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揭晓

2011-12-29 00:00:00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1年11期


  第四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评委会名单
  
  主任: 陈启刚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
   朱明德 北京市文联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副 主 任: 刘 恒 北京文学月刊社主编
  秘 书 长: 杨晓升 北京文学月刊社社长兼执行主编
  副秘书长: 吴双明 北京文学月刊社副社长
  评委: 李敬泽 张颐武 李洁非 孙 郁 白 烨 施战军 章德宁
  
  第四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获奖作品公告
  
  《失语症》 作者:乔 叶
  原载《人民文学》2009年第9期
  原刊责任编辑:杨 泥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9年第10期转载
  责任编辑:黑 丰
  
  乔叶,女,汉族。河南省修武县人,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省作协副主席。出版散文集《天使路过》等十二部,小说专著《最慢的是活着》等七部。在《人民文学》《收获》等刊物发表小说八十余万字,多篇作品被多家刊物及多部年度小说选本转载。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十月》文学奖、《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人民文学》奖以及中国原创小说年度大奖,首届锦绣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2010年中篇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获首届郁达夫小说奖以及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授奖辞]小说在一个不无荒诞意味的故事里,揭示了当下官场里权欲与情欲的微妙勾连。作品叙述老辣练达,对当下民间政治和男女爱情的体味,有深切的洞察。作者在巧设的故事里,叙写世态炎凉;在质感很强的画面里,透视人间万象。心的变态与人的变异,爱的失落与生活秩序的错乱,都由此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能不能对这个时代的人生经验中一些隐秘的区域作出回应,并让失语的事物发出声音,小说写作面临的这样一个绝大考验,《失语症》不仅直接面对了,而且也很好实现了,因而值得人们看重与敬重。
  
  《罗坎村》 作者:袁劲梅
  原载《人民文学》2008年第12期
  原刊责任编辑:徐则臣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9年第1期转载
  责任编辑:黑 丰
  
  袁劲梅,美国克瑞顿大学(Creighton University)哲学教授,美国哲学协会“亚洲哲学和亚洲哲学家委员会”现任委员。近年来,在中美等地发表大量散文、诗歌和小说,及哲学论文。曾多次获“汉新文学”小说散文首奖,中篇小说《忠臣逆子》获2003年台湾“第17届联合文学奖新人奖”首奖,首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纪实文学《一步三回头》获“2005年《侨报》五大道文学奖·纪实文学”首奖。哲学论文获2002年傅·查尔斯基金会优秀论文奖。
  [授奖辞] 作者视野开阔而独特,作品以中美两个普通乡村为视点,从文化比较的角度,写出中美两个乡村的相似与不似,以及移民们在文化血脉的意义上,永远难以走出“罗坎村”的内在系连,并深入揭示了每个文化体系,甚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罗坎村”。小说注重说理,犀利幽默,有趣味,亦有意味。作者在把握和表现两个不同地域的生活现实上,游刃有余,富有新意。值得注意的是,小说重新回到现代文学的启蒙传统,它既证明了这种传统的内在限制,也证明了这种传统的现实依据。
  
  《琴断口》 作者:方 方
  原载《十月》2009年第3期
  原刊责任编辑:宁 肯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9年第6期转载
  责任编辑:章 颖
  
  方方,女,本名汪芳。1955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西彭泽县。幼年迁于武汉。曾当过四年装卸工。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始发小说。毕业后分配至湖北电视台当编辑。1989年调入湖北作家协会。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已出版小说、散文集七十余部。多部小说被译为英、法、日、意、葡、韩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水在时间之下》,随笔集《到庐山看老别墅》《汉口的沧桑往事》,中篇小说《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桃花灿烂》《奔跑的火光》《武昌城》《万箭穿心》《琴断口》等。
  [授奖辞] 作品以一次约会中的断桥事故,对置身其中的当事人进行了情感的考验与精神的拷问。小说对道德与心理的微妙悸动,有细致入微的探悉,并把这种探悉循序上升到对于生命意义、生存本身的追问:当生活平衡偶然间被打破,个人在多大程度上还能保持其内心的真实,人在追求自我和享有自由的过程中,还能兼顾到别人的利益吗?方方的故事叙述,不仅锋芒毕露和锐意逼人,而且始终充溢着对人生的好奇与人性的诘问。
  
  《招惹》 作者:季栋梁
  原载《清明》2009年第3期
  原刊责任编辑:赵宏兴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9年第7期转载
  责任编辑:吴晓辉
  
  季栋梁,男,1963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200余万字。出版《和木头说话》《人口手》等散文集多部,《奔命》《胭脂巷》等长篇小说多部。作品曾被《新华文摘》等多家选刊转载,并入选中国文学年度排行榜,年度最佳诗歌、最佳散文、最佳小说等各种选本和中学语文教材。《吼夜》获《小说选刊》奖,《觉得有人推了我一把》曾获中国文学奖,《小事情》曾获《北京文学》奖,《招惹》获《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和木头说话》入围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三次荣获宁夏政府文艺一等奖,2006年荣获宁夏“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作品曾被翻译成英文。
  [授奖辞] 小说在丢羊找羊反而丢了更多的羊的无奈故事中,以近于朴素的生活事实,揭示了一个自然法上的悖论:我们需要公权部门帮助找回丢失的羊,但这前提又是先要吃掉还没丢失的羊,算总账是得不偿失,公家人还吃得理直气壮。作品在一个日常性的故事里,寄寓了辛辣的讽喻性。以民间文学简单重复的叙述笔法(三次吃羊),揭示乡吏如“虎”,“虎”入羊群的农村现实。“盗”与“吃”,都是祸害,但“吃”更凶猛,因为它冠冕堂皇,还不见血。小说直面农民的生存现状,有深刻的批判意味。
  《小放牛》作者:叶广芩
  原载《小说月报·原创版》2009年第5期
  原刊责编:张■毅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9年第10期转载
  责任编辑:黑 丰
  
  叶广芩,女,北京市人,满族,1968年到陕西,中国作协会员、西安文联副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注意熊出没》《采桑子》《全家福》《老县城》《青木川》等,中篇小说《黄连厚朴》《逍遥津》等。长篇纪事《没有日记的罗敷河》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中篇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授奖辞] 叶广芩的京味小说,带有浓浓的怀旧气息。作者叙述发生于皇族后裔的陈旧往事,有沧桑的变数,贴着人物的内心,借着戏曲的隐喻,进入幽微的世界。小说写人情冷暖,有苍凉的空漠感,但又不失优雅的风范。在老式人物的故事里,关注着没落人群的个人悲喜,其中人性的暖色,人间的苦乐,都款款而来。远去的流光里,正误与得失尽灭于空幻之间。精到、沉着,有一种感伤、沧桑和安稳的“家园感”,叶广芩的小说因此别具一格。
  
  《鱼肠剑》作者:阿袁
  原载《中国作家》2009年第12期
  原刊责任编辑:赵 虹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0年第1期转载
  责任编辑:关圣力
  
  阿袁,女,本名袁萍,江西南昌大学中文系教师。2002年开始小说创作。有《长门赋》《郑袖的梨园》《俞丽的江山》《汤梨的革命》《老孟的暮春》《鱼肠剑》等作品发表。作品被多种刊物转载,入选多种年度精选和排行榜,其中《长门赋》获上海文学奖和谷雨文学奖;《郑袖的梨园》获中华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篇小说第三;《鱼肠剑》获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篇小说第二。
  
  [授奖辞] 这是典型的文人小说写作,文笔劲道圆润,多讽喻色彩;故事平朴寻常,却意蕴悠长。三个性格各异的女性上演的一出小戏,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处处惊心。作者在文气很重的氛围里,刻画出青年知识分子的诉求与职业选择间的冲突,令人想起《围城》里的灰暗,但又自成一格。世俗理念包裹下的当下学界,被其犀利之笔委婉地叙述出来,有着无奈里的忧戚。这种看破陋俗而不失诗意的写作,在当代小说里并不多见。
  
  《鬼魅丹青》 作者:迟子建
  原载《收获》2009年第4期
  原刊责任编辑:肖元敏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9年第9期转载
  责任编辑:关圣力
  
  迟子建,女,1964年生于漠河。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有六十余部单行本。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踏着月光的行板》《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迟子建中篇小说集》五卷以及三卷本的《迟子建作品精华》。曾获得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文等海外译本。
  [授奖辞] 小说在平凡的故事里,不动声色地写出世态的险峻。东北小镇里的风俗、人情,历历在目,似一幅民间人物图谱。烟火气背后人性的明暗,无奈地散开来。作者看到了生存的怪诞,又以怪诞之笔写家庭伦常里的悲苦。结构与情思皆很巧妙,有出其不意之笔。作者内心的大无奈与大悲凉,深藏在故事的背后,看似写实,却有精神意象的捕捉,有形而上的灵光,让人们感到她不凡的精神维度。小说体现了迟子建的一贯水准,又在精神叙事的探析上有所出新。
  
  《美丽的日子》 作者:滕肖澜
  原载《人民文学》2010年第5期
  原刊责任编辑:马小淘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0年第6期转载
  责任编辑:黑 丰
  
  滕肖澜,女,1976年10月生于上海。上海作协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中国作协会员。上海市作协专业作家。曾在浦东国际机场工作。2001年起写作,在《人民文学》《收获》《钟山》《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小说界》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百余万字,并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小说精选》《作品与争鸣》《作家文摘》等杂志转载,作品多次入选年度排行榜以及多种年本。2006年4月出版小说集《十朵玫瑰》。2008年发表长篇小说《城里的月光》。曾获锦绣文学大奖、《上海文学》奖、《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小说月报》百花奖。
  [授奖辞] 在善于描写平常市民的家长里短的作者笔下,婆婆和儿媳两代女人之间的斗智与较量,算计与苦状等,都被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小说跨越了一般市井小说的套路,在细节上有别样功夫,结构也有出奇之处。尤其是对人性痼疾的深切入骨的洞察,使她由日常生活里看到了伦常丧失的悲哀,而在对于怎样取巧、怎样狡诈的细节描述里,处处显出一种警觉和批判的眼光。小说拒绝了对诗意的渲染,穿越了尘俗之网,直逼生活伦常与亲情伦理,有较强的现实精神。
  
  《世上最美的脸》 作者:薛 舒
  原载《人民文学》2010年第6期
  原刊责任编辑:马小淘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0年第7期转载
  责任编辑:黑 丰
  
  薛舒,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作品发表于《收获》《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界》《上海文学》等杂志,多次被转载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中华文学选刊》《作家文摘报》等刊物。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八届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曾获首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新人奖。出版小说集《寻找雅葛布》,散文随笔集《马格德堡日记》,长篇小说《残镇》等。至今,共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一百五十余万字。
  [授奖辞] 盲人阿兴靠手感获取的美感,与常人不同,但却给自己和周围人带来愉悦和自信。小说写出了盲人借助触觉认知世界、表达自己的特殊审美方式,角度新颖独到。作者借助盲人感知世界的角度和想象所造成的错觉,把盲人的特异感觉写得如此充实、确切,最终超越了我们的理解和想象,让读者经由角度的精巧与细节的微妙,深深领略到生命本身的美与无奈。小说从感官知觉到心理体验,都观察细切,描写细腻,精彩地勾画出流动于指尖的美感与情感。写法饶有难度,因而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