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产业结构升级。全面推动科技进步,以提高产业素质和结构优化升级,高素质人才的不断涌现及其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是其根本保证。江苏应该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及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新机制,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实现江苏经济完美转型。
关键词:江苏省;产业结构;人才体系;互动研究
作者简介:滕永乐(1985-),男,山东青岛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国民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1)08/09-0132-05
一、引言
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体系优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表明,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高级化的过程,是不断地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国民经济各个产业和社会各个部门的过程。[1]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努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是目前江苏迈入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阶段,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面临的艰巨任务。决定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科学技术变革、要素集聚、需求变动、发展战略转变与国内外形势变动等,其中人才要素结构状况是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体系状况既是决定科学技术变革的主导力量,也是要素集聚的重要内容。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确
M4fnBhU4NbUobao9r15ivw==立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即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江苏在面临新形势、新问题与新任务的情况下,需要努力达到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体系优化协调互动,既使人才体系更符合产业能级提升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同时,通过人才体系的优化来主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受经济社会状况、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世界经济变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能级提升表现出新的特点。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轨迹显示:现代中国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而不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