就如行船中的舵手,准确把握着前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掌舵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引领、点拨,找到合力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纠正问题,学习方法,提升能力。
  关键词:教师角色;研读方向;质疑能力;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8-0037-02
  
  如果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比作是扬帆航行的过程,那么学生就是一个个划桨的水手。但航行的方向是否正确、水手划桨的方法是否恰当等等问题就要靠舵手来把握和指导。而教师无疑就发挥着舵手的重要作用。只有把“舵手”的有效组织、指导和“水手”自身的积极努力两者有机结合,“自主学习”之舟才能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怎样成为一位出色的舵手,发挥好调控、引导的职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呢?
  
  一、切实把握好研读的方向
  
  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情感,来源于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的深层对话。而文本所蕴藏的情感内涵是语文课堂情感交流的源泉。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层的对话,才能引导学生去真正的感悟文本。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师生与文本才能发生真正的情感互动与共鸣。因此,教师的引导主要表现在对文本内涵有效把握和深度挖掘。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语《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对父与子的“了不起”,从而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如此,对文章主旨的分析是不是就到此为止呢?不是的。“爱”的内涵,不仅仅是帮助与关心,而且,还有一种给予:给予信念,给予力量,给予方法。爱更是表现在坚持,不离不弃。同样得知孩子的噩耗,很多父母悲伤地哭过之后,就绝望地离开了。而文中的这位父亲恰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的真谛:坚持、不放弃。“无论在什么时候,我总能和你在—起。”快乐时,无助时,危难时……我们相信这位父亲选择的都是陪伴在儿子身旁。也正是这样看似平凡而伟大的爱,让埋在废墟下38小时的儿子有足够的信心与力量顽强地坚持下去,并不断地鼓励着同伴,坦然地面对险境。如果教者能够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准确深入地把握好文章的主旨,并加以升华,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就能更加深入、丰满。这样语文教学所期待的“言”与“意”就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二、努力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理想中的课堂应该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质疑释疑”空间,让他们能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中学会学习。教师的引导还可以表现激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深入阅读文本的目的。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窃读记》时,在学生理解题意后,鼓励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质疑。
  生:作者为什么要偷偷地读书?
  师:再往深处想。
  生:作者为什么惧怕,又快乐?
  师:你的这个问题有价值。
  生:为什么下雨天林海音反而最开心呢?
  师:老师也遇到了问题,和你们的不一样。我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感觉写得挺乱的。如果跨过3个自然段,读得更顺畅。我们找7位同学读一读,体会体会。
  学生依次读每个自然段。读完第4自然段,自动跳过第5~7自然段继续往下读。
  师:读完之后,发现什么问题了?
  生:我感觉作者读书很顺畅。
  生:读到这里,我没有发现读书时惧怕的心理。
  生:这3个自然段讲的是作者窃读得不容易。
  师:说得好。在叙述中插一段与内容相关的回忆,这在写作上叫做插叙。
  这篇文章中,感悟作者窃读时的内心滋味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有了第5、6、7段插叙的内容才把林海音窃读时“既惧怕,又快乐”的滋味写具体了。该教师打破常规教学,从质疑入手,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安排的特色,直扑教学的重点、难点,体会利用插叙把“滋味”具体化的写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评价,而且现身说法,把自己读书时的疑惑也提出来,让学生明白了质疑不仅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还要关注文章独特的表达方式。教师适时的引领,学生质疑能力得到了发展,自然也提升阅读的质量。
  
  三、创设生成精彩新篇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当“意外”出现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活动,巧妙引导,也许,就在“灵机一动”中生成精彩。特级教师吉春亚在某地执教《小镇的早晨》时。上课伊始学生告诉老师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很多同学都把第一自然段都背过来了。还知道课文是分为三个方面写的,先写了小镇是恬静的,再写了小镇是热闹的,后写了小镇是欢乐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吉老师改变原教学流程,展现了如下的过程:
  师:谢谢小朋友们,谢谢你们的语文老师,真是太难为你们了。(听课老师笑了)
  师:咱们学语文就应该多读多背。我和会背第一段的同学一起背,如果背诵不下来,也可稍稍看一下书。
  生:(或齐背或读)
  师:在这段中,哪一句话是写小镇的?
  生:“蚕乡小镇,四周河道纵横,它的早晨是木船悠闲地摇橹声唤醒的。”
  师:咱们一起把这句话默写下来怎么样?
  (师生一起默写,老师在黑板上默写句子,并故意把“唤醒”写成了“叫醒”)
  生1:老师,你有一个字写错了。应该是“唤醒”而不是“叫醒”。
  师:噢,谢谢你。你真仔细,很能发现问题。不过,我觉得,“叫醒”这个词用在这里也是通顺的,未尝不可啊!”
  生2:我觉得,还是“唤醒”好,因为“叫醒”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是“大呼小叫”,给人有突然之感。
  生3:我也这样想的。“唤醒”是轻轻地呼唤。
  生4:“悠闲地摇橹声”给人的感觉是悠闲地,慢悠悠的,自由自在的,很舒服的。所以还是“唤醒”用得好。
  师:一种很美好的意境,你用语言描绘出来,你一定是学语文的高手。听大家这么一说,我是不应该把“唤”字错写成“叫”字了。(老师边改字边说)课文中,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让人感觉很美的,很舒服的“静”,你知道是哪个词吗?
  生:(异口同声)“恬静”。
  师:(边板书,边说)恬静的恬字是竖心旁,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这种安静让人心里甜甜的,美美的。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把这种舒舒服服的美读出来。
  教学不同于原先的方案,教师要善于针对现有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策略。此案例中,从默写引入,品词读句,通过辨析“叫醒”与“唤醒”,引出“恬静”,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与衔接。
  综上所述,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自身的角色,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切实把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主导”相结合,让教师的调控、引导扎扎实实地为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提供服务和帮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既生动活泼,又扎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