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而转化教育方法不同效果可能大相径庭。那么,怎样才能使“后进”变“先进”呢?我们应针对后进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采取“苦药甜制”的方法。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生理、心理;苦药甜制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8-0012-03
生活中,生病的孩子往往不懂“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只要一尝药苦就皱着眉头、咬紧牙根不肯再吃,大人们想尽办法,最后也难尽如人意。还是我们的制药人聪明,他们针对孩子爱吃甜食的特点,对苦药或裹上糖衣或渗入甜剂,或溶成糖浆,结果轻而易举地就让病儿吃下,从而“药到病除”。
由此,我联想到:那些犯有过错的后进生,他们不爱学习,不守纪律,调皮捣蛋……就好像一个患有疾病的病人,我们的老师费尽心思,或严厉批评,或轰出教室,或出动家长,可谓“药方”开了无数个,“手术”动了若干次,然而“病去如抽丝”,成效难看到。
试想,如果我们老师也能聪明一些;在教育艺术上多下些功夫,探索出一套让后进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让良好的教育愿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理想效果,那该多好!
这就是我想说的——对后进学生的教育应采取“苦药甜制”的方法。那么,究竟怎样“苦药甜制”呢?
药方一:变“厌恶嫌弃”为“热情关爱”
后进生缺点错误多,有的老师往往厌弃他们,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平时不闻不问,一犯错误就怒不可遏,新账老账一起算。使孩子产生时抗、逆反心理。每每遇到这样的学生,我总是想:孩子终归是孩子,他们正是因为无知才到学校接受教育。如果他们什么都懂,什么都做得好,那就无须到学校接受教育了。
所以,每当接受一个新班时,我都特别关心后进生,像沙里淘金一样,仔细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热情地肯定、扶持,使积极因素逐渐上升到主导地位,使后进生变为先进生。
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小D自幼父母离异,性格孤僻、倔强。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他感到缺乏温暖、生活乏味,就想法寻找刺激,跟一些社会“混混儿”搅在了一起,惹是生非,看黄色录像,还带领一些小同学出外偷盗。因此,受到了处分,在别人眼里几乎成了一堆“臭狗屎”。正当他思想极度消沉、精神萎靡不振的时候,我找到他,首先肯定了他的优点,然后告诉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跌倒了就要爬起来……”又把他带到我家吃饭,送水果给他吃,借《童年》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给他看,告诉他好书读得多,就会变得智慧、变得高尚。我还召开班会,分析他犯错误的原因,要同学们原谅他的过失,热情地帮助他,给他温暖。在我的感召下,同学们纷纷向他表示爱心,有的像大哥哥一样拍着他的肩膀说:“别难过,只要你改正错误,就还是我们的好朋友”。有的写纸条给他:“小D,振作起来吧,老师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我相信你!”耳闻目睹这一切,小D感动得哭了,他在日记里写道:“我从小就没有妈妈,没有母爱,现在老师同学就是我的亲人。当我跌倒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嫌弃我,如果我还不变好,那就不算一个人了……”后来,这孩子大有长进,期末还被评为“学雷锋小标兵”。
《学记》中说得好:“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老师,热情地对待后进生,多一些关爱,的确会让他们兴奋,使他们自信,从而愉快地接受教育。巴特尔曾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犯了错误的人多么需要关爱、需要温暖啊!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后进生的优点总是和沙子混在一起的,老师不应该只享受捡金子的惬意,更要有沙里淘金的信心。其实,学生犯了错误就等于生了一场大病,如果此时喂给他们的是既能治病又合胃口的甜津津的良药,就能取得令人惊喜的效果。
药方二:变“歧视讽刺”为“尊重信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想方设法逐步消除后进生的疑虑,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讥笑、歧视只会伤害其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
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感受到生活中有“人格”、“尊严”这种宝贵的东西,逐渐要求老师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他们,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和他们友好相处,建立深厚的“师生情”。后进生的自尊心与优等生表现不同,他们往往以曲折或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表面上看,他们缺乏上进心、缺乏荣誉感,自暴自弃,由于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因而一般都很心虚、敏感。然而,他们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实际上内心深处却迫切希望和好学生一样,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在集体与老师的心目中得到应有的地位。如果这种愿望得不到满足,甚至遭到挫伤,那就往往会表现出执拗的态度和故意对抗的行为。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后进生的对抗情绪中敏锐地发现其自尊心的火花。
记得我接手一个新班时,有人告诉我班上有“四大金刚”,小E最调皮,是“金刚之王”。我听后不带任何偏见,相反更亲近他,找他谈心,安排他为班上做事,让他觉得老师尊重、信任他,也需要他,从而努力以崭新的姿态出现。我发现他胆子大得出众,但是热爱劳动,于是在班上表扬他,还选他当第一任“一日班长”。我对他说:“老师相信你是班上最棒的!”他充满自信地点点头。从此以后,他真的做什么事都来劲,全然一改往日的形象。
然而,一段时间后,他老毛病又复发了。我及时找到他,先肯定他前一段的成绩,指出他的不足,然后说:“你知道吗?你们小队能不能成为优胜小队,关键取决于你,你可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啊!”他听了高兴地点头,还当即表示了决心。第二天我遇见了他妈妈,她告诉我,小D回到家好不神气,还得意地告诉妈妈:周老师说他是班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小队要获胜关键在于他……想象得出,他有多么自豪。我注意观察他,发现他果真劲头十足,和全体队员齐心协力,他们小队越来越棒。期末,他如愿以偿一所在小队被评为优胜小队。我向他颁发奖品和喜报时,他激动地表示下期还要更上一层楼。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存在”和做人的“尊严”,才能促使其内心保持上进动力,促进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个性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只有受到老师器重,才会心甘情愿地听从老师的教诲,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但尊重不等于迁就或听之任之,耐心诱导、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是最好的药方。
药方三:变“批评训斥”为“激励鼓舞”
后进生就像是缺水染病的禾苗和带着斑点的玉石,既有表露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一样渴望进步。作为教师,要善于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对犯有错误或有过失的学生,老师以宽容的态度、激励的方法鼓舞他,尤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小L也是个因犯错误受过处分的学生。为了使他振作起来,心中燃起进步的火花,我没有抓住他的错误不放,而是宽容他、激励他,找他谈心,鼓励他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并请家长配合教育,还安排干部帮助她。我特别关注他,只要他在班上有进步表现,我就会由衷地赞扬他,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及时鼓励,学习有提高就给予赞许,操行上做点好事就进行夸奖,让他品尝到受表扬的欢乐,而不让他感受被冷落、被遗忘的难堪。这个同学从此痛改前非。我还经常在他的日记本上留言:
“你越来越棒!我觉得你现在真可爱!”
“可不能停滞不前哦!加油,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你!”……
这无疑是给他打了一针又一针兴奋剂,增加了他前进的动力。他更加热情地为班上同学服务,为集体做好事,期末被评为班里的“进步之星”,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走上了进步之路。
事实证明,如果一味对后进生严厉批评乃至粗暴训斥,只会更加严重地损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变得越发颓废。“激励鼓舞是一味甜蜜的良药”。让我们记住卡耐基的话:真诚的赞美和激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批评和耻笑,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你要人家有怎样的优点,你就怎样地赞美、激励他吧!
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在教育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