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仿”导“创”

2011-12-29 00:00:00周庆元刘磊杨敏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4期


  中考语文复习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重在指导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系统整合、查漏补缺,并对已掌握的知识点加以巩固强化。中考语文复习课主要围绕阅读复习指导和作文复习指导两方面展开。一般来说,阅读复习课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对初中阶段知识点进行归类,分模块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复习指导。相对而言,作文复习课用时较少,多以学生自行写作、修改,教师稍加点评的形式进行,理由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单元为单位的作文训练已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技巧等,学生亦在每次的作文训练和评改中得以牢固掌握。因此,中考作文复习课中无需教师多加指导,多写、多改就是最有效的提升作文能力之途径。殊不知,此行收效甚微,时间一长,学生依旧不得写作要领,渐视作文为畏途。
  笔者认为,中考作文复习指导在语文复习课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应与阅读复习指导、知识点复习等课齐头并进,且我们可以尝试重拾“仿写训练”于课堂中,将所学课文依照其写作特色进行归类,整理出写作模式,作为学生作文复习时的仿写范本,以“仿”导“创”,系统有序地指导学生做好作文复习。
  
  一、重拾“仿写训练”的必要性
  
  模仿写作,对于初学写作者而言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从最初的仿词、仿句上升到仿段、仿篇,此习作成文过程可称之为一次从“依葫芦画瓢”式仿写到“照猫画虎”式创造性写作的飞跃,是其理解、模仿、记忆和想象等能力均有提高的一次历程。但是,本文所提倡的“仿写”训练并非初学者之“仿”。
  中考作文复习课中的“仿写”训练须立足于学生已有的作文水平,并对当前学生习作情况进行分析后,找出共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以所学课文为范本,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写作指导。
  初中即将毕业的学生,经过从小学到初中的作文训练,已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对常见文体的写作方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总之他们是具备了一定写作能力基础的群体。但是,他们的作文中常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病例”,或取材不当,或线索不明,或缺乏意趣、童真,或内容空洞,等等。找准病因,我们便知如何对症下药,此“药”即有针对性地进行仿写训练。仿写要有范本,而最好的范本莫过于学生所学过的、耳熟能详的课文。语文新教材的选文多为文质兼美的传统名篇和时代精品,其遣词造句精练,语言优美,具有典范性,加之平时课堂上对于课文的分析较为透彻,留给学生的印象较之其他读物上的文章要更为深刻、清晰,因此在中考作文复习课中,以课文为范本,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不失为一条提高写作能力的捷径,此举在课堂上也不难操作。
  
  二、“仿写训练”的指导步骤
  
  中考作文复习课不同于往日的作文指导课,其特点是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要做到耗时少、见效快。笔者试以一次中考作文复习课为例,分别阐述指导“仿写”的训练过程。
  首先,仿写,“异”中取“同”。
  学生熟知的课文是最好的写作范本。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再者,课堂上引领学生一起回忆课文的情节、立意、写作特点等远比分析一篇陌生例文省时省力。但是可以作为写作范例的课文各有特色,该如何仿,从何而仿,这便要求我们“异”中取“同”。例如,指导学生“以物为线索,记人写事”的作文复习课中,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回忆曾学过的《羚羊木雕》《爸爸的花儿落了》《我的第一本书》等课文的相关情节,梳理之后,学生会发现这些课文都有个共同特点:以“物”为线索,记人写事。看似毫无关联的课文,在分析、比较中,我们提炼出了共同之处。在此环节中,也不同程度地培养了学生联想、分析、观察、归纳等能力,同时也对课文线索进行了一次梳理,对课文内容多了一次回味。如此多次地反复训练后,学生会自觉形成一种思考意识,脑海中自发地对相关课文归类,“异”中取“同”,取个人写作之需。
  其次,构思,仿“形”立“意”。
  每次作文复习指导都要有其突出的训练重点和目标,围绕其目标对相关范本进行分析后,可以尝试要求学生归纳出这类课文类似的基本写作模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列出自己的写作提纲,进行写作。此环节,教师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提醒学生只可仿课文之“形”,而应立自己之“意”。如在“以物为线索,记人写事”作文指导课中,为避免学生陷入范文思路的禁锢,应着力于引导学生在自身成长经历中搜索“物”,寻找线索,适当时,教师可以以自身经历为例加以指引。学生在讲述有关“物”的故事中,难免感情澎湃,语无伦次,此时,教师便应适时施以理性的引导、修正,防止学生的表达误入只顾倾吐感情之境地,而脱离了“以物为线索,记人写事”的轨道。
  最后,写作,避“同”求“异”。
  仿写,仿模写作。模者,模式、方法矣。在不同阶段的作文训练中,皆可进行仿写训练,只不过每个阶段“仿”的重点不同。中考作文复习课中,主要是指导学生仿照写作方法,学生习得了写作的方法和规律,自然就不再惧怕写作,不担心无从写起。仿写训练即是吸收他人之精华融合为自身所有的过程。在指导过程中,我们须知仿写只是一种手段,创造才是写作训练的目的,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仿写训练,固然能在中考作文复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也能迅速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但应特别注意避免学生受范本模式的影响,牵制了思路的拓展,局限了思维的腾飞。例如作文复习课“以物为线索,写人记事”的教学中,因其范本中的“物”多为表现亲情、友情之“物”,难以避免学生的眼光多被引至关乎身边亲情、友情之“物”上,而忽略表现其他人物、其他情感之“物”。在此情况下,教师必须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避“同”求“异”,引领学生释放思维,展开联想和想象,搜索形态各异之“物”,如地球、祖国、纪念碑、照片、新科技产品等;描绘千姿百态之“人”,如民族英雄、科学家、教师、军人,甚至乞丐等;抒发真挚感人之“情”,如爱国之忠情、关乎社会之热情、尊亲敬师之真情等。如此作文指导,学生创新思维的潜力能得以深掘,个性能得以张扬,最终能放飞他们自己。
  古人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中考作文复习指导课,更应该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课堂上,重拾“仿写训练”这一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立足于教材中的课文,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写作范本,恰当合适地进行仿写训练,学生自然胸有成竹,定能谱写出彰显个性、饱含深情之篇章。
  
  参考文献:
  ①杨凤军《利用课文句子进行仿写句专题训练》,《语文学刊》2005(15)。
  ②何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