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小语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011-12-29 00:00:00马东光


  摘要: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能力赖以生长发育的土壤。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在积累表象、营造氛围、逆推求索、据图练说、续写训练和描述情景等方面探索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表象;想象;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8-0026-03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而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能力赖以生长发育的土壤,因为想象可以使人们突破时空的阻隔,激发人们积极探索,鼓励人们大胆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亚里斯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力的源泉。”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积累表象
  
  想象是将头脑中贮存的表象进行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表象不仅是想象的现实依据,还是决定想象丰富性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记忆的表象越多,它所展开的想象内容越丰富。郭沫若先生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指出:“诗人的表象作用,我们不能在抽象的美学中去寻求,应该在这种具体的世界中学习。它可以开释我们想象力的枷锁,使我们对于无知的自然界如对亲人;使我们听见群星的欢歌,听见花草的笑语;使我们感觉得日月的光辉如受爱人的接吻,窥察得岩石的秘密如看透明的水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多积累表象。
  1 引导观察。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新的表象材料,接受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在观察时要教给学生方法:不同时间和不同的角度所观察到的景物不同,观察者的心情和知识阅历同样影响观察的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情和环境,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到市场、工厂、农村、机关去观察、体验生活。将自己观察或体验到的印象深刻的画面进行回忆,然后用文字记录下来。这种记忆是抓住事物主要特征记录的,是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
  2 广泛阅读。指导学生科学安排时间广泛阅读各种健康刊物也是积累表象和充实知识的有效方法,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时采用卡片摘记法或剪纸法收集资料,定期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积累丰富的表象。
  
  二、营造氛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轻松的情境里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才能思路开阔,思绪飞扬。由此可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想象的情境是学生张开想象翅膀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营造民主融洽、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他们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在这样的情境里学生就会放飞思绪,畅所欲言,积极拓展想象空间。教师要成功驾驭课堂,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巧妙运用教学方法,给课堂教学注入活水,还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想象,养成勤动脑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情节,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后来听到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教学时,可以播放相关的课件,让学生观看课件,聆听声音,展开想象:观看课件后,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扬科的遭遇和社会制度的黑暗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他们在自己已有表象的基础上,渗入了自己的情感,重新创造出新的、悲惨的小扬科形象。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情感,还培养了想象力。
  此外,教师还应抓好课堂教学的延伸,将课堂上不可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在课外去完成。教师应大力营造课外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把学习疑难带到饭桌边、宿舍和图书馆研讨。在时间和空间充分保证的前提下,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最大限度地被激活,想象力的培养才会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逆推求索
  
  逆推求索是思维训练的一种形式,它打破习惯思维的定势,逆行直上,由果寻因,是培养想象力的有效方法。从后向前逆推求索,一是形式上的逆推求索,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抓住课文最后一句“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找出描写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语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二是逻辑上的逆推求索,教师指导学生从文章结尾入手,紧扣课文内容设计系列提问,让学生思维逆向扩散。如教学《黄河象》一课时,可引导学生从最后一个自然段入手,设计下列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经过学习小组讨论后回答:1.根据黄河象脚踩跞石,想象它当时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当时的环境怎样?2.从黄河象站立的姿势想象它失足落水一瞬间是怎样的情形?3.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到什么?对这些问题求索的过程,既是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又是训练学生逆向思维力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据图练说
  
  有些图画书趣味盎然,蕴含深意,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有趣的图画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图画表达的意思和提示练习说一段话,对故事情节进行充实和丰富。如学生阅读了英国韦德尔著的图画书《鸭子农夫》时,当牛、羊、鸡相聚在一起商量怎样帮助受尽农夫欺凌的鸭子时,有这样一段对话:“‘哞哞!’牛说。‘咩咩!’羊说。‘咕咕!’鸡说。就这么说完了。”只有短短十八个字,这些对话其实就是动物们的叫声。但透过这些简单的文字,我们可以想象到的却是一幅动物们激烈争论的画面,它们分别说了什么?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怎样?如果能将想象到的这幅画面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切就水到渠成了。如一位学生这样说:清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微风轻拂柔柳。老牛、小羊和母鸡在空地里悠闲地散步。鸭子连早饭都没吃,一大早就扛着锄头,去在整理菜园!而它的主人——农夫还在床上编织着美梦,鼾声不断传出。老牛动情地说:“哞——哞——鸭子工作辛苦,受尽欺负,我们得想办法帮助它!”羊点点头说:“是呀,农夫多么令人讨厌啊!这样吧,我们动脑想办法说服农夫吧!”“咕咕!”鸡在旁边,抢着说:“我同意!我同意!”它们又靠在一起讨论起来:哞哞!咩咩!咕咕!不时传出激烈的争论声。最后,它们找到了合适的办法,快乐地跳起优美的舞蹈!
  这样训练,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了思维空间,展开想象,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为写好作文奠定基础。
  
  五、续写训练
  
  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除语言生动优美外,不少文章构思独特,有些文章往往在故事的最精彩处戛然而止,耐人寻味。这时,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的“空白点”,让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如《狼和小羊》这篇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妈妈,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向小羊身上扑去。”结果如何呢?教师巧设悬念,学生的思维就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他们设想各种各样的结果,有的说当狼向小羊扑去时,枪声响了,狼倒下了,原来是猎人早已潜伏在树林深处,抓准时机救了小羊;有的说当狼向小羊扑去时,小羊灵活地向旁边一闪,狼扑通一声掉进陷阱了。……学生设想的结果各不相同,他们的想象力也得到相应的训练。接着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当狼扑向小羊时》为题练笔。又如教学《穷人》一课时,文章结尾写渔夫叫桑娜快去抱回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桑娜却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这是为什么?当桑娜告诉丈夫孩子已经抱回来时,渔夫会有什么表情?会说些什么?渔夫一家今后的日子将会怎么过?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以《西蒙的孩子长大后》为题续写原文,通过想象进一步展现桑娜和渔夫的心灵美。
  教师若能活用教材,巧用教法,就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想象力的机会,引导学生翱翔在想象的世界里,扩展想象的空间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水到渠成了。
  
  六、描述情景
  
  语言文字的描述没有直接可感性,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必须借助人的想象,化枯燥的文字符号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情感型课文的语言生动,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文本语言想象成生动的画面,再从画面中触摸作者的情感。这对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就会事半功倍。
  如一位教师教学《蚁国英雄》的精彩片段。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那是一场怎样的大火?
  生:这是一场可怕的大火。熊熊的烈火在草丛蔓延,形成了一片火海。浓烟滚滚,呛得人直流眼泪。热浪扑面而来,好像要把整个世界吞没!
  生:这一场大火铺天盖地、势不可挡!起先只是一条火链,这条火链顺着风势越来越大、越来越猛烈,围向小小的丘陵,渐渐地整个丘陵熊熊燃烧起来,变成了一座火山。大火真是无情啊!
  师:是呀,这真是“火神肆虐、火舌舐动”呀!(出示词语,齐读)
  师:这一刻,对于区区弱者——蚂蚁来说,意味着什么?
  生:意味着它们将葬身火海;意味着它们将失去生命;意味着这个蚂蚁家族将全军覆灭。
  师:在熊熊烈火中,万万没有想到,蚂蚁们像雪球一样飞速地滚动着、滚动着,它们要穿越火海,逃离火神。在熊熊烈火中,我们仿佛看见了……仿佛听见了……仿佛闻到了……(学生静思片刻)
  生:我们仿佛看见了汹涌的火山在烧……
  生:我仿佛听见了噼里啪啦的烧焦声……
  生:我们仿佛闻到了一股股烧焦的味道扑鼻而来……
  这一教学片段的精彩之处在于教师灵活指引,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蚁团突围时的动人情景,将文本语言描述的形象深深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之中,把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和陶冶学生的情感巧妙融合在一起。
  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翱翔在想象的世界里,就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激发学习欲望,既有利于深化所学知识、拓宽文化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