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不少中老年朋友常感到颈椎、腰椎疼痛、手足震颤、肢体麻木,这往往是筋缩的表现。俗话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中老年人经常拉筋,不仅可活血通络,减少疾病,而且有助于预防早衰,延长寿命。
膝筋萎缩 表现为久坐站起时关节僵硬,迈不动步,下蹲后站起困难,四肢痉挛。可在地面上放一块棉垫或毛毯,然后跪在上面,双手触地,往返徐徐前进,每天20分钟。此运动可引血下行,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膝关节僵硬和四肢痉挛。
腿筋萎缩 表现为大腿经常酸痛,横跨困难,行走受限等。可用双手按揉阳陵泉(此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每次按揉5分钟,每天3次。此法可增强肝肾功能,改善腿筋萎缩状况,减轻或消除腿部不适。
腰背筋萎缩 表现为弯腰困难,转身不灵活。可用手掌根按揉筋缩穴(在背部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下凹陷中),每天3遍,1遍20次。也可将粗盐或粗沙500克炒热,包在布袋里,趁热敷在筋缩部位,每次30分钟,早晚各1次,7天为1疗程。此法温肾活络、养筋止痛。
足筋萎缩 表现为足跟部肿胀疼痛,有时出现足部抽筋。可每天晚上坐在凳上,双脚踩一圆木棒,将圆木棒滚动于足底前、后之间,每次往返100~150下,每日一两次。
颈筋萎缩 表现为颈痛耳鸣,手臂内侧及腋下隐隐作痛,颈部肿胀。建议改掉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枕头高度不可超过8~10厘米;或用热毛巾、热水袋或电热手炉等进行局部外敷(温度为50~60℃),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还可每天早晚两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两手叉腰深呼吸;上身不动,抬头望天,颈部后仰,吸气,头部还原,随后低头看地,尽量使下颌接近胸部,呼气,还原,重复5~15次。
肩筋萎缩 表现为肩不能上抬,手臂不能屈伸,食指、上臂外侧、肩前、颈侧、面颊部等处肌肉疼痛,严重者可引起大脑缺氧和失眠、头晕、头痛等。可采用“上肢回环”拉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一手叉腰,另一手握拳,上肢做顺、逆时针方向划圈,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左右交替,重复5~15次。