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动态

2011-12-29 00:00:00宋若云
基础教育参考 2011年11期


  美国调查显示:
  新加坡数学教材提升了美学生成绩
  
  一项来自美国的调查显示,美国学生在使用了新加坡的数学教材之后,数学成绩显著提高。
  1998年以来,美国部分学校开始使用新加坡名创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Primary Mathmatics”。为了解使用效果,专门针对数学科学的基础研究提供支持的美国罗森鲍姆基金会(The GabrieHa and PualRosenbaum Foundation)组织了一项长期跟踪性调查。
  调查发现,根据马萨诸塞州学生综合评估系统(The Massachusett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显示的数学成绩,使用新加坡数学教材学生的平均成绩要高于其他同年级学生,其中2008年就读三年级学生群中最高平均成绩的差距达15分。
  这份调查已呈交美国教育部下属的有效教育策略资料中心(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sWhat Works Clearinghouse)。调查时间跨度为6年,对象是2002学年至2008学年的学生,按照年级分组,每个组别抽样调查超过1000人。调查也再次显示,新加坡的数学教育模式有利于让孩子更好地接受单调的数学原理。
  除美国外,目前全球已有45个国家使用新加坡的数学教材。该教材除英语版本外,还被编译成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
  
  新教育部明年推出
  强化美术及音乐课程
  
  新加坡教育部今年在圣安德烈中学及加东修道院女校推出强化美术课程(Enhanced Art Pro-gram,简称EAP),在中正中学(总校)推出强化音乐课程(Enhanced Music Program,简称EMP),在公教中学开办音乐特选课程,武吉班让政府中学也在今年开办美术特选课程。
  教育部将给予开办强化美术课程及强化音乐课程的学校资助,包括在启动时期提供资金及增添一名音乐或美术教师。
  
  新教育部鼓励创意教学
  
  新加坡教育部长黄永宏在教育部奖学金颁奖典礼上以“师生三代奖学金得主”为例,说明创意教学在新加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去年共同获奖的教师张国锋和学生张渊博(去年教育优异奖学金(Education Merit Scholarship)获得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师张国锋以富有创意的教学法,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他以熊软糖做实验,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某个化学成分,在实验室内通过氧化过程,让熊软糖“消失”。就是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引起了学生张渊博对化学科目的极大兴趣,他因此也得到启发,立志以老师为榜样,今后以创意式教学法激励学生学习。值得一提的是,教学奖学金得主张国锋则是受他的老师,另一名奖学金得主梁晶玲(四十多岁)的影响,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
  教学奖学金和教学奖是新加坡教育部每年根据学生的素质而颁发的,其名额不定,去年一共颁发了360份教学奖学金和教学奖。其中28名奖学金得主获得了教育优异奖学金(Education MeritScholarship),是历来最多的一次。此外,公共服务委员会也颁发了两份教学海外优异奖学金(OverseasMerit Scholarship for Teaching)。
  
  新加坡中学明年起
  将改革华文课程和教材
  
  新加坡教育部发布文告,从今年起中学一年级将采用新的华文课程和教材。
  新旧华文课程最明显的不同是在课本教材方面,新课本将根据“先例、后说、再练”的原则(即在教授学生一项技能时,教师会先给例子和解说这项技巧,再给学生练习新技能的机会),着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使用华文华语的语言技能。
  目前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能力,今年推出的中学新华文课程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鼓励学生在中学毕业后仍维持对华文和中华文化的兴趣。
  为配合这一改革,新教育部将为学校提供辅助新课程的资讯通信科技配套措施,使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和合作性学习平台,如wikispace、博客等学习华文。另外,还将设计一个互联网口语平台,通过任务性活动来辅助每天的口语教学。
  新教育部表示,今年中学华文课程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分别为修读不同课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宗旨。基础华文和华文B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通(学术)华文、O水准华文和高级华文则着重“昕、说、读、写”能力:针对华文能力较高的学生,新课程将协助他们达到更高的语文水平,使他们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层的体会。
  在教学法方面,新华文课程不再照搬小学将学生分为“深广、导入、核心”班这种单元式教学法。明年中一生将根据现有分班模式,按源流分为五种华文课程:快捷华文,高级华文,普通(学术)华文,基础华文和华文B。
  为协助教师做好教授新华文课程的准备,新教育部继续与教研中心合作,为教师提供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补充课程内容资料、教学法和资讯通信科技的使用等。
  
  新加坡将为普通(工艺)学生
  增设两所专门中学
  
  新加坡教育部将为占每届学生约13%的普通(工艺)源流学生增设两所专门学校(中学)。为他们“量身打造”更适合的课程。这两所新中学将于2013年开始收生,预计每年各招收160名学生。学校的课程为4年,主要目的是为这部分学生升上工艺教育学院或到社会工作做好准备。
  新中学更注重互动,课程内容以实践为导向,并大量使用资讯通信技术辅助教学。学校也会针对学生的社会情绪需求、个人发展和学习技能的学习设计特别课程。每个教师负责照顾的学生数量也会更少。
  新中学的开办主要是借鉴了北烁学校和圣升明径学校的成功经验(这两间学校专收小六会考成绩不及格学生,通过特别设计的课程内容和设施,成功帮助学术能力差的学生发挥其他方面的潜力)。北烁学校和圣升明径学校毕业生的升学率已达到40%左右,其中北烁中学前年首批毕业的200名学生中,高达71%全部科目及格,约一半人考人工艺教育学院。新中学的课程将与这两所学校相似,但方式会更灵活,内容也更广泛。
  
  10%N水准成绩优异学生
  可“直通”理工学院
  
  新加坡教育部宣布:N水准会考成绩排在前30%的普通(学术)源流学生,将可以跳过第五年的0水准会考,“直通”理工学院或通过工艺教育学院进入理工学院。
  从2013年起,N水准会考成绩最优异的10%学生可选择直接进入理工学院修读一年基础课程,不必再花费一年时间上中五参加O水准会考。成绩排在之后的20%学生也同样能够省下筹备0水准会考的时间。先到工艺教育学院修读两年高级国家工艺教育学院证书课程(Higher Nitec),而后再进入工院。
  此项举措是新教育部2008年推出的工艺教育学院直接入学计划(ITE Direct Entry Scheme)的延伸。该计划使N水准成绩优异的学生跳过O水准这关,直接进入工艺教育学院。该计划首批377名学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与O水准会考后进入课程的学生表现不相上下。
  针对基础课程这条新设“道路”,五所理工学院将开放约1000个名额,分布在不同的文凭课程。教育部计划在未来继续增加基础课程学额,使更多学生能够直接进入理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