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与工业园区现代化、特色化、均衡化、国际化的背景相契合,学校以“和而不同”为校风,以“诲人不倦”为教风,以“学而不厌”为学风,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办学,现已成为苏州一流、省内知名的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文明学校、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
一、轻负高质,践行素质教育
在多年的素质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本质——关注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具体落实;素质教育的功能——解放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实现:素质教育的宗旨——发展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效强化。
学校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归宿,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始终将教学研究与质量管理作为工作重点,积极研究“开放教学”,精心构筑“生活课堂”,追求“轻负担高质量”。
在教学目标上,重视学会知识,也重视学会学习;在教学内容上,重视课本知识,也重视延伸拓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前预设,也重视动态生成。最近,学校又提出了“三个一”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
“一只书包”:科学合理调整、控制、优化学生的学业负担,努力践行“减负增效”智慧工程。量化“减负增效”学业指标,优化“减负增效”定性策略,提升“减负增效”实际效能。
“一间课堂”:聚焦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教学的有效度。以优化教材与配套练习的应用为突破口,将统一预设的教材转化为创造生成的教材,将侧重“教”的教材转化为学生学的“学材”,将统一配套的练习分层实施。同时,重建课堂教学“三要素”(教师、教材、学生)的结构,重视师生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融,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一片操场”:一是加强领导,传播健康理念,引领“阳光体育”活动开展;二是践行理念,丰富活动内容,彰显“阳光体育”活动的魅力;三是优化评价方式,激发运动热情,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努力倡导“阳光体育”新思路,开发“阳光课程”新领域,培育“阳光儿童”新目标,创设“阳光活动”新亮点。
二、传承创新,形成办学特色
1.开放教育——彰显学校活力
新城花园小学是园区以及园区教育的一张名片,学校的现代化、国际化教育的特征更明显、更突出。在这样的情境下,是沿袭已有的经验,办一所被人们固有观念认可的“重点学校”,还是探索实践面向未来的“全人”教育?通过不断的遴选与扬弃,我们提出了“走出学校办学校、跳出教育搞教育”的构思,确立了“开放教育”的文化定位。
学校将人文关怀渗透在每个教育细节,倡导“师生人格平等”,实现师生关系的开放,尊重、善待、赏识每一个学生,运用“微笑”、“鼓励”、“班干部轮流制”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学校打造“开放式教学”、“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品牌,造就了“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特色,营造学生爱学、乐学、好学的氛围。学校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实现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学过程和教育评价的开放,与国外的学校建立联系,努力走向教育改革的前沿,攀登教育国际化的高地。
学校依托园区的区位优势,先后与国外6所学校结成姐妹学校,通过互访、交流、培训、学术交流、长短期修学等形式,接触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感受多元文化,为培养“国际人”奠定扎实的基础。
2.书香校园——涵养师生内涵
学校从1998年开始开展读书活动,倡导学生阅读书籍,丰厚底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受惠于“开放教育”的办学成果,学校又拉开了“营造书香校园,打造师生书香人生”的大幕。学校提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塑造学生美好人生,的口号,以“阅读优秀书籍”为途径,营造了良好的读书生态环境。
校园内形成每日有读书时间,每周有读书课,每学期有读书日的读书氛围,使学生从小孕育了文化气质,提升了综合素养。特别是从2003年下半年起,将每年12月1日、4月1日分别定为“读书日”,这一天全校学生不带教科书,不按课表上课,而是在教师的引导、指导下开展“主题式阅读”。每学期一次的“读书日”已经成为同学们向往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学校坚持不懈地营造书香校园,教师在书籍中找到了精神家园、心灵净土,相继撰写出版《希望数学日记》、《和学生一起成长》、《书林漫步》。学生在活动中成为“小书迷”“小书虫”“小书痴”,读书成果显著。在多届的苏州市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中,新城花园小学的多名学生获得特等奖。
3.轮滑运动——凸显阳光体育
学校轮滑运动开始于2005年秋。2006年11月,学校建成轮滑跑场,是苏州市范围内唯一拥有轮滑跑道的学校。与此同时,学校决定把轮滑运动列入学校校本课程,由专业教练和体育教师共同教学。
今年,学校在《区域轮滑培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引领下,通过逐步规范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各阶段的重难点,积极发掘轮滑文化,形成完整的轮滑校本教材。如今,“人人会轮滑”已经成为新城追求的校园文化。
当前,我们期待学校能够从容、舒缓、优雅地持续发展。从容的心态,即调整好“育人”与“育才”的关系。只有抱着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心态,教育的构想、策略与行动才可能从容不迫。过程的舒缓,即承认过程的客观存在,接受过程的渐进性。学生的成长是这样,学校的发展也是这样。优雅的显现,即有远见又切实可行的目标、积极又平和的心态、自主而又合作的人际关系、有预设而又不断生成惊喜的过程等,使学校的发展更优美、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