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方物鉴赏之三:古人如是坐

2011-12-29 00:00:00孙宁宁
当代人 2011年5期


  “坐”是红楼梦中司空见惯的场景。整体来看,其“坐”的文化与现代生活有相通之处,但也时有明显差异。随着时间的流逝,古人的坐卧行走都成了现代人研读历史的切入点,那些有了年月的家具,也成了鉴赏收藏界热衷的目标。
  纵观红楼梦,主要坐具有椅子、杌子、坐墩、榻等等,功能意义也各有特点。
  
  椅子。一般而言椅子由座板、四足(偶有三足、六足等)、靠背以及相应的管脚枨、牙口等构件构成,高度适合垂足坐。
  这一造型可谓源远流长。自数千年前的古埃及王朝时期就是常见的家具,著名的如图坦卡蒙的黄金靠背椅,还有大量壁画与雕像,都精确地反映了当时的家具形态。
  然而在中原一带,上古时期的人习惯于席地而坐,多采用盘膝坐或跪坐,家具也以低矮造型为主,直到唐宋年间,垂足坐才逐渐由少而多,由点及面地成为绝对主流。与垂足坐相应的家具,则顺理成章地被称作高足家具。椅子,就是这期间出现并得名的。
  由于家具多为木制,难于保存,由此唐宋时期的家具存世极少,但仍然可以在《韩熙载夜宴图》等画作中窥到当时的社会生活一斑:高足家具已经出现,而人们依然习惯于盘膝坐,所以在画中几种坐姿均可见到,其中有一个休息的场景是韩熙载盘膝坐在一把椅子上摇扇纳凉,非常有代表性。
  其实直到现在,北方农村的“炕上坐”也多半需要盘膝,只是随着生活习惯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盘不了一会儿便腿脚麻木,难以适应了。
  说到《红楼梦》里的生活,大多数时候是垂足坐的,因此椅子很常见。当然,作为贾府来说,尊贵的气派不可少,那就要看椅子的材质、做工以及装饰的水准了。
  书里提到的椅子材质并不多,大约是因为小说毕竟不同于专门论述工艺的专著,而且很多时候椅子上都搭有椅袱等物,如第三回黛玉进贾府的一段:“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又或者第五十二回:“搭着灰鼠椅搭的一张椅子”,等等。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就是当时“脚踏”对讲究的椅子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天冷的时候则换做脚炉,如第五十三回,“地下两面相对十二张雕漆椅上,都是一色灰鼠椅搭小褥,每一张椅下一个大铜脚炉”。
  脚踏高度约在十几到二十几厘米,相当于一个小板凳,也可以坐人。当然,在红楼梦里,这种“坐”体现出典型的身份等级制度,第十六回贾琏的乳母在贾琏夫妇的卧室,是“于炕下设下一杌,又有一小脚踏,赵嬷嬷在脚踏上坐了。贾琏向桌上拣两盘肴馔与他放在杌上自吃”——须知这还是赵嬷嬷有头脸的表现,若等闲的丫鬟婆子,只有站着的份儿。
  
  少有的例子如第三回提到贾政的正室里“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
  这里提到一种优质木材:楠木。还提到一种坐具形式:交椅。
  楠木属于樟科,种类很多,都属于非硬木木材,常见的有水楠、香楠、金丝楠等,其中最珍贵的要数金丝楠。木料的香气也如同木色一样清新淡雅。在明代至清代,金丝楠木已为皇家专用。金銮宝殿、金漆宝座、祖堂佛龛及敕造坛庙、佛像建筑中,处处可见金丝楠木的身影。
  金丝楠木虽不属于硬木,却也是大器晚成,需要漫长的生长周期方能成材,加上收藏界以老料大料为贵,所以金丝楠木价格甚高,往往是红酸枝的数倍,甚至与海南黄花梨也相差无几。
  材质之外,再看看形制。
  交椅是椅子的一种,座板靠背扶手等都差不多,但腿不是四根而是像马扎似的交叉在一起,可以折叠,故名“交椅”。
  交椅携带方便,易于搬运,所以深得绿林好汉青睐,一号老大便被称作“坐了头把交椅”。
  与椅子一样,讲究的交椅也带脚踏,为了搬运方便,脚踏便与椅腿固定在一起,但年月久了,流传几世几百年后的椅子多半失落了配套的脚踏,倒是一体式的交椅还保存下不少。
  大观园中女儿众多,而在明清之际还有专门为年轻女子打造的“小姐椅”,规格较小,无扶手,多有髹饰,又以红色居多,突出“红装”的感觉,有的还在座板下设有抽屉,可盛放裹脚布、金莲小鞋等女性所用的物件,便于女子坐在椅子上洗脚,所以这种椅子又被称作“小脚椅”或“洗脚椅”。
  小姐椅对坐姿要求苛刻:座板小而又不可全然坐满,所以姑娘们只能端着身体正襟危坐,决不可懒洋洋地“堆”在椅子里,失了闺阁风范。
  
  若椅子没了靠背,便不能称为椅子,只能称作杌子或凳子。“杌”的原意是“树木无枝丫”,以此来做家具名称,可知其义。
  如前所叙,杌子在贾府中不属于厅堂家具,几次出现,都是给地位较高的仆人所用,在四十三回有这样的交代,“贾府风俗,年高服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所以尤氏、凤姐儿等只管地下站着,那赖大的母亲等三四个妈妈告了罪,都坐在小杌子上”。
  从贾府人员分布可知,奴仆的人数远远多于主子,也因此,像杌凳这样的家具虽然在书中露面不多,实际使用的机会却相当不少,也有很多得以流传至今。
  
  相对于杌凳,坐墩也是较为自由而易于搬运的坐具,因为造型不似椅子一般方方正正,较为活泼,与气氛休闲轻松的园林环境十分般配,本身的等级标记也不那么明显,书里几次写到在大观园里吟诗联句,都有提到。三十八回,“黛玉……命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杆坐着,拿着钓竿钓鱼”;七十六回,“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等等。
  可制成坐墩的材料有很多,竹、木、陶、瓷、石头等等均可,所谓绣墩,往往指座面上铺设有织绣坐垫,这样坐起来更加舒适,陈设效果也更加精致华贵。
  湘妃竹,又名斑竹,因竹竿满布褐色斑点斑块得名。之所以又名湘妃竹,是因为传说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妃,后舜因暴病死于南巡的路上,二位妃子悲伤哭泣,泪下沾竹,便形成了眼泪一样的斑点。
  有这样的原材特质,湘妃竹器物也就具备了实用、象征、审美等诸多意义,大观园里不仅有竹墩,还有湘妃竹帘,如十七至十八回提到建造大观园定制有“湘妃竹帘二百挂”;还可以做成扇骨等小器物,四十八回提到石呆子因藏有珍贵古扇而被贾赦盯上,那扇子“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这里的“湘妃、棕竹、麋鹿、玉竹”指的是四种竹材,用以做扇骨,而扇面则是“古人写画真迹”,如此古扇自然珍贵,只可惜终究被暴力与强权玷污,不知所终。
  (责编:刘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