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共6部240集,可谓鸿篇巨制;现已播出的第1部计51集,本人已捷目先睹,总的感觉:这是我国荧屏上多年不遇的华美剧作之一。何以见得?
其一,场面波澜壮阔且看点密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室式微,群雄逐鹿;其中的齐、楚、燕、赵、韩、魏、秦七强,都想吃掉对方一家独大。政治斗争波谲云诡;外交斡旋巧舌生花;战场厮杀惊心动魄。阴谋的鬼火在暗室中明灭飘忽,诡异的奇计在战场上以生与死的形式解码。是时,列国纷争,狗毛翻飞,坐大者则意欲通过争夺人才而形成霸业,独领天下。这种无法不宽容、不得不开放的社会政治状态和宏大的历史背景,给百家争鸣提供了条件。因而,儒、法、墨、兵……门派林立;各路精英均可在政治舞台上耕云播雨,一展冲天抱负。名士学人跨国界进王宫、弄口舌说国君,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此,便有了许多看点。
其二,剧中几个国君的谋略博弈可以镜鉴当今社会、人生。秦国积贫积弱,但秦孝公志存高远,敢于丢掉祖制包袱,放眼天下招贤纳士;时时不忘国耻,破旧制、立新规,视变法主将如手足,乱法兄、子如寇仇,表现了一个励精图治政治家的雄才大略,最终得以富国强兵,一雪国耻。而魏国国君则傲视群雄,亲昏庸、远贤明,人才流失而不自觉,国家临危而不自醒,致使国力战力此消彼长,最终以国家的衰落为后世提供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佐证。韩国国力薄弱而不屑韬光养晦,演练新兵时张张扬扬,生怕他人小瞧了自己,结果让邻国产生了“韩国威胁论”,为招打挨揍埋下了祸根。齐国国君没有足够胆略除旧布新。在国内政治上,着重整顿吏治、惩罚贪腐,不敢像秦国那样从根本上动刀;在对外关系上,采取无利不施援的机会主义。因而虽有胜算于桂陵、马陵之战的孙膑这般兵家好手,也难以再现当年桓公雄风。历史以来楚国执国家公器的人爱奢华、喜淫乐昭昭有名;“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中外皆知。在本部剧作中,尽干些派使节恭贺别国大捷、迁都、新君即位等丢人打家伙之事。如果说秦国是生于忧患的例证,那么楚国恰好就是死于安乐的典型。
其三,剧中男女主人公崇高的爱情让人荡气回肠。美丽、聪慧、侠义的白雪姑娘,在“洞香春”棋茶社通过一局“大盘灭国”之棋,一眼就看准卫鞅(后称商鞅)是一个经天纬地之才。随后,她以“画工小弟”身份主动出击,在深山茅屋中造访了意中人。她深知猪圈难留千里马,便竭力帮助其离魏入秦实现政治抱负。婚约既成后,她得知秦公欲嫁其妹于商鞅,便强忍巨痛黯然退回崤山煎熬岁月,宁舍一己私情,也要成就一个属于天下苍生的医国圣手。当孝公驾崩,新君即位,复辟势力甚嚣尘上,她义无反顾地赶赴刑场陪夫君就义,将年青的生命祭献给纯洁的爱神。公主荧玉在争取爱情上敢作敢为,甚至不顾身份,惊世骇俗地提出了与白姑娘共侍一夫的主张;婚姻达成后,成为商鞅执法、护法道路上的坚定支持者;危难时刻,不惜与国君和长兄反目。这位奇女子既有怒目金刚一面,又有小鸟依人一面。拔剑逼君的大公主是她,端茶侍夫的小媳妇也是她,烈火与柔水在爱情上统一了起来。
其四,剧中商鞅变法的成败得失令人深思。商鞅的战时秦法,冷峻、严苛、较为深彻。它以前无古人的恢宏气度和震慑力,重组了国家机器,重切了社会中各个利益阶层的蛋糕,解放了生产力,为后来大秦帝国的建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然而,他提出的“法不推仁”、“法不赈灾”、“法不容情”,却漠视了人的正当欲望,蔑视了人类患难相助善行,甚至挑战了人的尊严。法神应该是威严的,但决不应该面目狰狞。虽说“法不推仁”,但执法者却应仁心宅厚;“法不赈灾”,执政者却应考虑和防止灾区灾民在无力自救时发生乱象。至于“法不容情”,更是千古难解之死结,因而莎士比亚才在他的剧作《威尼斯商人》中提出了以天理人情弥补法律的不足。否则,在特殊情况下,法律就成了邪恶势力的帮凶和害人魔鬼。商鞅制定了秦法,却又被复辟者以秦法的名义残酷制裁,可悲可叹,发人深思……
综上所述,笔者相信有此华丽开场,定会好戏连台;长篇巨制《大秦帝国》,应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