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1年2月14日,美国洛杉矶时间2月13日中午12时,洛杉矶市斯台普斯中心,第53届格莱美颁奖盛典在这里举行。红地毯上走过来一位典雅的东方姑娘,只见她身着宝石蓝的晚礼服,仪态万方。
她就是贾茹涵。由著名华裔音乐人田志仁制作、贾茹涵参与演唱的《呼唤黎明》专辑在本届格莱美一举获得两项大奖——“最佳古典跨界专辑”与“最佳配器编曲伴奏”。她在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了爸爸、妈妈。此时此刻的贾茹涵十分兴奋。
果然,国内媒体对这个事件铺天盖地一阵热炒,一会儿说她获奖,一会儿又说有假,一些奇谈怪论也随之而来,甚至连这个专辑的制作人田志仁先生也莫名其妙地受到牵连,没有经过落实的消息漫天飞。一时间,这个无辜的女孩被推向了风口浪尖。直到贾茹涵签约公司连续发出两个声明,田志仁先生对某些媒体报道表示谴责,东方卫视、上海新娱乐频道、东方广播电台等媒体采访贾茹涵及其签约公司并进行了正确客观的报道,才使这个风波逐渐停息。
家乡人是永远相信自己的孩子的。3月1日,贾茹涵载誉归来,家乡人民像欢迎英雄一样隆重地欢迎她回家。3月2日,河北省会石家庄 20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和50多名网友代表欢聚在一起,热情地欢迎载誉归来的“百灵鸟”。网友们更是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有的献花,有的赋诗,有的献上精心创作的艺术作品。河北网友还授予贾茹涵“网友喜爱的歌唱家”称号。河北省博客圈也聘她做形象大使。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贾茹涵请她的母亲伴奏,为家乡人捧出一曲《我爱你中国》,深情的演唱打动着所有在场者的心。
日前,我来到贾茹涵的家中进行了独家采访。探寻这位被称为“音乐精灵”“东方天使”的青年歌唱家的艺术之路。
(一)
这是石家庄市一个极为普通的三室一厅的单元房。洁白的墙壁,洁白的地面,淡绿的沙发,几只盛开的蝴蝶兰,地球仪旁,花瓶里一束粉红色的玫瑰吐着淡淡的花香。
贾茹涵刚刚起床,由于不断地参加各种活动,她太累了。她向我打过招呼后,转身走到爸爸的床前:“爸爸,你吃过药了吗?”爸爸贾庆海笑着说:“哈哈,放心吧,俺早吃了。”
接着,贾茹涵一溜小跑来到厨房,对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说:“妈妈,我来吧。”妈妈笑着把她赶出来,“算了吧,你还是赶紧洗漱吧。”
面对乖巧懂事的女儿,父母都露出自豪和甜蜜的笑容。
贾茹涵出生在一个艺术之家。妈妈成露霞是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爸爸贾庆海曾从事行政领导工作。
贾庆海感慨地说:“一个充满爱与和谐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关键的。”贾庆海早年曾经从事过文化宣传工作,他拉二胡、吹笛子、弹三弦、说快板,吹拉弹唱样样精通。1978年,贾庆海考入石家庄师专中文专业,长得高大英俊又多才多艺的的他,一进学校就成为文艺积极分子。他与学校艺术专业教师成露霞通过一起组织学生文艺活动相识,到相知相爱。1981年贾庆海大学毕业后俩人举办了婚礼。当时,他们俩一人一个箱子,箱子里没有贵重的衣物首饰,全是书。俩人把各自的箱子并到一起,买来一些糖果给同事发了,这就算结婚了。第二年,贾茹涵出生,这个可爱的小家伙给俩人带来无尽的快乐,于是给她取小名“乐乐”。
他们夫妇俩各自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生活上相敬相亲相爱,家庭始终处在一种祥和之中,为贾茹涵这个80后女孩的健康成长打造了良好的家庭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初,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当时在中国是一个新的课题,在计生部门工作的贾庆海参加了这个课题的研究。后来成为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的成露霞,也把教育好女儿作为自己的一个课题。
我问贾庆海:“你们和女儿平日如何相处?”他说:“我们既是父女关系,母女关系,又是莫逆之交的朋友关系,我们之间无话不谈,经常在一起聊天谈心,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强、自信、自立的性格。”
成露霞说:“乐乐七八个月的时候,我们发现她非常有乐感,一听到电视里放出的音乐就会伴着音乐手舞足蹈。为了培养孩子,开始攒钱给她买钢琴。当时一台钢琴价格4000元,而俩人的工资加到一起每月还不足100元,我们节衣缩食攒了三年,才攒了2000元,最后还是一位亲戚帮忙凑钱才买回了钢琴。”
刚刚四岁的乐乐从此与钢琴成了好朋友,每天,她一边兴奋地敲击着发出奇妙声音的钢琴,一边哼唱着童歌。这架钢琴为贾茹涵走上音乐之路起到了基石的作用。
很快,贾茹涵的音乐才华便崭露头角,她上四年级时考入石家庄市小学生合唱团,市文化馆的刘红老师发现了她唱歌的天赋,不但让她担任领唱,还主动教她学声乐,刘红因此成为贾茹涵走上声乐道路的启蒙老师。至今,贾茹涵清楚地记着,那年,她参加河北省青少年三项艺术技能大赛,刘红老师送她一套漂亮的连衣裙,结果贾茹涵取得了第一名。
成露霞认为,要让女儿在音乐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要请一流的教师来培养。她先后请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蒋佩英教授、原省艺校田惠珍教授教茹涵学钢琴,请汪明杰教授教声乐。汪教授也看到小茹涵很有培养前途,又把贾茹涵介绍给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授邹文琴学习美声,那几年,贾茹涵每周一次往来于石家庄和北京之间。1998年,贾茹涵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2001年,她顺利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美声专业。
(二)
日常生活中的贾茹涵说话细声细气,略有几分腼腆,给人以清秀典雅的感觉,而她在生活中敢闯敢做,在舞台上,则是奔放热烈,这都源于她从小养成的一种外柔内刚、坚忍不拔的性格。
石家庄到上海有1200公里远,她报考上海音乐学院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家长陪同,而贾茹涵这个瘦弱的小姑娘每次都是一个人。她独自报名考试,独自到学校报到。在上海音乐学院,贾茹涵很快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
上海音乐学院陈小群教授对贾茹涵这个来自河北的小姑娘给予了格外的关爱,她从招生时就发现贾茹涵极有潜质,录取后点名把她要来重点培养。那年夏天,陈教授推荐贾茹涵参加国际声乐比赛,当时,上海的夏天气温达到近40摄氏度,晚上的蚊子也很多,陈教授坚持冒着高温给她辅导高年级学生才学的咏叹调。担心贾茹涵在琴房练声中暑,陈教授不断帮她改善伙食,还带她去看电影,“陈教授待我就像妈妈一样。我每次参赛,老师都为我加油,教育我保持好心态,每次获奖,每次取得成绩,我都第一个向老师汇报”。
大学四年级时,贾茹涵跟随上海音乐学院王作欣教授学习歌剧表演,当时,上海话剧中心到学校招音乐剧演员,王教授推荐她去报名。贾茹涵被选中,在音乐舞台剧《金嗓子周璇》中,她饰演周璇B角。接着,根据老舍话剧改编,由斯琴高娃担任总导演和主演的《月牙儿》剧组又选中贾茹涵饰演小丽,之后,多个音乐剧和影视、舞台剧陆续向她伸出橄榄枝。这些经历丰富了贾茹涵的舞台表演经验,使她更加喜爱音乐剧。大学毕业时,上海音乐学院要招音乐剧表演专业研究生,贾茹涵也成为该专业的在读研究生。
命运是不依个人的意志而改变的,往往在一个人还没有做好准备之时,命运之神已经在向他招手了。贾茹涵就是这样被命运之神引向太平洋彼岸的。
她的研究生读了不到一年,法国沙特莱歌剧院《西游记》剧组来中国招演员,相中了贾茹涵,邀请她在这个剧中饰演观音。是到这个歌剧院学习并饰演音乐剧,还是继续留校读研究生拿学位?摆在贾茹涵面前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在贾茹涵犹豫不定时,著名作曲家谭盾给了她很大的鼓励:“你一定要去,一个演员一辈子能遇到一个原创的音乐剧很难,你遇到了,很难得,而且这是到一个国际上最顶级的歌剧院演出,肯定会学到比在学校多得多的知识。”于是,贾茹涵暂时放弃了在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的学习,走出国门来到艺术之都法国。
事实证明,贾茹涵的这一个选择是正确的。她对我说,“我非常庆幸当初作出的这个决定,这个决定影响了我这一生。”
(三)
以摇滚音乐形式演绎中国的美猴王,西方人发明的这个摇滚歌剧《西游记》,受到西方观众的欢迎。贾茹涵在剧中饰演“观音”。她身穿一身白色裙装,从空中飘然而至,用天籁般的音色和飘逸脱俗的舞台形象完美诠释了中国的“观音”,此声此景征服了欧美观众,他们把这位东方女孩誉为“东方的天使”!贾茹涵在法国沙特莱歌剧院大大开拓了视野,她看到了不同类型的音乐表现形式,亲身体验了不同的舞台表演风格。
在英国、法国、美国巡演期间,贾茹涵在演出之余到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这些艺术殿堂汲取艺术营养。她久久站在蒙娜丽莎、大卫、维纳斯女神等艺术作品面前凝思冥想,在来自东方的精美绝伦的雕塑面前静神聆听,那些世界和人类最优秀的艺术品,给她以心灵的震撼,仿佛有一种美妙绝伦的声音不断从远古飘来,向她召唤。她沉浸在这艺术殿堂之中,对音乐和艺术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升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在这里交织相汇,放射出迷人的光彩,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世界是多元的。东方、西方、古典、现代,只有艺术才能让它们如此和谐地成为一体,她要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以自己理解的形式介绍到国际上,把中国的元素进行再组合再创造,用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介绍给西方人。不当古典音乐的搬运工,要当时代音乐的创造者,要创造出属于当代人的音乐型式,为当代人创造他们喜爱的音乐。
她坚定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要在美声的基础上,做多元化的音乐,做多元化的艺术,走跨界音乐的发展道路。
于是,贾茹涵把下一个目标转向了美国百老汇,在这里,她一边继续学习,一边先后参加了各种国际性的演出。2009年3月,贾茹涵从网络了解到第18届国际流行音乐大赛要在保加利亚举办,担任音乐节评委的都是欧洲顶级音乐人,而且从来没有中国人参加这个音乐节,她决心去闯一下,于是便报了名。
5月9日,在保加利亚的瓦尔纳市,身穿一身“中国红”的贾茹涵首次亮相,她唱的第一首歌就是《青藏高原》,歌声展示了她流行唱法与中国原生态和西方美声几种发声方法组合而成的独特嗓音,那高亢嘹亮,那圆润似珠,那极强的穿透力打动了欧洲的观众,短短4分钟演唱,观众鼓掌达4次之多,她以自己的实力征服了评委们。贾茹涵毫无悬念地摘得这项大赛的桂冠,她也成为18年来第一位获得这个项奖的中国人。
紧接着,贾茹涵又作为唯一进入决赛的亚洲选手,在英国参加了威尔士国际声乐大赛,凭着扎实的艺术基础和演唱能力,获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贾茹涵引起了欧美音乐界的的关注。2008年,英国BBC电视台为北京奥运会制作宣传片,用孙悟空的卡通形象从古代穿越时空,飞越到了北京“鸟巢”。贾茹涵被邀请担任独唱,她的歌声,既表达了英国2012奥运会向北京奥运会学习的意思,也体现“为了希望荣耀,燃起梦想”的体育精神。
(四)
谈起与田志仁先生的合作。贾茹涵回忆说:“我与田志仁先生合作是非常愉快的。他先是在我官网上听了我的歌,然后邀请我参加这个专辑的。”
贾茹涵介绍,《呼唤黎明》专辑收录了12首歌曲,由南非、中国、爱尔兰、日本等来自12个国家的歌手,分别用英语、汉语、希伯来语、斯瓦希里语、日语等语言演唱。它是融合了古典音乐、世界音乐、流行音乐以及地域文化等元素的跨界之作。这12人中,大部分人是多次获得格莱美奖的歌唱家,只有贾茹涵一个新人,而且年龄是最小的。
贾茹涵用中文演唱的《道在反也》,歌词意境取自老子《道德经》,体现了“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录音时,她与田志仁先生不断商量如何以中国元素诠释这个作品的内容,她从昆曲和中国山水间获取灵感,对全曲进行了飘逸和空灵的演唱处理,把深奥的古代哲理名句唱成了唯美感人的歌声。原计划录制2个小时,但是贾茹涵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结果,录制时间延长到2个半小时才告结束,田志仁先生对于贾茹涵这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说:“你非常认真,非常敬业,力求完美,我非常喜欢,希望今后我们还继续合作。”
《呼唤黎明》唱片在全美发行后,受到了广泛好评。终于,在“第53届格莱美大奖”中最终获得“最佳古典跨界专辑”与“最佳配器编曲伴奏”两个奖项。 这份难得的荣誉也为华人音乐在世界主流音乐的舞台上,掀开崭新的一页。
贾茹涵介绍,格莱美是英文“格拉姆风”(留声机)的变异谐音。以它命名的音乐奖迄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其奖杯形状如一架老式的留声机。如今它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大奖之一。格莱美也被称为音乐界的“奥斯卡”。
(五)
贾茹涵家一间10平方米的屋里摆着一台钢琴,钢琴上方摆着贾茹涵的一幅照片,还有她获得保加利亚国际流行音乐大奖金奖的奖品。
在这个房间里,另一边桌子上摆着一台电脑,在美国期间她们母女父女每天通过这台电脑视频聊天。
“听说你在与乐乐视频聊天时哭了?”
“是的,我不是因为难受哭的,我是为她的成熟而激动。”
当时看到国内一些媒体的不实报道,夫妇俩特别为孩子担心,怕她承受不住这个打击。没想到,贾茹涵很快从这个困扰中解脱出来,在聊天时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想通了,我要把这件事作为激励我的动力,今后更要努力做好自己。”
听到地球另一端女儿这坚韧而自信的话,从未在女儿面前过流过泪的贾庆海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情感,他为这样优秀的女儿而激动得落下了泪水。
“格莱美”事件没有影响贾茹涵对未来发展的信心,相反,加速了她成长和成熟。上海新汇文化娱乐集团与强大海外制作团队联手打造的《大地之音》音乐系列,旨在将蕴含中国文化元素的音乐带入全球音乐的主流市场,更是力图将贾茹涵培养成国际化的艺术家。《大地之音》第一辑便由贾茹涵担当主唱,随后的第二辑中,贾茹涵也将和田志仁先生再度携手。
“事情都过去了,我现在想的最多的是如何把《大地之音》专辑做好,用最优秀的歌声证明自己的实力,做好自己的事。”贾茹涵认为,中国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悠久的历史成就了具有典型东方特色的民族音乐,不管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作为一个中国的音乐人,都应该自觉地把中国的音乐传播介绍到世界,但是,不能只是单纯地把我们的民歌、戏曲搬过去,而是要把中国元素与国际元素巧妙地组合。她决心用自己的方式将中国的音乐传到世界各地。
望着自己的女儿, 贾庆海记起贾茹涵在考上上海音乐学院后给自己说的话:“爸爸,你写一本书吧,我的成功都是爸爸和妈妈你们教育的成果。”
贾庆海对女儿说:“你就是爸爸妈妈合作写的最好的一部书,你事业成功的那一天就是这部书正式出版之时。”
现在,贾茹涵这部书已经在出版发行之中。
(责编:郭文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