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埠江 也爱双河

2011-12-29 00:00:00肖河
躬耕 2011年6期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
  这是一片辉煌的土地。
  这里,曾经有过显赫的记载,也曾经有过令人沮丧和头疼的过去。
  这里,有令人骄傲的记录,也有过“三国演义”般的灰暗混乱的历史。
  
  历史篇
  
  作为新闻记者,下乡采访是家常便饭,312国道也是常走之路,但是最令记者头疼的是唐河县城和桐柏县城之间的一个叫“双河”的地方,这里给记者留下的是涌堵的车辆、肮脏的街区、纷飞垃圾的印象,还有因长时间堵车带来的饥饿、寒冷、烦躁和难以忘却的记忆……
  然而,这里也有令人神往的风景。遍地林立的石油井架,矗立在田间地头或房前屋后,不管是晨曦下,还是暮霭中,她都会从绿荫中悄悄地探出头来,无声无息地、不知疲倦地、有规律地“磕头作揖”,不停地劳作着、奉献着,令人心醉,令人神往。这道独特的风景线,往往使人驻足观看,留连往返。这就是埠江、这就是双河的独特之处。
  埠江双河位于唐河、桐柏和泌阳三县交界处,312国道、宁西铁路穿境而过,桐柏的埠江镇和唐河的马振扶乡环抱着河南油田的双河油区,占河南油田产量70%的原油象流动的乌金一样,从地层深出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这里,交通区位之优越、地下资源之丰富、辐射带动和发展潜力之强劲,无可与之攀比。
  半个世纪以前,埠江双河还是一片荆棘丛生、野兔出没的乱坟岗,周边分布着稀疏的村落和零星星的人家,羊肠小道蜿蜒在低矮的土坯茅屋旁。江河、三夹河、丑河几条纵横交错的河流,像怪兽一样纠缠在这块毫无生气的土地上,频繁的水灾和人祸使这块荒凉的土地显得更加贫瘠。
  1974年隆冬的一个早晨,冰雪还未消融,晨雾还未散尽,一群手持各种仪器、身着工装的人们出现在这里,很快工棚搭起来了,装载着各种建设物资的车辆碾轧着荆棘丛生的土岗,一条条道路在车轮滚滚中诞生,各种大型运输机械的轰鸣搅扰了野兔的梦乡,惊醒了这块沉睡多年的土地。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工人,操着东北、四川、湖南等地的口音和唐河、桐柏话混在一起,演奏出一曲和谐而优美的油区建设大合唱!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乱坟岗上,座座高楼林立在油井旁,宽敞明亮的街道伸向远方。一个现代化新城镇出现在宛西南大地上。
  然而,由于埠江双河区域分属桐柏县埠江镇、唐河县马振扶乡和河南油田三方管辖,区区5平方公里土地,非农业人口刚满3.5万人的城区就有个3个派出所,3个城管中队,2个工商所,2个税务所,2个村建所,2个市场服务中心。如此众多的“管家婆”互不隶属,而且都要行使职权,都要在这小小的“弹丸”之地“分一杯羹”,都要互相“蚕食”、“渗透”对方的地盘,造成长期以来政出多门、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等刑事、民事案件的频繁发生。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笔者奉命来此地采访,随便走进几家商户,几乎每家都可以拿出两个县的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有时一天要面对多次同一项目的收费,商户们哭诉“这生意没法做了……”
  笔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无论听到的和亲眼看到的,随便撷取几个镜头,都令人触目惊心。
  ——1998年至2003年间,工商部门为了些许蝇头小利,在历史上形成的犬牙交错的地界上,互相蚕食对方地盘,最终酿成恶性武斗。5年时间里几乎每年发生武斗,参与武斗的几百人掂刀弄杖,恶目相向,大有把对方置致死地而后快。
  ——区域内现有20条道路,总长度约20公里,几乎全部歪歪扭扭,没有一条像样。所谓的中心大道虽然初具一点规模,也是中间一个“大肚子”,两头像两条“鸡肠子”。道路弯直且不说,路面凸凹不平,路两边破棚子、烂瓦房、歪围墙。一些稍大一点的单位,拉起高高的围墙,如同监狱一般戒备森严。道路上空密密麻麻的强电、弱电线路,如同蜘蛛网一般,布下了天罗地网……
  ——穿境而过的312国道,经过镇区的路段仅2300米,却成了过往司机最头疼的地段,交通堵塞时常发生,一堵几个小时在这里成了人们见怪不怪的“家常便饭”,过境车辆司机叫苦不迭。不但影响了当地的生产生活,而且严重损害了南阳的形象。
  ——镇区内职能部门虽多,但政出多门,或形同虚设,或只收费不管理。造成区域内店外经营家家有,占道经营到处是,无证经营不见怪。遍地是市场,处处是摊贩,黑车满街跑;欺行霸市更为严重,物价难以捉摸,时令蔬菜和肉、蛋、禽、鱼等副食品价格有时高出周边地区两倍以上。
  ——整个区域内环境污染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成堆的垃圾包围了整个区域,风吹过,空中盘旋着纸屑的碎片,树梢上垂挂着被人遗弃的塑料袋,空气中时常弥漫着垃圾燃烧的刺鼻气味;生活、重油、小工业午睡四处横流……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年轻人落入污水坑而被活活淹死的悲剧,这里,随便往地下挖十几米甚至几米,抽出的下水都漂着另人恶心的油污……这种“脏乱差”状况和无政府主义现象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当时的市委书记何东成同志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曾经忧心忡忡而不失幽默地评说这里上演着“三国演义”。
  桐柏、唐河两县各级的领导在苦苦地思索、探求、奔走呼吁,油田的领导在密切地关注着,当地人民群众和油田的广大职工也在默默地期盼着……
  
  管理篇
  
  2004年11月4日清晨,薄雾弥漫着南阳盆地。
  一辆中型面包车疾驶在312国道上。车内,市委书记何东成同志紧锁着眉头,深邃的目光透过水雾弥漫的车窗玻璃凝视着前方,此行,书记是带着就如何加快全市小城镇建设这一课题下乡调研的。一路走乡穿镇,一路风尘仆仆,一路深入考察,一路缜密思考,思路渐渐清晰。
  2004年11月15日,《南阳日报》头版头题以《“三化统筹”“三头并举”小城镇关乎大战略》为题的书记谈话文章。这篇谈话,何书记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纵论做好“小城镇、大战略的重大意义,提出对小城镇建设要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号召全市上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迅速掀起新一轮小城镇建设的热潮。
  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埠江双河区域为试点,直接派驻工作组,采取高位督察,组织、指挥、指导、协调河南油田、唐河、桐柏两县两乡镇,下大力气,对埠江双河区域进行综合整治,为全市小城镇建设树立典范、提供经验。
  由此,内在的渴求,外在的热望,特别是决策者门的关注,使全市上下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在埠江双河区域。
  机遇,喻示着偏爱。对于埠江双河区域来说,伴随着机遇一同来到的,还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历史性挑战。
  2004年12月1日上午,埠江双河区域中心,长期落寞沉寂的双河影剧院突然热闹非凡,埠江双河区域小城镇建设综合整治动员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由此拉开埠江双河综合整治的序幕。
  强而有力的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迅速成立起来,一个由市委常委牵头,市委副秘书长为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包括治安管理、市场管理、城镇规划、土地经营、城镇建设、城镇管理和综合协调等功能齐全的工作机构,数十名工作人员,浩浩荡荡开进埠江双河,长期驻扎下来。
  市委、市政府成立这么高规格的专门机构,对于一个不到5平方公里的地方,进行综合整治,这是破天荒的事。难怪当地老百姓议论说,这相当于中共中央来整治南阳,对于这样一个工作机构,当地群众也给了一个颇令人回味的名字——“三国四方会议”。
  宣传条幅挂起来,宣传车响起来,宣传单发起来,区域内挂满了红彤彤的条幅,宣传车不停地往来穿梭着,大街小巷回响着鼓舞人心的声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像阵阵春雷般划破寂静的天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管理混乱问题,源自现行的体制本身,三方对峙,长期互不相让,矛盾日深,难以解决;建设无章问题,或因蔬于管理,或因既得利益。弹丸之地,违章建筑竟达数万平方米,亟待解决的就有两万平方米。整治办公室是四平八稳地组织协调,还是摧枯拉朽强力推进,面对上述种种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在短期内见成效,硬起手腕抓管理,势如破竹大拆迁,雷厉风行搞建设,多策并举谋经营是埠江双河小城镇建设的必由之路,否则,难以兑现市委、市政府树立样板的承诺。众矢之的,众望所归,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没有硝烟的征战如约而至。
  “三分建,七分管”,这是发展小城镇的所公认的道理。但是,硬起手腕抓管理,不但要面对一个典型的“三管三不管”区域,而且要面对条与条、块与块、条与块之间、三方条条块块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只有突出重围,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大一统的管理模式,才能硬起手腕抓管理,才能快速提升管理水平,才能结束“三国演义”的混乱局面。
  2004年底,“南阳市埠江双河区域城镇建设综合执法大队”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一支全省首家乡镇级综合执法队伍。着装整齐的执法队伍,试行综合执法,成为埠江双河区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不但代表着政令的统一,也标志着埠江双河区域从此结束了“魏、蜀、吴”三国纷争的局面。
  一辆辆乱停乱放、阻碍交通的车辆被清理出马路;一些不具备店内经营、占道严重、而且屡教不改的商户,被吊销营业执照;家家户户的店外经营被取消,规范进店经营。区域内到处都是的马路摊点被强制取缔,规范进市场经营;一个个歪三扭四有碍观瞻的破棚子,在切割机声中消失;一座座违章建筑,在铲车的轰鸣声中轰然到地;一些不服从管理者受到处罚,个别暴力抗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取缔马路摊点两千多个、店外经营近千家,拆除违章建筑287处。这种秋风扫落叶般的行动,涤荡着埠江双河的污泥浊水,区域内的混乱局面很快得到了全面遏制。
  一石击破水中天,暴风骤雨般的整治行动,在埠江双河区域这潭死水中激起层层涟漪,激起了埠江镇、马振扶乡和油田广大干部职工的强烈责任感,他们以空前的满腔热情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整治行动中。
  凛冽的寒风中,两乡镇和油田3000多干部、职工、教师、学生和普通群众自发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义务大扫除,仅12月18日一天时间,就清运垃圾5000余方,解决卫生死角30多个。埠江镇工会主席周永惠一边挥锹装运垃圾,一边感慨万千地说:“这种场面许多年没有见到了!看来造福百姓的事业,最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学生干部小鹏一边组织同学们清运垃圾,一边不停地弯腰捡拾废品,冻红的双手咧着口子,细密的汗珠挂在额头,兴奋洋溢在年轻的脸庞。笔者被被小鹏的情绪所感染,走上前问:“你是埠江人还是双河人?”小鹏机智地回答:“我是埠江人、也是双河人,我爱埠江、也爱双河!”同学们都笑了,欢快的笑声和歌声飘荡在埠江双河的大街小巷。
  硬起手腕抓管理,重拳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集中治理交通秩序,取缔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拆除违章建筑、消除卫生死角,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埠江双河的中心就达到了“五个无”,即“无店外经营、无占道经营、无违章建筑、无卫生死角、无交通堵塞”。市委书记何东成到埠江双河检查指导工作时,感慨万千地说:南阳市中心城做不到的,埠江双河区域做到了。
  
  拆迁篇
  
  2004年的冬天特别冷,在南阳历史上是个多年未见的异常寒冷的冬季,狂风、暴雪、迷雾、坚冰,雨雪交加、冰雪连绵,全都轮番上演,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南阳人的面前。
  2005年元旦的钟声刚刚敲过,节日的气氛还未完全散去,节前接连的几场大雪,把气温降到历史上的最低点。皑皑白雪覆盖着南阳盆地,大地上一片混沌。白雪覆盖的道路,经过往来车辆的碾压,在路面上形成厚厚的坚冰,像镜子一样滑溜,国道上车祸频发,车旷人稀。
  这天,又是一周一次现场办公会的日子,作为记者当然不会放过每一次采访的机会。车队像甲克虫似地、缓慢地、小心翼翼地在光滑如镜的道路上爬行,突然,一声惊呼,笔者就感觉到乘坐面包车像飘零的落叶似的向路边的加油站迎头撞去,笔者死死地闭上了眼睛……等笔者睁开眼睛时,原来朝东行驶的面包车已经头朝正西方向,正正转了360度。全车人带着浑身的冷汗和劫后余生的心悸,到达目的地时原来只需要一个小时的路程,已经过去了近3个小时。
  车队到达埠江双河后,区域内的许多老百姓自发地站在街道两旁,用无声的注目礼向这一行人致意……风雪中,笔者清楚地看到站在铲车上指挥拆迁的整治办工作人员,雨水打湿了他们头发和棉衣,笔者上前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激动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
  一手强管理,一手硬拆迁。这是整治办的两场硬仗。
  从2005年1月4日到春节之前,只有一个月时间,而满打满算的有效工作日仅有24天,按照整治方案要在春节前全部完成拆迁任务,谈何容易啊!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特殊情况,整治办的工作人员没有气馁,他们紧紧依靠两个乡镇和油田的各级干部群众,顶风雪、冒严寒,生尽千方百计努力完成拆迁任务,确保年后能够如期开工建设。
  市委办抽调埠江双河一线十多位同志,王宏旭、郑文明、杜学明等同志全是时刻站在拆迁的最前面。为了确保拆迁进度,梁新兴、葛建峰、高中军等几位同志都是站在震耳欲聋的铲车上,一边指挥着铲车司机,一边用手高举着阻挡铲车的各种电线。遇到雨雪交加时,一场恶战下来,办公室的几位同志都成了“泥人”,遇到雨停雪住时,一场拆迁下来,个个又成了“灰人”,鼻孔里都能挖出泥来。
  在铲车的轰鸣声中,一段高高的围墙像割“韭菜”似的轰然倒地,在钩机“利爪”中和“炮车”的重击下,一座座楼房被夷为平地。马路越来越宽敞,绿树越来越多地扑入人们的眼帘。
  金鑫宾馆,一个引资来的项目,刚刚建好欧式风格的宾馆,外部装修得典雅别致,内部装饰得富丽堂皇,无论从什么地方看都会让人赏心悦目,可是必须要拆除,老板说什么也想不通。王宏旭同志多次与这位老板夫妇谈心,深入浅出地讲解国家关于土地、规划、建设等各项政策,最后,不但说服了这对夫妇主动拆除了宾馆,还和这对夫妇成了好朋友。
  张女士的丈夫前不久刚刚被车祸夺去了年轻的生命,留下两个幼子,她刚建成的三层漂亮小楼也在此次拆迁的范围,人们传说,谁要拆她的房子,她就要服毒自杀,果真如此吗?市委办工作人员深入到她的家中,经过三番五次的思想工作,在拆迁的最后期限内,这位开明的女士主动拆除了自己的楼房。
  马振扶乡被拆迁户家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大娘卧病在床,房屋被拆除后将面临无处栖身。乡党委书记杨跃杰和双河村支部书记周长生得知这一情况,不但亲自安排好该户的住房,还掏出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送大娘去医院就医。
  一个卖彩票的女老板,因店铺拆迁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门面房,急得姐妹俩暗自落泪,整治办的三四个大男人,一边陪着掉眼泪,一边满街跑着帮她们找房子。
  当然,也有很多作难的时候,在拆除油田的一座四层大楼时,因缺乏资金,没有大型机械,整治办工作人员组织两班人马,楼上楼下同时进行,鼓捣一天连一间房也没有啃下,急得大家吃不下,喝不下水,个个嘴上都起了水泡。当这座大楼轰然倒地时,大家都激动地流出热泪。
  在拆迁的最后关头,郑文明、杜学庆、葛建峰三位年轻的“秀才”,放弃双休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风雪,踏着泥泞到拆迁户中,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休息,目睹此景的当地群众说:“这些人太‘傻’了,市里多好的条件,来受这罪。”
  
  正是有了这群“傻子”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少单位的职工群众由不理解、不支持到主动腾空住房全力配合拆迁,而且要求多拆,才确保在短短的22天时间内,对控制红线内的建筑物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拆迁,共拆除房屋建筑600多间,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拆除围墙2000多米。在许多建筑没有赔偿一分钱的情况下,整个拆迁行动如暴风骤雨般、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没有引发一起上访,没有造成一户告状,而且比预定计划提前完成拆迁任务,开创了南阳拆迁史上的先河。
  当地干部群众看到经过拆迁后的街道变得宽敞明亮,高兴地说:这是拆出一片新天地,拆出一个新世界!
  市委书记何东成同志看到这一切风趣幽默地说:“就像娃娃剃头,开始不让剃,真正剃完了,都说感觉舒服,都知道好看。”
  
  规划篇
  
  “规划是龙头,龙头舞龙身龙尾才能动。”
  规划是基础、是前提。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很可能仍然会出现建了拆、拆了建、重复建设、劳民伤财,埠江双河区域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因此,立足把埠江双河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终极”目标进行重新规划,是综合整治的前提和基础。
  埠江镇会议室,一个仅有几十平方米的方丈之地,这次整治与之结下了不解之源,从整治之始到记者发稿为之,一周一次雷打不动的现场办公会、加上大大小小的各种协调会在这里召开了四十余次。难怪整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自豪地说:这是一个群英会聚的空间,是一个各路诸侯大显身手之地,埠江双河区域整治与建设的具体决策,在此出笼,区域的大大小小各种规划蓝图,在这里悬挂,并逐步成为现实。
  然而,要想整合“三国四方”意见,形成一个统一都能接受的总体规划,谈何容易!一时间,埠江镇会议室,成为“三国四方”论坛,各路诸侯在这里唇枪舌剑,各述己见,互不相让……
  专家们来了,开始废寝忘食地进行实地勘察,开始夜以继日地分析资料,他们站在“三方四国”的高度,广泛征求各个层面的意见,吸收合理化建议,整合三方原有框架,立足周边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为建设全市一流的城镇,要做出一个一流的规划蓝图。
  很快总体规划方案出台了,三大组团的中心组团、江河组团、栗楼组团之间,大面积绿地绿化弥补着石油井架和密如蛛网般的输油管线造成的空地,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一道独特风景,对提高城市品位和改善生态环境将起到巨大的作用。总体规划中侧重规划了三条主干道路和三个亮丽的游园。这套思路,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广泛认同,一张充满理性、寄寓神韵的发展蓝图,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初现在埠江双河区域老百姓的面前。
  规划,是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动力之源。对于小城镇建设而言,规划是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环节。但是,单靠规划蓝图,就能解决制约城镇建设的最重要问题——资金吗?显然不行。一份科学的规划,是一个强有力的龙头,是发展的引擎和建设的灵魂,要把引擎发动起来,需要把死的灵魂激活。“死灵魂”激活的唯一办法就是经营城市,而与规划唇齿相依的土地经营,是经营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
  早在规划制订的前期,国土资源部门也已即使进驻,对区域内的每一寸土地,包括荒丘 秃岭、坑塘洼地进行了仔细摸底排查,澄清土地权属。很快,一张详细的土地利用规划拿了出来。
  记者很难准确测算出通过土地经营给埠江双河区域带来的最大化收益,但是如果按照规划蓝图,现有的3.5平方公里扩大到5平方公里的城镇框架内的土地将被利用盘活,新规划的市场用地的经营收益,部分行政中心外移的土地收益,一些社会公益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吸纳的民营资本等等……且不说土地收益,当埠江双河区域整治初见成效之时,三条主干道的拆迁,使周边土地迅速升值,有的成倍翻番,建成区的黄金地段房租几乎与南阳市中心区的房租持平。紧接着,一些当地在外地闯荡多年的实业家们纷纷回乡投资。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几个上千万的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洽谈之中。郑州的实业家们来了,南阳的实业家们来了,温州的实业家们来了,连德国投资商也来了……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这块“三国演义”的土地,这块令实业家们深恶痛绝的土地,已经成为投资兴业者的乐土。
  
  建设篇
  
  2005年春节刚过,埠江双河区域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之中。
  农历正月初八这天,按照传统习俗,不出正月,还是大年。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飘洒着,装扮着银装素裹的埠江双河区域的大地。上午十点,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陡然炸响,312 国道穿过埠江双河区域的2.5公里路面加宽改造工程,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率先开工,这标志着区域全面建设工程全面启动。
  ——从正月初八开始,市交通局、市公路局组织施工的312国道的拓宽改造正式开工。高标准的排水边沟、精美的道牙和路面铺油全部完工,亮丽的高护栏已经安装到位,一条宽敞明亮的而且畅通无阻道路已经呈现在路人面前,埠江双河永远结束了交通堵塞的历史。
  ——市广电局网络公司进行的数字电视网络工程已基本建成,埠江双河区域将成为全国第一家乡镇级数字电视城;市电业局、市网通公司、市联通公司、市移动公司、市长线局、油田通讯公司进行的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入地改造工程即将完工。管线穿越马路均采用现代化的顶管作业,没有破一寸路面,没有丝毫影响道路通畅。全部网线已经割接,埠江双河区域永远结束了空中电线纵横交错、密如蛛网般的局面,还埠江双河一片洁净的天空。
  ——为了使埠江双河区域亮起来,埠江镇和马振扶乡定做了200多盏精美的路灯,已经安装在312国道和中心大道上。华灯齐放之时,埠江双河将大放光彩!
  ——埠江镇和马振扶乡临街房屋改造美化工程按照规划方案已经施工完毕。亮丽多彩的墙面,庄重华丽传统琉璃瓦坡屋顶和典雅欧式屋顶护栏交相辉映、异彩纷呈、旧貌换新颜。
  ——312国道和中心大道近6万平方米的人行道彩砖铺设工程已经铺设完毕,高标准的绿色人行道包括黄色盲道在人们的脚下延伸。
  ——两个乡镇和油田载种1500多棵广玉兰和香樟行道树已基本成活。三个高品位的游园——创业游园、联合绿园、入市口游园已经由规划局设计完毕,准备开工建设。到时候人们可以在这里休闲娱乐、尽情地享受高品位的生活所带来的快乐。
  2005年4月,记者又一次来到埠江双河,短短的两个月的建设工期,展现在记者面前的已经是一个出亮丽的新埠江、新双河。
  站在入市口,顺着中心大道向东遥望,街道两旁绿带缠绕,刚载种的香樟树已吐露团团新芽。
  沿312国道向前,隽秀的高杆灯整齐划一,向人们鞠躬示意,那天蓝色的灯杆,似乎是石油城灵蕴的又一个形象标识;几个月之前车流阻塞的国道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平整的路面,洁白亮丽的封闭式护拦,像两排忠诚的卫士,侍立在国道两旁;环顾左右,先前参差不齐,破旧不堪的沿街建筑,似乎在一夜之间旧貌换新颜,一条淡雅的、奶黄色为主调的新街道呈现在记者面前。当街的老旧建筑,被穿靴戴帽,造型或欧式或中式,或兼容中西风格。昨天曾经灰暗单调的小镇,今天,在记者面前洋溢着新生的气息,焕发出脱胎换骨的新颜。
  
  爱心篇
  
  一叶一草总关情。
  记者流连在埠江双河区域的大街小巷,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令人叹服的场面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是最令记者动情的还是建设埠江双河的组织者和劳动者们的故事。
  在记者的采访中,一点一滴的见闻,一个个凡人轶事,都代表着一种向上的精神,凝聚着一种团结的力量,展示着一颗颗火热的爱心,那就是对埠江的爱,对双河的爱,对油区的爱。
  
  记者第一次到市整治工作组驻地,就感受到了他们的精气神。因为办公经费紧张,他们只能住在一家招待所里,不足9平方米的房间,由于年久失修,漏水、潮湿、墙壁发霉,房间散发着刺鼻的霉味,由此引发的呼吸道感染、皮肤病经常发生,加上油区饮用水酸度过高,大部分同志水土不服,肠炎、拉肚、口腔溃疡在工作组成员身上是常事,环境的影响和工作的压力,造成半数以上同志长期失眠……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记者所见到的整治办工作人员虽然个个面色憔悴,但是每个人的身上都焕发着昂扬向上的朝气,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神采。
  “101”房间,除了一组沙发,一张茶几,一个电热壶之外,最抢眼的莫过于挂在墙上的一张“埠江双河区域总体规划图”和一组工作人员守则。但是,这里在整治的最关键时期却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每天,川流不息的人流充斥其中,有了解情况的,有请示汇报的,有乡镇干部,也有普通的职工群众。几乎每天晚上,劳累一天的工作人员又都汇集到这里,或交流体会,或安排第二天的工作……“101”房间的灯光每天都亮到深夜。
  记者在城镇管理的队伍中,能看到整治办工作人员的身影,在拆迁的隆隆铲车上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在建设的工地上还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在建设的关键时刻,为了让各路神仙能归于一统,让整个建设流程能顺利推进,让大家合作得像铁板一块,市委办和市建委的工作人员,只好自觉充当分片包干的监工。他们早出晚归,风雨不误,游走街头,瞪大双眼,紧盯工程,生怕哪个工程遇了坎搁了浅,生怕哪个工程因推进不力对其他项目造成梗阻。树载歪了,被他们拔了重栽,彩砖铺斜了,被他们撬了重铺,电缆埋浅了,被他们拉出来重埋……
  在栽种行道树、铺设电缆和铺彩砖的关键时刻,市委保密局副局长李文举这个白面书生,时富平,这个刚进市委办不久的年轻部队营职转业干部,几乎天天比工人们早上工、晚收工,有时赶不上吃饭,就用一包方便面凑合了事。
  炎热的夏天,室外最高温度达到38度,马路上被烈日晒得冒油的路面,温度足足有六、七十度,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李文举、梁新兴、时富平、杨金双四位年轻同志和工人们一样蹲在施工工地上,有时侯每天还要在两公里的马路上来回要走十几躺。炎炎烈日的烘烤、一个个白面书生个个脸上像抹上酱油似的,成了“黑脸包公”,
  这些“秀才”们怎么也没能想到,有朝一日能与各类工匠们朝夕相处在一起。然而,正是在陪伴建设埠江双河的工人师傅们一起劳动、一起挥洒汗水、一起痛饮大碗茶的阵阵笑声中,埠江双河区域才像一位盛装待嫁的少女,亮丽登场,精彩亮相。
  可是,有谁知道,在整治之初,市委办公室抽调埠江双河一线的有12位同志,就庄严地向市委递交了一份沉甸甸的决心书,并且每个人都在决心书上郑重地签上自己名字,向市委庄严宣誓:要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埠江双河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心血栽培和浇灌出埠江双河这颗美丽的小城镇之花,为埠江双河的美好明天而鞠躬尽瘁! 他们说到了,也用实际行动做到了。听到“秀才”们的故事,市委书记何东成同志颇有感慨地说:“看来,对市里的秀才们,要重新评价、重新定位了!”
  有谁知道,在施工的关键时刻,因资金困难,马振扶乡干部率先捐款3万元,社会捐款5万元,埠江镇干部每个人拿出一月工资,整治办工作人员个个倾囊而出,用于城镇建设。
  有谁知道,马振扶乡双河村的三位村干部周长生、余国梁、陈仁富拿出自己的积蓄支持建设,每个人垫资都是十几万元。
  有谁知道,河南油田的上上下下,为了埠江双河区域小城镇建设,倾尽了心血。领导层,多次召开高层会议,研究建设问题,副局长陶光辉经常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中层,副处长肖中多次到北京中石化汇报争取建设资金,并积极协调各方面启动建设项目;基层,为了配合小城镇建设,忍疼拆除办公楼和其他建筑,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小城镇建设。
  众所周知,市委书记何东成、市长黄兴维多次视察埠江双河小城镇建设,并在百忙中听取汇报,给予诸多鼓励,诸多支持。所有着一切,罄竹难书。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埠江双河建设的过程中,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集中体现。
  结束对埠江双河小城镇建设的采访,记者内心久久难以平静。如果以欣赏的角度仔细品评整治的轨迹,不难发现,埠江双河小城镇建设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的探索之路,是一条高起点、大手笔、大跨度拓展小城镇建设思路的创业之路,是一条为全市小城镇建设提供典范和经验之路,是一条奉献爱心之路,正象前面一位小学生所说的“我爱埠江,也爱双河”。
  正是有了市委、市政府对埠江双河的关爱,才有了埠江双河的今天,正是有了埠江双河的建设者的辛勤工作,才有了埠江双河的美丽,正是有了埠江双河区域干部职工的牺牲奉献,才有了埠江双河美好的明天,正是有了这上下齐心协力,才演奏出一曲曲动人乐章,才共同唱出一曲共建埠江双河的高亢和谐的大合唱!才有了“杯水汇集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的大好局面,
  只要你不停地撒下花种,那么,你面前就会有鲜花盛开的世界。
  正是这种不停的播撒,才有了鲜花盛开的春天!埠江双河区域才变得如诗如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才呈现在我们大家面前,一颗璀璨的明珠才镶嵌在南阳大地上!
  六年后的今天,笔者再次驱车来到埠江双河,不禁大吃一惊,当年的辉煌不再,当年的风光不再……又恢复到以前那种脏、乱、差阶段!想到当年治理这里的同志们付出的心血,想到当年的老百姓……笔者心如刀割,什么时候,我们的政令能够不再朝出夕改?什么时候,创业者的心血能够不再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