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命题思路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011-12-29 00:00:00汤加萍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1年9期


  传统的试卷命题只是以知识立意为主,忽视了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及价值观等整体教育目标,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重结果,忽视思考过程,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检查,机械地再现所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评价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那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考试命题究竟如何科学地、全面地评价学生?如何科学地设计,以凸现新理念,发挥考试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适应素质发展的要求呢?下面,就我们教研组这些年的实践谈谈命题改进的思路。
  一、从卷面入手——变死板为趣味
  传统的考试命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择功能,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解答,激不起情感的涟漪,提不起参与的兴趣,从而挫伤了学生考试的积极性。卷面形式死板,考试内容程式化,不外乎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对传统试题加以改造,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好强的心理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卷面,使学生愿考、乐考。主要体现在:1.卷面语言体现人文性。在卷首写上一段尊重、关爱、鼓励、引领学生的话,如“亲爱的小朋友,时间过得可真快,一学期就要过去了,你们觉得学习快乐吗?你一定学了不少的知识和本领吧!让我们一起来动脑筋,体验一下用知识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吧!相信你能行”;在试卷中间写上卷中语,如“已经完成一半了,加油!别气馁,要细心点哦”;在试卷的末尾写上卷尾语,如“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吧!愿意再检查检查吗?相信你的耐心和细心会令你的表现更出色”……通过这些真诚激励的话语拉近了命题者与学生的距离,也有益于学生调整好考试的心态,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2.命题语言体现趣味性。在试卷中,我们也将严肃缺乏生机的题目名称如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分别改为“知识宫里乐趣多”“是是非非请判断”“众说纷纭请选择”“神机妙算对又巧”等,使学生饶有兴致地去面对考试。3.卷面插图体现直观性。在试卷的适当部位插入一些幽默的卡通图片,或者将一学期考查的内容整合到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当中,或整合到神秘幽默的童话故事中,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测试,使测试变成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总之,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必须改革试卷的版面设置,使其趣味盎然。
  二、从计算题入手——减少重现式试题,增加发现式试题
  传统试题比较偏重考察记忆知识的再现,思维含量少,忽视了对教学方法、过程的检测,运用这样的试题考察的频率越高,学生的能力越低,尤其计算题的考查更缺乏培养学生的探究性与创造性。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着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因此,要让学生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一个发现问题、发现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考试成为学生创造过程的延伸,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会探索的方法。例如,学习两位数乘法以后,出示三组题目,分别考查150位学生(每组50人),第一组题:列竖式计算23×45、53×24、24×35、25×43、43×52、42×35、34×25、54×23(这些是重现式试题);第二组题目:仔细观察下列算式的排列规律,并列竖式计算23×45、24×53、25×34、34×52、32×45、42×35、52×43、53×42(这些是排列有规律的重现式试题);第三组题目:用2、3、4、5这四个数组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你能举出几个算式,并在这些算式中找出结果最大的是(),最小的是(),从中你得到了什么规律?(旁边附加卷中语:请加油啊,有什么好办法呢?)考查结果:第二组有90%的学生得满分,第一组有85.3%的学生得满分,第三组有81.5%的学生得满分。分析原因发现,学生对第二组考查题目有兴趣,故认真程度高;第三组题目因思考含量较高,少数学生抓不住着眼点,故正确率偏低些,但能eoYaTklsDq9kvfKTyhf6tw==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潜在的能力。所以,命题的策略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结合数学知识点的检测设置加入一些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因素,发挥学生的潜能。由上面的思考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一张试卷中如果考查计算部分,在命题时应减少重现式。
  三、从应用题入手——变单一性试题为多样性试题
  传统的考试应用题一般用纯文字描述,内容空洞,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缺少开放性。《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年龄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个性化与多样化。为此,我们从以下两方面改革应用题的命题:1.变封闭式试题为开放式试题。传统的数学考试命题设计,要求问题所需的条件常常不多也不少,这样的题型设计严肃呆板,毫无情趣,学生答卷时也被动紧张,并且由于问题的结构明显、数学意义明确,使得学生用于数学抽象的思考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被压抑了。因此,数学命题设计要注意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灵活、恰当、巧妙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各种问题,大胆创新。例如,学习四则计算后,要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出了这样一道考查题:大众旅行社推出“绍兴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如下)。
  李阿姨的团里有成人12位,儿童8位。张阿姨的团里有成人8位,儿童12位。请你为这两阿姨设计一下,有几种买票的方式?哪种方案最省钱?这类题目是传统题目中无法找到的,学生能从这些信息中列出许多算式,然后再在这些信息处理中,得到最佳方案。这既考查了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思想,让学生认识到,有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如果碰到困难时方法总比问题多,关键是认真开动脑筋。2.变单一化试题为生活化试题。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植根于生活。传统的数学命题为了巩固数学知识,在某一现实问题的原型上经过高度加工而成,因而拉大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造成设计的问题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应用题的设计时要注重把题目与学生的生活结合。例如,学习两位数乘法后,出示这样一道应用题:某保健品的说明书上有以下一些信息(如右图),王大伯按规定服用了两个星期,他服下的该保健品中有效成分共有多少毫克?这道题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解答时会感到数学的趣味,也解除了对考试的厌恶和恐惧心理。同时,本题不但能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能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四、从几何知识入手——变只考知识为注重操作实践
  动手操作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命题时应有意识地设计操作实践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感悟和体验。例如,学习图形的高后,传统的试题让学生在下列图中画上高。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们教研组通过讨论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请你把右图形补充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有几种补法?并在每个图形中画上高。
  当学生看到这道题后,能充分发挥想象,不但能补充成上面的三种图形,每一种图形又可以变成形状不一的图形。通过这样的操作,不但能考查学生对高的掌握程度,也能考查学生对高这个知识点理解的深度,把知识学得既扎实又灵活,在实践操作中培养能力。
  经过几年的尝试努力,我们教研组的教师对试卷命题的思路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六个学期的评比中,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连续三年被评为校级一等奖。特别是以下的理念,更让专家们欣赏。1.从卷面的呈现形式上体现人文性。如出现卷首语、卷中语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测试。2.从考查内容上体现生活性。如在考查学生读数、写数时我们出了这样一题:完成下列画线部分的内容。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于2008年在北京举行。开幕式文艺表演共有服装15153套,读作()套;共燃放烟火三万三千八百六十六发,写作()发; “鸟巢”有91000个标准坐席,另有11000个临时坐席,共有()个坐席,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为()个;约有398647万人次观众看了开幕式,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为()人。3.从考查结构上体现开放性。在一张试卷中至少有两道开放题,如在考查位置与方向时,我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小强、小来、小超三个好朋友的家都在公园附近(如右图),他们周末常到公园来游玩。(l)以公园为观测点,描述他们家的位置与方向。(2)他们三家距离公园各多少米?(3)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试卷的编制应适应新课标要求,应是教师教学策略的引领,更是学生学习实践策略的引领。只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用新思路对传统试卷进行改革,让趣、新、活、放的试题出现在学生面前,才能调动学生考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