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茹,女,1952年生于河北省肃宁县。现为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女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荣获国内、省内摄影奖项。《长大要当书法家》1994年获河北省第十三届摄影艺术展优秀奖;《国家大事咱知道》1998年被新华社主办的《农村大世界》作为封面采用。自 2003年至今有100多幅新闻图片发表于《人民法院报》《河北法制报》《沧州日报》等刊物。
我11岁那年,因父亲生病,母亲退了职,带着全家回到老家东芝兰生活。我在农村生活了7年。我熟悉农村。喜欢农村的一草一木和乡亲们的淳朴。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我的摄影作品大部分是农村题材。
如今我母亲仍住在乡下,有几个婶子大娘常到母亲那串门,我们家门外有几棵大树,她们有时坐在树荫下,精心地给儿孙做针线,看护身边刚会走的孩子,手里不闲着,嘴也唠叨着,谁家的儿子相媳妇了,谁家女儿考上大学了,谁家盖新房了,谁家买车了……我最愿意听她们讲这些家长里短的话题。《国家大事咱知道》就是拍的她们中间两个老太太和她们看护的重孙女。婶子大娘们对我很好,有时听说我回来了,就把家里刚煮熟的红薯、新鲜的鸡蛋花生、又甜又脆的红枣拿给我吃。这些让我时刻感受着来自农村最真挚的感情。
1997年市里有个迎春展,通知准备作品,当时我想创作一幅题为《父亲》的作品,模特选中了我村的一位大伯。工厂里纪律很严,不让随便请假或迟到早退。我只有星期日才能回家拍。那天小北风嗖嗖地刮着,老人背着筐,冒着严寒和我穿过麦田,走过树林,仍没有合适的背景。我担心他太冷会感冒,就想回去。没想到他说,庄稼人,哪里有那么娇气。最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场屋做背景,我采用的低调,背景是黑色的。老人头上的白毛巾,握着筐系裂开血口子的大手和他脸上被岁月刻下的条条皱纹定格在镜头里。而我的父老乡亲那份纯朴真诚也深深地烙在我心里。
有个老太太,她经常给儿孙们做家做的布鞋。有时我就想,现在谁还穿布鞋啊,白费劲。可是老人却不这样想,她把一针一线缝进那千层底的布鞋里,送给孩子们。在一个温馨宁静的傍晚,我去看望她。她正倚坐在门槛上,细细地给孙子缝衣服,从她那安详的目光中,我读懂了她对孩子们的情爱。于是有了《牵挂》这幅作品。
自从听雨轩主在老唐河发现那些老梨树以后,我们老梨树摄影组就经常去老唐河。老唐河虽已经没有昔日的清流,但古道河滩上种的梨树,不是一棵两棵,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梨林。我们去过多少次,但仍没有走遍这一洼梨林。春天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时候我们去,夏天银华飘落青梨小的时候我们去,秋天金黄的梨子挂满树梢的时候我们去,冬天满地枯叶时我们也去。我们在这里撒欢笑闹如同回到童年。在这里我拍摄了一些作品如《俏也不争春》《村头那棵老梨树》《夕染梨林》《秋实》《一窗风景》等。
近几年县委每到“七一”“春节”都到村子里慰问老党员,有一次被我侄孙看到了,他睁着好奇的大眼睛问:“老奶奶,为什么这么多人来给你送钱呢?”我母亲就给他讲抗日时期她们那一辈人打日本鬼子的故事。所以我创作了《讲述——小八路的故事》。
摄影充满乐趣,它给我带来了欢乐,使我的生活更充实。
(责编:孙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