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善县城北约11公里处,清清“九流”一层又一层地护卫着小镇,使小镇的前后左右都是水,也使它免遭历代战火的灾难,得以原貌遗存。
当你踩着西塘的石板小路,或许你就有一种被水包围的感觉;一登上西塘的乌篷船,就到了水乡人家的屋檐下。无处不见水,满目皆清波,以水为胜,扬水之长,借水成镇,傍水建楼,临水筑廊,贴水造桥,令游人惊叹不已。
西塘镇中心河北岸为半边街,南岸居楼前才是条正街。立于半边街街首的五福桥上远眺曲长河,那狭窄的石板街面以及街面之上的圆木柱支撑着一层斜斜的朝南埭廊棚;那古朴粗犷的一座座或拱状或平卧或楼式的石桥,无不折射出古镇历史的光辉。石砌的驳岸和曲居楼里伸出来的河埠头,构成了小镇特有的古风旧貌,带着一股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给踏上这片土地的游客以历史的熏陶、文明的启迪。
踯躅于小镇的狭窄街上,那特有的静谧与淡然,令我生出许多向往:淡淡的炊烟、淳浓的饭香、游动的扁舟……触动起我心绪涟漪。我们四下环顾,时而进宅,时而走巷,时而穿街,摄影、寻迹、问津……一切都觉得新奇无比。当我们把镜头对准了街道上空“悬晒着的几床方格蓝布被褥”,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在历史的映照下,寻找现实生活的脉络和意义,有什么能比这样的追寻更具诱惑呢?
西塘纵横的河汊上,泊着许多乌篷游船。真正坐在船上,才算是知道西塘的水!船款款地贴着水镇的街道和居家的窗根摇,穿过五花八门的桥洞,柳枝柔柔地拂弄着船篷。那水上的桥和水中的桥影连成了一片,两岸的黑屋顶、白斑墙借着丽日的光,勾勒出既清晰又虚幻的轮廓;一串串、一排排悬挂在廊棚中、屋檐下的大红灯笼,在水的底下幻出一片“红绸之舞”,虚缈、美艳、迷人。
西塘古屋的代表作是“种福堂”。这是座典型的明代八进建筑,可谓江南民居之最。其中第三进为正厅,第八进为花园,有小桥、假山、湘妃竹等。而每一进之间均有长条石铺就的小天井,保存着完好的水磨方砖砌成并雕刻着兰、梅、竹、菊图的墙门头。人立其间,仿佛置身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儒雅娟秀,令游客回味无穷。当年柳亚子、陈去病等之所以二进西塘,与西塘诸诗友诗酒唱酬、“西园雅集”,以至一连三日的饮酒吟诗于“乐国”,不就是对西塘纯净、愉快、清丽、闲适的认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