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共产党道德领域内的问题能否顺利解决,是以经济和政治领域内的改革是否成功为前提的。除此之外,“左”的思想和文化路线及其遗毒的影响,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歪曲和怀疑,对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破坏,在如何借鉴和批判实用主义等西方思潮,特别是伦理道德思潮上的失当等等,这些也都是造成当前中国共产党道德领域产生较为严重问题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是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B8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1)08/09-0010-03
作者简介:李斌(1976- ),男,四川巴中人,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价值哲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郑重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1]这些话掷地有声,是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最高道德要求。客观地讲,虽然我们对当前中国的道德状况看法不尽相同,但都会承认当前中国文化道德领域的确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邓小平同志一再提醒我们在经济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要注意社会风气和道德方面的问题。他说:“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2]
怎样做好中国共产党的道德建设呢?必须要对产生道德方面问题的原因有较明确的认识。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当代中国经济和政体体制各自存在的内部矛盾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显然是导致道德文化领域存在种种矛盾和冲突的根本原因。道德文化领域内的问题能否顺利解决,以经济和政治领域内的改革是否成功为前提。因此,推动这方面的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的根本道路。除此之外,“左”的思想和文化路线及其遗毒的影响,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歪曲和怀疑,对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破坏,在如何借鉴和批判实用主义等西方思潮,特别是伦理道德思潮上的失当等等,这些也都是造成当前中国共产党道德领域产生较为严重问题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是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的现实路径。
一、克服马克思主义的僵化症,重新使之成为一种开放性的、不断发展的学说
我国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宪法规定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尽管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的特殊环境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产生了怀疑,但只要他们不打算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宪法,他们都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这种地位,当然也必须承认在中国的道德建设中,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解决都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近年来,无论是领导部门或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一直在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和教育也没有停顿过。然而,无论是在青年学生中或一般群众中,有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确产生了动摇。根本原因恐怕还在于马克思主义被教条化、僵化了,脱离了当代中国的现实,从而也无法成为人们现实行为的指导。
为了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们的现实行为的指导,根本办法是使马克思主义摆脱这种教条主义和僵化症,重新成为一种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学说。这一点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反对教条主义和僵化已讲了几十年,“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想也不是近年来才提出的,然而人们在实际操作时却总是摆脱不了“上”和“书”的制约。
二、加强道德理想教育,正确处理其与现实道德规范的关系
在当前中国共产党内,一部分人不仅对共产主义道德信念发生动摇,甚至落入了某种道德沦丧的境地,这是一个不可视而不见的事实。加强道德理想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即使不考虑政治因素,单从民族素质的培养来说,崇高的道德理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崇高道德理想的人,在自己的行动中大都能保持高尚的道德素质。长期以来,中华民族是以具有崇高的道德素质而著称于世的,道德教育在我国传统教育中一直处于极重要的地位,我们不能让这一优秀传统丧失掉。其实,即便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崇高的道德理想教育也并未被人遗忘。在西方的各级学校中,普遍开设有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课程。更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各国的教会在进行道德教育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西方社会的道德秩序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基督教来维系的。
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当前任务、以共产主义为长远目标的国家,我们当然只能把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共产主义道德作为理想道德,而不能是其他什么道德。如何改进这方面的教育,改变过去习惯了的那种空洞的说教方式,真正让共产主义道德理想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很是值得研究。
我们主张,以下几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不要仅把共产主义道德理想作为惟一高尚的道德理想而排斥其他类型的道德理想,后者有时也包含了高尚的内容。就以宗教中的佛教举例来说,其道德理想中也有积极的内容,至少在教人行善方面能起良好的作用。其次,不要把共产主义道德理想与现实道德规范混同起来。对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的教育应有一定范围(如主要在共产党员中开展)、一定限度,要充分研究其可行性,要用共产党员高尚的道德品质引领和推动全社会的道德追求。最后,要使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的倡导与现实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制定相衔接。就当前来说,特别是要使这种理想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条件相适应,而不是让人觉得与现实明显脱节甚至是虚无缥缈的。
三、弘扬与超越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为了克服长期以来“左”、 右两种倾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全盘否定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近年来海内外许多中国学者大声疾呼,提出要复兴和弘扬中国传统道德和文化。有的人甚至把这当做中国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不管发出这种呼声的人的政治倾向如何,他们的呼声都应当认真对待。中国人民近几十年来受抛弃固有传统之害实在太深了。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对这一传统已陌生。如果再不提出复兴和弘扬这一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号召就会变成空话,值得欣慰的是,许多中国领导人在清算了“左”倾路线的影响后,也认识到了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发出了一个又一个号召。有的领导人甚至认为,凡是现在要提倡的好品德,都可以从我们古代的资料中原原本本地找出来。正是在领导、专家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这方面成果斐然。
但是,过分强调和夸大中国传统道德和文化的作用,以致认为仅仅依靠它们就可以满足当代中国道德和文化建设的需要,似乎也是片面的。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较为明显的重义轻利和重整体轻个人的倾向,这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创业和竞争精神不相适应。我们更不应忘记,中国传统道德和文化毕竟是在封建宗法制度的社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带有很大的封建性和保守性。它们固然滋育了中国人民的优秀道德品质,却又经常被封建保守势力利用,作为维护其政治和经济利益,特别是维护其反动统治的工具。为了促使中国更加开放,进行更彻底的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对传统文化和道德的一些消极方面仍需要进行彻底地批判。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天的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还是相当强大的,有时甚至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障碍。如果我们囿于中国传统道德和文化,就很难冲破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因此,在倡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时,就应当特别注意怎样超越它们。这就需要我们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使之成为一种开放的、不断进步的理论,用以指导我们的行动,还应当深入研究西方优秀的思想文化,使之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补充。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创造出更高层次上的道德与文化。
四、重新评价实用主义等西方伦理道德理论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道德建设中如何借鉴实用主义等西方伦理道德理论,似乎还是一个不太成熟的提法。全盘照搬论和全盘拒斥论时有冒头,但赞同者现在已不多了。目前主要的问题是:许多人原则上赞成对西方伦理道德理论采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但在评价某种具体理论时往往不能、甚至不愿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左”倾时期形成的那种对待西方思潮宁“左”勿右等偏见在不少人那里还根深蒂固。他们只是去寻找、甚至夸大它们的消极方面,而忽视其积极方面。例如,尽管杜威等人一再强调他们主张发扬的个人主义不同于利己主义,并一再批判利己主义,然而许多人仍旧把二者等量齐观。至于杜威等如何倡导发扬个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以利于社会事业,如何主张超越个人的得失、强调个人对他人和社会担负责任等,[3]往往处于他们的视野之外。与此相关,许多人似乎仍过分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等西方思潮的根本对立。在分析西方学者的论著时,总是习惯于把它们当做反面材料,而较少注意其与马克思主义可相互补充的方面。这样,归根结底对之只能全盘否定,实际是谈不到如何借鉴西方思潮中的积极因素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在伦理道德方面也是如此。为了更好地借鉴西方伦理道德思想的积极方面,以之促进当代中国共产党道德领域建设,就如何重新评价实用主义等西方思潮、包括其伦理思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要更加实事求是地看待当前西方社会的道德状况。近年来在中国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许多访问过西方国家的人士(包括政府官员和学者)回国后,往往根据他们的所见所闻,高度(有时往往过分)赞扬西方国家的道德状况,特别是其人民的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素质。然而当人们从理论上来谈论西方的道德状况时,却往往强调那里的道德堕落和道德危机,甚至把它当做西方社会没落的证据。这种反差说明我们的理论研究还沾染了过多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道德领域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好的和坏的例子都不难找到。西方伦理学对之也有相当客观和深刻的分析。对其坏的方面我们当然应当拒斥,从中吸取教训;对好的方面就应当大胆肯定,以资借鉴。[4]
第二,要更加实事求是地估价西方道德学说的理论是非及其社会功能。我国学术界对现代西方伦理道德学说的研究可以说较为粗浅。即使像实用主义这样早已传入的理论,也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至于对其他新兴起的理论就知之更少了。人们在对这些理论做出评价时所根据的有时主要是政治需要或既有概念,而不是对它们的具体研究。根据这样的评价来对它们进行取舍就可能出现混淆是非的情况,根本谈不到对它们加以去粗取精的问题。至于西方伦理道德学说的社会功能,一些人的理解往往过去笼统,认为它们无非是为确立和稳定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秩序服务的,只能是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无产阶级的工具。然而,如果我们较具体地研究西方的伦理道德学说并较全面地了解它们对西方社会的现实影响,就会发现实际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就其直接的理论论述来说,许多西方道德学家更多的是把维护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当做道德规范的出发点。杜威就曾激烈批判西方人对多数人的压迫和剥夺。至少,大多数西方道德学家都抑恶扬善,他们所颂扬的优秀德行有的可谓具有某种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意义。[5]他们的理论从本质上说的确是为稳定西方社会的道德秩序服务的,但这种稳定不仅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有时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三,要更加大胆地探索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伦理道德思想的共同点。在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以及更广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点无论领导或学术界已大致取得共识,但对于西方文化,特别是其伦理道德思想是否也应借鉴,人们仍颇多疑虑,尤其是担心可能会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实,如果我们能更实事求是地加以思考,就会发现情况并不见得如此。西方文化不等于资产阶级自由化,马克思主义原本是在西方土壤中产生的,与西方文化有着更密切的联系。只要处理得当,不仅所担心的事件不会发生,反而会对我们的道德和文化建设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国传统道德和文化中有许多西方所没有或缺乏的优秀遗产,有待我们去发掘和继承,西方文化中同样有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是中国所没有或缺乏的。例如,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各特殊领域的职业道德在西方就有较丰富的发展。它们与我们所要建立的相应领域的道德规范至少会有某些共同之处,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3.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4.
[3]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385.
[4]王玉梁.当代中国价值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91.
[5]江怡.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46.
责任编辑:张功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