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应借鉴精益理论

2011-12-29 00:00:00温光华
基础教育参考 2011年11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金沃丰教授,在几年前提出了精益理论。精益理论也叫瘦身理论,给生产瘦身,其核心就是要精简工作中不必要的部分,以提高工作效益,追求效益最大化、价值最大化。精益理论原来在企业生产过程当中应用,现在已经推广到服务行业。在学校管理中应该引进精益理论,避免不必要地消耗精力,浪费资源。
  
  一、教训值得反思
  
  报载:某幼儿园在进行母体化育儿的研究中,要求每位教师把自己的全部教学资料和学生的成长记录等输入电脑,这是用现代化手段来为教育教学服务的重要举措。但上级两次来检查,说因为没有时间看在软件上记录的资料,要求把所有的资料打印出来,装订成册,以便于检查。该幼儿园平时花了很多时间搞母体化文档,寒假一次检查、暑假一次检查,要把所有母体化积累的资料全部打印出来,使教师寒假、暑假都没有休息,既耗费了教师大量的宝贵时间,同时还耗费了大量的油墨、纸张。
  近年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一些统计数据表明,一半以上的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躁、失眠、记忆力减退、不愿上班、不愿上课等症状。其原因大多为工作压力大而导致体力和精力出现透支,进而产生不良情绪。
  教师压力来自哪里?从客观因素看,一方面来自社会各界对教师工作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和愈演愈烈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另一方面来自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对教师工作考核、评比、晋级中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的硬性要求。如单纯用升学率指标评价教师的工作质量,硬性规定教师某一阶段必须手写多少字的政治学习笔记、业务笔记,教师考核中教条机械的量化积分等。
  笔者认为,对于上述第二方面问题的解决,校长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能力控制的。因为校长是教师的直接管理者,可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改革学校管理中的不合理因素,打破表面化、形式化的条条框框,减轻教师过重的、不必要的、不合理的负担,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换句话说,就是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应该遵循精益原理,实施精益管理,提高效率,减少无用功,给教育工作“瘦身”。
  
  二、探索精益管理
  
  在精益管理方面,已有不少学校做得很好。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要求教师将每件事都“做到位”。“做到位”首先是指质量,不在于做得“多”,而要做得“精”;其次是指深度,不在于做得“全”,而要做得“深”,即充分挖掘每件事的价值。我校学习先进经验,在精益管理方面作出一些探索,减轻了教师不必要的负担,使教师感到在我校工作是幸福的。
  教师的备课体现精益,可谓“减法、加法同做,功夫用在课外”。减法:有教案书或自己已写教案的,可以在原有教案上勾(自己选择的内容)、添(自己创新的内容)、注(自己补充的内容),无需重写。没有教案书或自己没有教过的内容,教案可以只写教学步骤(过程),知识性的内容可以写在教科书上。但不论哪种形式的教案,必须有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一减,减去了普遍存在的教师抄写教案应付检查的无效劳动。加法:节省出来的时间用来钻研教材(精心选择教什么)、教法(精心设计怎么教)或学习提高。
  教师的作文、作业批改体现精益。以每学期写八个大作文计算,三至六年级学生作文教师既批(写批语)又改(修改)且评(评定成绩或等级)的分别是6个、5个、4个、3个,其余作文教师只批、评,可以不改。教师既批又改且评的作文,意在教给学生写作文、改作文的方法;教师只批、评的作文,意在引导学生自改、互改,提高学生写、改作文的能力,即引导学生应用教师教给的写作文、改作文的方法。对于学生作业,凡答案唯一的题,可以集体订正或同学互改,然后由教师评分或讲评等。
  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记录体现精益。提倡输入电脑,月末、期末分年级建文件夹(打包)存于学校此项文件夹,供学校、上级检查用。不打印,不复印,既节省时间又节约资金。学习记录自己要长期保存,供工作中借鉴、写作时引用。
  学校的常规管理体现精益。教导处将与教学有关的各种表格放到校园网上,教师根据需要下载、填写后发到教导主任邮箱里备查,既方便又节约。德育处将班级日评估、周评估情况发到校园网上,使班主任能及时了解本班学生各方面表现情况,及时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
  学校的信息传递体现精益。上级会议精神、上级文件、学校工作安排、各种检查评估情况等,通过校园网发布告之全校教职工,尽量减少会议和集中学习文件时间。
  精益原理实际是管理中的效益原理。因此,精益管理不是该做的事不做。精、益必须兼顾,精必须以益为目标。另外,学校管理中实施精益管理,要通过实验,精无益不为,益不精少为。
  我校的探索得到了教育专家华东师大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吴志宏教授赞扬;《教师报》头版曾以《减法、加法同做,功夫用在课外》为题介绍了我校教案编写改革的经验。实践证明,精益理论值得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