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展示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此,要改进预习,放手课堂教学,要扩展课后活动,为学生提供能力展示的平台。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能力;能力扩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1-0038-02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我们教师如何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呢?变革课堂教学形式,把语文教学过程转变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从而学得更为主动。
一、改进预习作业——为展示做准备
以往的预习作业大部分都是让学生读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好自然段。学生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作业任务,对第二天的新授课也没多大期待。为此,我尝试让学生在预习时做好以下几点:
1、记忆生字词。在圈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还让学生想办法记一记这些生字。小学低年级段,能记住的生字打上勾,记不住的第二天注意听听同学介绍记忆的好办法。到了中高年级段,较难的字词学生还可以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字词的音、形、义。
2、尝试解读课文。首先,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多读几遍课文,争取读通每一个句子。其次,要求在不理解的地方打问号或把疑问写在旁边。这样,学生听课就有了明确的目标:“这堂课我要解决这个不懂的问题。我得认真听。”学生就很期待这堂课,很希望能在课堂上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来了。
3、了解文本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在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章的写作年代比较久远,内容对于学生比较生疏,而对于文本的理解往往需要了解其写作背景。因此,鼓励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或查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对于理解文章,感知作者的情感、态度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了解到的背景资料介绍给大家,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知识渊博”的自豪感。对于课堂这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也更加喜爱了。
二、放手课堂教学——为展示留时空
以往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还不一定领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尝试改革课堂教学,以学生展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让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平台。
教师可以针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几个展示板块。一般来说,一个文本,生字是要认识并会正确书写的,课文是要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的意义是要领悟的。因此,我把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来让学生进行展示:
1、生字的展示。(1)对于教学目标中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展示预习时想到的好办法。比如,可以说说在生活中认识了哪些字?分类认识了哪些字?哪些字编了有趣的字谜等等。别看学生小,如果老师能相信他们的能力,能够完全放手,学生会带给我们很多惊喜的。记得有一次笔者在上《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要求学生认识“灰”字,我自己没有想到好的办法,有学生却自豪地说:“这个‘灰’字,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的‘灰’,我老早就认识了!”这么一说,好多学生一下子就产生了共鸣,都在记忆里找到并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字。(2)对于教学目标中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书写。平时指导书写时,都是老师讲解书写时的注意点,并给学生示范书写,学生不动脑子,听得很被动,也不容易记住。我们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并上台说说书写的注意点,甚至让一些出色的学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田字格里给大家示范写写。为了当老师解说书写的注意点,学生在观察时会格外细心,为了能给大家示范书写,学生在书写时也会格外用心,甚至会去专门练字,听的同学也会感觉不一样,会听得特别认真。
2、郎读的展示。(1)展示正确、流利地读。在生字新词认识后,就开始让学生来展示朗读。学生在家里已经预习过了,并做过一些准备了,这时让学生们来比一比谁能读通顺,读流利。学生也是很喜欢的,一个个想要证明自己下了功夫,能自己读好课文。这一目标可以请班里水平一般的学生来完成,让他们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其他同学请他们当小老师来评价读正确、读通顺了没有,他们也会听得格外仔细。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2)展示有感情地读。当班里大部分学生通过比赛,都能读正确、流利以后,就请个别学生来说一说,你觉得这些对话应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并请他们来示范朗读。读完,再请大家有针对性地评一评,有没有读出这样的语气来。进而大家模仿着读一读。如此一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课文由学生来说,学生来读,学生来评,从而不断改进,层层推进朗读水平的提高,并进一步促进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学生说第一自然段描写的小蝌蚪好可爱,好快活!于是我就让他们来读,来评,看谁真的把小蝌蚪的可爱、快活给读出来。并请一位最棒的同学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于是班级里出现了那么多可爱的“小蝌蚪”,大家都变得像小蝌蚪一样快活了,语文课堂简直成了欢乐的池塘,大家都很享受。
3、感悟的展示。(1)让学生把预习时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在课堂上大家帮着解决。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个别学生课上到一半就开始做小动作,开小差。心理学研究表明,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什么学习目标,没有什么学习兴趣所致。如果每个孩子在预习时,都能把不理解的地方标识出来,并在上课时提出他的问题,那么这堂课上,他就会专心地听老师、同学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他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得多。而能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于是更多的同学会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是非常好的。(2)教师给予学生一个总的问题,一条主线,让学生围绕主线去不断深深入地解读文本。有时,学生提的问题可能比较杂乱,这时教师可以起主导作用,给学生提出一个总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思考、讨论。例如在教《夸父追日》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围绕“《夸父追日》是一篇神话故事,仔细读读课文,到底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它的神奇,请你找出相应的句子,想想神奇在哪?并读出这神奇的感觉来。”于是,整堂课,学生们都在积极自主地寻找“神奇”的句子,品读“神奇”的手法,感悟“神奇”的魅力。
三、扩展课后活动——为展示做延伸
1、用一用。当学生学完了一篇课文,就可以在课后摘录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读读记记,积累下来;也可以学习文本中出色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还可以针对文本的内容和情感,有感而发,写写读后感。
老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比如,拿出教学时间来讲评学生的习作,在黑板报上刊登学生的习作,供大家交流、学习,还可鼓励学生给报刊投稿,进一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2、说一说。学习了一篇课文,或学习了一组课文后,教师可以根据这组课文的主题,鼓励学生课外再去寻找相关的书来读,并给予展示介绍的机会。例如,学习了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神话传说故事,就让学生课外再去找、去读些神话故事,到一段时间后,举行“神话故事会”,让学生通过讲故事来展示自己读过的故事,并设立奖项。再比如,学习了课文《草船借箭》后,就让学生去读读整本的《三国演义》,说说后来三国是如何发展的,以此来展示学生渊博的知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画一画。画画是很多学生乐意做的事,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不强,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这时,学了课文后,可以让学生拿起五彩的画笔,来画一画心中想说的,并展示出来。例如,一年级下册,学完了第一单元春天主题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找一找春天,并把它画下来。老师把这些美丽的画在教室里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岂不是美事一件?再比如,学完了《兰兰过桥》这篇科学童话后,可以让学生回家也画画自己心目中未来的桥是什么样的?并请他们一一介绍,展示给大家看。
语文课,把课堂教学的过程转变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过程’这不仅是课堂教学形式的一个大的改革,更是老师教学理念上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的一个集中体现。它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更好的提高。
责任编辑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