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倡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说、多做,学会总结和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化学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一是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化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学习真实的化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学习“钢铁的锈蚀”这部分内容时,可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家庭作业。用三根新铁钉,一根放在干燥的试管中,一根放在有水的试管中,并且使这根铁钉一半浸在水中,最后一根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试管中水的表面用油液封住。一周后让学生拿到课堂上观察,归纳铁钉生锈的原因。学生自己实验,会亲眼看到不同现象的发生,然后对比分析,找出原因。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兴趣比较浓厚。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新课程下的化学学习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在自觉、主动、深入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发现,而创设带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能激起探求知识、引发思考的GbDTYzv2ts6l1TssDMq1rQ==问题,就能引发其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如学习原子结构时,教师提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也,物质是否可以不断分下去”、“构成世界最基本的材料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从宏观世界逐渐进入微观世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发现。
二是突出化学的应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用的化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化学是有趣、有用的。首先,学习化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了解金属的腐蚀条件能够很好地对家里的金属器具进行防护,学习有机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质”的知识能够更好地认识营养物质和科学摄入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等。其次。学习化学知识将来可以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做贡献。如了解化学肥料的功效,可以更好地为农业增产服务,学习原电池的原理能够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三是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机会。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组织好学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收集与处理相关信息,设计解决方案,最终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教学,可组织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把化学元素的缺乏对人体的危害编排成诙谐幽默的小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潜在的创造力,不断提高其学习能力。在实践中,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由于认识的差异、观察角度的不同,观察结果也是不一样。所以在实践中,还应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使每个人都可以共享集体的思维成果,使个人的理解与认识更全面。
四是组织课外的活动,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自主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学生课堂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总量的增加,为课堂外的自主学习和延伸创造了条件。教师要创设多种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引路,鼓励学生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如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与化学内容有关的书籍和杂志;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扩大知识面;组织课外化学兴趣小组,定时安排活动专题;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小课题,学会多渠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积极尝试课题小论文的写作;举行化学魔术表演等。课堂外的各种活动可以进一步深化课堂上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直到这种能力内化为学生本身的一种习惯。
五是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要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就要设法让学生会学。如果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就不可能很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率也不会高。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进行自我控制、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教师在指导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尝试并作出归纳后,要及时适当地进行引导。
六是利用科学探究,发挥主体作用。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探究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探究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活动,主张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获取知识。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要求学生自己在探究中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要求在探究活动中学习和掌握科学家学习和科研的方法:要求在探究活动中能够形成科学概念,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在化学探究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内在的潜能,实现有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